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230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所述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所述右侧铜外壳包括有右铜管,设置于右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而且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所述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所述右侧铜外壳包括有右铜管,设置于右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而且便于操作。【专利说明】 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外侧屏蔽用铜外壳。
技术介绍
在长距离布线或电缆的安装时,通常要将两根电缆连接到一起的手段来提高电缆的长度。电缆中除了包括有导线外,通常还要包括有屏蔽层及外面的绝缘保护层。在进行电缆连接时,必须要破坏连接处的屏蔽层及绝缘保护层。对于电缆的绝缘层来说,只要将绝缘胶带等即能够实现绝缘处理,但是与连接处的保护强度则不容易实现。另外,最重要的屏蔽层非常难以处理,因此,现技术采用给电缆连接处戴盔壳的办法来实现对电缆接头处的强度及屏蔽层的处理,但是现使用的盔壳体积大,使用不方便,并且无法达到原电缆的屏蔽效果,在接头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甚至有时会对整个系统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交联电缆中间接头外侧屏蔽用铜外壳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而且便于操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所述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所述右侧铜外壳包括有右铜管,设置于右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边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两个接地脚的另一边用于连接接地线。所述连接装置由法兰外套和法兰内套组成,法兰外套和法兰内套分别固定连接到外铜管和右铜管的端部。所述两个接地脚均由铜棒及包覆于铜棒外的绝缘层组成,所述每个接地脚的铜棒均为L形,两个L型铜棒的一条边分别与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两个L型铜棒的另一条边靠近端部的外表面不覆盖绝缘层,用于同接地线压合。所述左侧铜外壳的绝缘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内铜管的一端伸入到外铜管的一端,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与外铜管内表面之间的绝缘层的左侧铜外壳的轴向截面呈U型。所述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和右铜管远离连接装置的一端的侧表面均有部分外表面为裸露层,没有被绝缘层覆盖。所述右铜管的连接装置相对一侧设置为缩口结构,由一个外径小于右铜管内径的小铜管及连接右铜管与小铜管的连接铜管组成。所述右铜管上设置有灌胶口,用于将绝缘材料灌入铜外壳的内部空间,以固定电缆中间接头与铜外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效果,而且便于操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铜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铜外壳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用于两根电缆进行连接时,对连接处进行屏蔽及加强作用。铜外壳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在使用时,首先将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分别穿过两个待连接的电缆端部,在进行电缆连接并进行绝缘后将左侧铜外壳与右侧铜外壳进行连接。所述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1、外铜管5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3,所述左侧铜外壳的绝缘层为一体结构。内铜管I的内径用于同其穿入的电缆相配合,外铜管5的内部用于容纳两电缆的接头部分结构。所述内铜管I的外径小于外铜管5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而且,内铜管的管壁比外管的管壁薄。所述右侧铜外壳包括有右铜管8,设置于右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9 ;右铜管的管壁同外铜管的管壁相同,这样在外铜管与右铜管所形成的空间内有相同的屏蔽效果,这样对整个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有利。在所述外铜管5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8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由法兰外套7和法兰内套6组成,法兰外套7和法兰内套6分别固定连接到右铜管8和外铜管5的端部。所述法兰内套6和法兰外套7为圆筒式结构,其中,法兰内套包括有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固定连接铜外壳,连接端用于同法兰外套连接;所述法兰内套的固定端和连接端的外表面呈L形;固定端的外径大于连接端的外径;在连接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法兰外套的内径大于法兰内套连接端的外径,在法兰外套上径向设置有螺纹孔71,所述螺纹孔与法兰内套连接端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内铜管I的一端伸入到外铜管5的一端,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与外铜管内表面之间的绝缘层的左侧铜外壳的轴向截面呈U型13。所述内铜管远离外铜管的一端和右铜管远离连接装置的一端的侧表面均有部分外表面为裸露层,没有被绝缘层覆盖。所述右铜管8的连接装置相对一侧设置为缩口结构,由一个外径小于右铜管内径的小铜管10及连接右铜管与小铜管的连接铜12管组成。所述右铜管8上设置有灌胶口 11,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两个灌胶口,两个灌胶口均不腰形结构,用于将绝缘材料灌入铜外壳的内部空间,以固定电缆中间接头与铜外壳。在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端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另一端用于同接地线连接。每个接地脚包括有铜棒(2,4)及包裹于铜棒外的绝缘层3 ;所述两个接地脚为L形,其中用于同接地线连接的一边与铜外壳的中心线平行,与铜外壳连接的一边垂直铜外壳的表面。所述铜棒(2,4)为L形,一边同铜外壳的一个铜管连接,另一边用于同接地线压合;所述铜棒中用于同接地线压合的一边的端部不包裹绝缘层,其余部分包裹有绝缘层;铜棒中用于同接地线压合的一边中,接近不包裹绝缘层的铜棒部分的绝缘层的壁厚小于其它部分绝缘层的壁厚;所述不包裹绝缘层的铜棒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线截面垂直于铜棒的中心线。【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接头用铜外壳,其特征在于:由能够连接到一起的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左侧铜外壳和右侧铜外壳;所述左侧铜外壳包括有内铜管、外铜管以及设置于内铜管外表面和外铜管内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内铜管的外径小于外铜管的内径,内铜管的一端和外铜管的一端通过绝缘层固定连接但是内铜管与外铜管无电连接; 所述右侧铜外壳包括有右铜管,设置于右铜管外表面的绝缘层; 在所述外铜管与内铜管远离的一端与右铜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装置; 所述左侧铜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接地脚,两个接地脚的一边分别同内铜管和外铜管连接,两个接地脚的另一边用于连接接地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头用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由法兰外套和法兰内套组成,法兰外套和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