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5105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23:09
一种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的输入端相接,通过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通讯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及结垢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另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的输入端相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种结构形式,采用:主机、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厚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通讯收发器实现,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厚度传感器上的插座插接,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上的插座插接,锚贴在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缆与主机连接,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计算机连接,并设有供电电路图;控制、通讯、温度电路图;测厚驱动和采样电路图和超声波换能电路图。本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安装简便、除垢防垢效果好,传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并能实现在线操作,使用方便的特点。【专利说明】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
本技术属于锅炉、换热器除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中存在大量以水为载体的热交换装置和锅炉。这些热交换装置和锅炉在运行中都存在结垢问题,这些结垢不仅使设备传热效果变差,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可致使热交换装置和锅炉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现有技术中传统采用化学除垢、人工除垢等方法进行除垢。其中,以化学除垢方法较常见,即用离子交换法将水中结垢成分钙、镁离子除去,使水软化,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购置水软化处理设备,建水处理车间,同时需要专人进行化验和再生等工作,树脂及盐类再生剂消耗很大,不仅造成大量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工除垢法,需要停止设备运行,以人工方式将设备内壁上的结垢刮除,这样不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设备会造成损伤,缩短设备寿命。上述除垢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难以满足生产工艺、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是为解决热交换装置和锅炉除垢,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垢、防垢效果好,传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并能实现在线操作的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本技术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内容简述:本技术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的输入端相接,通过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通讯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及结垢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另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的输入端相接。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采用:主机、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厚度传感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通讯收发器实现,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厚度传感器上的插座插接,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上的插座插接,锚贴在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缆与主机连接,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计算机连接,并设有供电电路图;控制、通讯、温度电路图;测厚驱动和采样电路图和超声波换能电路图。在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的供电电路中:断路器S —端分别接开关电源Pl和开关电源P2的N极,另一端接电流表PPl极1,电流表PPl极2分别接开关电源Pl和开关电源P2的L极,开关电源Pl的+极分别接电容器Cl和电容器C2的正极,开关电源Pl的Gnd极分别接电容器Cl和电容器C2的负极,电容器C2的正极引出正电压VI,电容器C2的负极引出O电压GNDl ;电容器C2的正极又分别接开关电源P3的in+和开关电源P4的in+,电容器C2的负极又分别接开关电源P3的in-和开关电源P4的in-;开关电源P3的out+极引出正电压V3,开关电源P3的out-极引出0电压GND ;开关电源P4的out+极引出正电压V4,开关电源P4的out-极引出0电压GND ;开关电源P2的+极接电压表PP2的极I,开关电源P2的Gnd极接电压表PP2的极2,电压表PP2的极I引出正电压V2,电压表PP2极2引出0电压GND2。在控制、通讯、温度电路中:集成电路U5 (U5采用集成电路C8051F340)脚6接Ull的I脚、脚10接Ull的2脚,Ull的脚3接正电压V1,U11的脚I接0电压GNDl ;LCD的脚2、脚8、脚10和脚21接正电压VI,IXD的脚1、脚22接0电压GNDl,IXD的脚3?脚7、脚9、脚11?脚20依次接C8051F340的脚36?脚21 ;数字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UlO脚I通过电缆接0电压GND、脚3通过电缆接电源V1、脚2通过电缆接集成电路U5脚37,电源Vl接电阻R7’通过电缆接到数字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U4脚2;通讯接口 J5脚2和脚3分别接通讯模块U12脚14和脚13、脚5接0电压GNDl,通讯模块U12脚11和脚12分别接集成电路U5的脚I和脚2、脚15接电容C29负端和0电压GND1、脚16接电容C29正端和电源V1、脚6通过电容C26接0电压GNDl、脚5通过电容C27接脚4、脚3通过电容C25接脚1、脚2通过电容C28接电源VI。在测厚驱动和采样电路中:三极管Q8基极接电阻R25的一端、发射极接三极管Q9基极、集电极接变压器T3原线圈的一端,电阻R25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脚13,三极管Q9发射极接0电压GND1、集电极接变压器T3原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3原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VI,并接电容C25到0电压GND1,变压器T3副线圈通过电缆接厚度传感器LS2的两端,变压器T3副线圈一端接0电压GNDl ;二极管D9?DlO反相并联连接,D9阳极接0电压GND1、阴极接电阻R16—端,厚度传感器LS2—端通过电缆、电阻R16、电容C20连接到集成电路U8的脚5,集成电路U8脚6接电阻R22经电容C23到地、脚6接电阻R21到脚7、脚7接电容C19到集成电路U7的脚10,集成电路U7脚9接电阻R20经电容C22到地、脚9接电阻R19到脚8、脚8接电容C18到集成电路U6的脚12,集成电路U6脚13接电阻R18经电容C21到地、脚13接电阻R17到脚14,脚14接电阻R23到集成电路U9的脚1,电阻R24和电容C24并联连接,电容C24和电阻R24的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接二极管D8阴极,集成电路U9脚2接二极管D8阳极,二极管D8阴极接C8051F340的脚14,电容C17和电阻R13并联连接,电容C17和电阻R13的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lI,电阻RlI分别接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2接集成电路U6的脚12,电阻R14接集成电路U7的脚10,电阻R15接集成电路U8的脚5,电源Vl接电阻R11。在超声波换能电路中:电阻Rl —端接三极管Q6基极、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脚20,三极管Q6集电极接集成电路Ul的脚14、发射极接0电压GND,电阻RlO —端接三极管Q5基极、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5的脚19,三极管Q5集电极接集成电路U2的脚14、发射极接0电压GND,光电耦合器U3脚I通过电阻R8接集成电路Ul的脚2、脚2接集成电路Ul的脚5、脚4接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可控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换能部分的输入端相接,通过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通讯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及结垢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另一种是由:电源部分、控制部分、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组成;电源部分与控制部分连接,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通讯部分、显示部分、超声波换能部分、结垢厚度检测部分及温度检测部分的输入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安勇黄诗茗刘兆发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市圣意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蔡安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