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4436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00:59
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包括雨刮电机,其特征在于,该雨刮装置还包括三个雨刮片,以及由所述雨刮电机驱动且用于带动所述三个雨刮片同步动作的连接机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其包括雨刮电机,三个雨刮片和由雨刮电机驱动且用于带动三个雨刮片同步动作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中间部铰接;第三传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轴的第二中间部铰接;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与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与第三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和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三个支杆对应地与三个雨刮片固连;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顺序排列。本装置的刮刷面积大,能满足大型车辆挡风玻璃的刮刷需求。【专利说明】—种三刮雨刮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雨刮
,尤其涉及一种三刮雨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例如商用车等大型车辆的雨刮装置通常采用两组雨刮器,两组雨刮器既可以分别由独立的雨刮电机驱动,也可以均由一个雨刮电机驱动。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使用两组雨刮器进行大面积前/后挡风玻璃的刮刷,刮刷面积小,无法满足商用车等大型车辆前/后挡风玻璃的刮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刮雨刮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包括雨刮电机,该雨刮装置还包括三个雨刮片,以及由所述雨刮电机驱动且用于带动所述三个雨刮片同步动作的连接机构。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左右摆动;第一传动轴,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传动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中间部铰接;第三传动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中间部铰接;第二传动轴,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三传动轴,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以及,三个支杆,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和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三个支杆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三个雨刮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顺序排列。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中间部铰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传动杆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中间部铰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三传动杆的第二端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三刮雨刮装置的刮刷面积大,能够满足商用车等大型车辆前/后挡风玻璃的刮刷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三刮雨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局部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局部正视图。图4示出了运行本技术所述的三刮雨刮装置后,三个雨刮片在汽车前/后挡风玻璃上的刮刷区域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传动杆32第二支杆12第二传动杆33第三支杆13第三传动杆41第一雨刮片21第一传动轴42第二雨刮片22第二传动轴43第三雨刮片23第三传动轴100雨刮电机31第一支杆 200挡风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三刮雨刮装置,包括雨刮电机100,连接机构、第一雨刮片41、第二雨刮片42和第三雨刮片43。所述连接机构由雨刮电机100驱动,用于带动第一雨刮片41 (也被称为中刮片)、第二雨刮片42 (也被称为副刮片)和第三雨刮片43 (也被称为主刮片)同步动作。该三刮雨刮装置不仅能够对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行刮刷,同时也能够对车辆的后挡风玻璃进行刮刷。下面仅以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为例,详细介绍该三刮雨刮装置的结构。具体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11,第二传动杆12、第三传动杆13、第一传动轴21、第二传动轴22、第三传动轴23、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和第三支杆33。其中,所述雨刮电机100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11的第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杆11以该第一传动杆11的第一端为中心左右摆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杆1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中间部铰接,所述第三传动杆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二中间部铰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端、第一中间部和第二中间部顺序排列。所述第二传动轴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传动轴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杆13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支杆31与第一雨刮片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杆32与第二雨刮片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23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支杆33与第三雨刮片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雨刮片41、第二雨刮片42和第三雨刮片43分别呈近似水平地布置在前挡风玻璃200的下边缘。具体的布置方式依据具体的车型不同,并且此布置方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采用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特别地,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铰接均优选地采用球头、球窝的方式铰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地,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杆1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2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一中间部铰接;所述第三传动杆13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第二中间部铰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2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二传动杆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传动轴23的第一端通过球头、球窝与所述第三传动杆13的第二端铰接。在实施本专利所述的三刮雨刮装置时,各个雨刮片的长度、雨刮片之间的间隔、各支杆的弯折度以及各个雨刮片和与其相对应的支杆之间的配合角度等,均可根据具体的车型进行适应性调整。图4示出了经过(尺寸、角度、距离)调整后的三刮雨刮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三个雨刮片在汽车前挡风玻璃200上的刮刷区域示意图,其中SI代表第一雨刮片41的刮刷区域,该第一雨刮片41的刮角为99.8±2° ;S2代表第二雨刮片42的刮刷区域,该第二雨刮片42的刮角为95.3±2° ;S3代表第三雨刮片43的刮刷区域,该第三雨刮片43的刮角为95.6±2°。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所述的三刮雨刮装置可以应用到商用车、货车、客车等多种车型上。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包括雨刮电机,其特征在于,该雨刮装置还包括三个雨刮片,以及由所述雨刮电机驱动且用于带动所述三个雨刮片同步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刮雨刮装置,包括雨刮电机,其特征在于,该雨刮装置还包括三个雨刮片,以及由所述雨刮电机驱动且用于带动所述三个雨刮片同步动作的连接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