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板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7509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6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和接触板,躯壳上成型有插槽,插槽在接触板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接触板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接触板上成型有凸台,躯壳在与凸台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接触板插入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弹性卡槽与凸台形成倒扣锁止结构,以使接触板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通过倒扣锁止结构和插槽实现了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两个方向的定位,避免了接触板长期使用后因为过盈配合发生蠕变而导致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出现松动,且倒扣锁扣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增加新的零部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和接触板,躯壳上成型有插槽,插槽在接触板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接触板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接触板上成型有凸台,躯壳在与凸台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接触板插入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弹性卡槽与凸台形成倒扣锁止结构,以使接触板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通过倒扣锁止结构和插槽实现了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两个方向的定位,避免了接触板长期使用后因为过盈配合发生蠕变而导致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出现松动,且倒扣锁扣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增加新的零部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专利说明】接触板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属于低压电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绝缘躯壳及附件等组成,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动触头通常与电磁系统的衔铁联动设置,电磁系统的线圈通电时,衔铁带动动触头与对应的静触头组件配合,从而接通负载电源。静触头组件一般由接触板和静触头构成,静触头固定在接触板上,而接触板则固定在接触器的绝缘躯壳上,从而使整个静触头组件固定在躯壳上而与动触头相配合,接触板用来支撑和固定接触器的静触头,因此要求接触板在受到动触头的压力时不能发生位置移动。目前,接触板采用压力装配方式固定在躯壳上,如图18所示,接触板2插入到躯壳I上的插槽后,接触板2和躯壳I在Y方向依靠图中C处的过盈配合进行定位,X方向(即接触板2的插入方向)依靠在图中A处精确定位(插槽插入方向的顶端在A处抵挡住接触板)和在图中B处通过支持件3压紧。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1、接触板2和支持件3,由于躯壳I上需要安装若干个接触板2,而每一个接触板2都需要通过支持件3来定位,支持件3需要单独安装到躯壳I的合适位置处,因此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还有一种接触板压力装配式固定结构,如图19所示,接触板2插入到躯壳I上的插槽后,接触板2和躯壳I在X方向依靠在图中A处精确定位,另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现有技术取消了支持件3弹性压紧作用,而直接依靠Y方向在图中C处过盈配合来防止接触板2沿X的反方向(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松脱。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虽然取消了支持件3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接触板2在Y方向的过盈配合位置处,在长期使用后会产生蠕变,从而导致接触板2在Y方向上的固定出现松动,而由于接触板2在X方向上没有定位,故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板2极容易在X方向出现较大位置移动,从而导致接触器产品的动静触头不能可靠稳定地配合,这是接触器产品使用过程中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综上,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产生松脱的接触板固定结构是现有技术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器接触板长期使用后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长时间使用后接触板不会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产生松脱的接触板固定结构。进一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接触板在三个坐标方向上均进行定位且长时间使用后定位效果依然良好的接触板固定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和接触板,所述躯壳上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所述接触板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所述接触板上成型有凸台,所述躯壳在与所述凸台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所述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凸台形成倒扣锁止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板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凸台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凸台与所述连续变形后未完全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锁止结构。所述倒扣锁止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弹性卡槽上的锁止部以及成型在所述凸台上与所述锁止部相配合的被锁止部。所述弹性卡槽包括成型在所述躯壳上的两个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延伸的弹性臂以及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内侧壁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所述锁止部包括分别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内侧壁的位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顶部的两个抵触端;所述被锁止部包括两个沿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相反方向延伸并相对向内侧倾斜的被抵触边,所述抵触端分别抵在相应的所述被抵触边上。所述抵触端施加在所述被抵触边上力的方向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0度,以使所述抵触端与所述被抵触边形成自锁。所述被抵触边为直斜边。所述抵触端为直角端点,或倒圆角,或倒斜边。所述凸台还成型有位于所述被锁止部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的,用于引导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通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在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上由宽逐渐变窄。所述导向部为两个导向边,两个所述导向边沿着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相对向内侧倾斜。所述导向边为直斜边。所述凸台成型在所述接触板的板面上。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为五边形,或四边形。所述凸台为分体结构。所述凸台包括分开的两部分,每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插槽具有在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接触板上下板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过盈配合结构。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上的凸起以及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后与所述凸起卡紧的插槽槽壁。所述凸起为弧形。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在与所述接触板板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间隙配合结构。所述一定位置为所述接触板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接触板上成型凸台,在躯壳上成型供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使得接触板在装配时,所述接触板插入到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凸台形成倒扣锁止结构,所述倒扣锁止结构定位可靠,其与插槽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两个方向的定位,避免了所述接触板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在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两个方向上松动的现象,本技术的倒扣锁扣结构的形成,没有增加新的零部件,没有增加生产成本。2.在本技术中,所述凸台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凸台与连续变形后未完全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锁止结构,所述弹性卡槽对具有所述凸台的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主要是利用了所述弹性卡槽在凸台插入过程中被挤压连续变形后还未完全弹性恢复,存在弹性恢复力,所述弹性臂正是通过该弹性恢复力作用于凸台上,实现对凸台以及接触板的定位,该倒扣锁止结构简单,定位可靠,避免了接触板沿其插入方向的相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洪洲张红伟靳海富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