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浩专利>正文

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010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08:06
一种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包括管体、装在所述管体内的发热片(2)、照明灯板(4)及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置有旋转轴套(9)的上管(12)和内置有主体支架(10)的下管(11),以及连接所述旋转轴套(9)与主体支架(10)的连接筒(13);所述旋转轴套(9)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板(4),所述照明灯板(4)上安装有照明灯(41);所述主体支架(10)内置有充电电池(3)、附于所述充电电池(3)侧壁并靠近所述下管(11)管壁的发热片(2)、与所述充电电池(3)连接并为充电电池(3)充电的输入端口(51)以及为其它用电设备充电的输出端口(61),所述充电输入端口(51)与充电输出端口(61)置于所述主体支架(10)的底部,所述开关为控制照明灯和/或所述发热片(2)开/关的旋转式开关,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套(9)与所述连接筒(13)的连接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包括内置有旋转轴套(9)的上管(12)和内置有主体支架(10)的下管(11),以及连接旋转轴套(9)与主体支架(10)的连接筒(13);旋转轴套(9)底部设置有提供照明源的照明灯板(4);主体支架(10)内置有充电电池(3)、附于充电电池(3)侧壁并靠近下管(11)管壁的发热片(2)、以及位于主体支架(10)底部与充电电池(3)连接的输入端口(51)和充电输出端口(61),开关为控制照明灯和/或发热片(2)开/关的旋转式开关。本技术提供的暖手棒,兼具照明和为其它用电设备充电的功能,实用性较强,结构设计巧妙便于组装。【专利说明】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夜间出行时,需要同时携带电筒和暖手器以及用电设备的充电器,给出行者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需要三者合一的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暖手棒结构比较复杂,组装程序较繁琐,且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备暖手、照明功能以及为用电设备充电、结构简单,组装简便的暖手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包括管体、装在管体内的发热片、照明灯板及开关,管体包括内置有旋转轴套的上管和内置有主体支架的下管,以及连接旋转轴套与主体支架的连接筒;旋转轴套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板,照明灯板上安装有照明灯;主体支架内置有充电电池、附于充电电池侧壁并靠近下管管壁的发热片、与充电电池连接并为充电电池充电的输入端口以及为其它用电设备充电的输出端口,充电输入端口与充电输出端口置于主体支架的底部,开关为控制照明灯和/或发热片开/关的旋转式开关,设置在旋转轴套与连接筒的连接处。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连接筒后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凸起,主体支架顶端内壁设有螺纹,螺纹凸起与螺纹相适配,通过旋转固定连接筒与主体支架;旋转轴套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的高度大于第二内壁的高度,第一内壁环设有凸台,连接筒前端设有环状凹槽,凸台接合于环状凹槽内,使得连接筒前端套设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并可使上管沿轴向旋转。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照明灯板设于旋转轴套第二内壁底部,旋转轴套第一内壁内设有与照明灯板相配合的反光杯,盖在反光杯上的透明镜片,以及固定透明镜片的灯头盖片,旋转轴套与安装在其中的照明灯板、反光杯、透明镜片及灯头盖片安装成一体,通过旋转轴套上的长条性凹槽与上管内壁上的长条形凸起相适配,从而将旋转轴套固定在上管内。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该暖手棒还包括与充电电池相连接的主电路板,主电路板卡扣在电路板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向外突出形成挡块,与主体支架两侧的通孔相适配,从而将固定支架固定在主体支架上;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输出端口、充电电池、与主电路板连接的发热片以及电路板固定支架和主电路板安装成一体,并套装于主体支架内;主体支架上设有长条形凹槽,与下管内壁的长条形凸起相适配,从而将主体支架固定在下管内部。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主电路板上焊接有与照明灯板接触的弹性触针,弹性触针上套设有挡位盖,通过连接筒内设置的环状平台将挡位盖压设在主电路板上、连接筒内,挡位盖上设有与弹性触针相适配的通孔;弹性触针经通孔伸出,与照明灯板上、沿照明灯板运动轨迹设置的导电触点相接触;旋转轴套和上管沿轴向旋转,带动照明灯板沿轴向旋转,弹性触针触碰照明灯板运动轨迹上的相应导电触点,实现开关旋转式控制照明灯和/或发热片开/关。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导电触点包括公共触点、第一热触点、第二热触点、第一灯触点及第二灯触点,公共触点设置于照明灯板中心,第一热触点与第二热触点距中心等距均为r ;第一灯触点与第二灯触点距中心等距均为R,R大于r ;弹性触针包括公共触针、热触针及灯触针,公共触针位于主电路板及挡位盖的中心,并套有弹簧,公共触针与热触针的间距等于r,公共触针与灯触针的间距等于R ;公共触针与公共触点接触连接,上管沿轴向旋转,带动照明灯板转动,使热触针与第一热触点或第二热触点连接,控制发热片开启;或者使灯触针与第一灯触点或第二灯触点连接,控制照明灯开启。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挡位盖上,靠近上管一侧环设有卡位,旋转轴套第二内壁底部环设有卡手,卡手与卡位在外力作用下可分离卡合;弹性触针与卡位位置相匹配,上管沿轴向旋转至卡位,则卡手与卡位卡合,弹性触针触碰相应导电触点,控制照明灯和/或发热片开启。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主电路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组指示灯和第二组指示灯;第一组指示灯为两个发出红色光线的灯源,用于指示充电电池放电输出时,电量不足的状态以及充电电池充电未完成状态;第二组指示灯为两个发出绿色光线的灯源,用于指示充电电池充电完成的状态及发热片正常工作状态;产生的灯光均可从环状凸缘射出。在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中,充电输出端口为USB接口,其与第二电路板连接,第二电路板为调节电压的升压电路,用于为用电设备充电;充电输入端口为MicroUSB插接口,其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用于为充电电池充电;该暖手棒还包括设于主体支架尾端的2个通孔,分别与充电输入端口及充电输出端口相匹配,以露出充电输入端口及充电输出端口,两个通孔中间设有一凹槽,凹槽中间设有一横连杆,用于使用者佩戴挂链便于携带。实施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该暖手棒同时具备照明及充电功能,且外形小巧,便于携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且旋转式开关可360度任意旋转控制照明灯和/或发热膜开/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照明灯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弹性触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中旋转轴套倒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中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实施例中导电触点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5、图7所示,本技术的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包括管体、管体包括上管12、下管11 ;上管12内设有旋转轴套9,旋转轴套9具有第一内壁91和第二内壁92,第一内壁91的高度大于第二内壁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照明及充电功能的暖手棒,包括管体、装在所述管体内的发热片(2)、照明灯板(4)及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置有旋转轴套(9)的上管(12)和内置有主体支架(10)的下管(11),以及连接所述旋转轴套(9)与主体支架(10)的连接筒(13);所述旋转轴套(9)底部设置有照明灯板(4),所述照明灯板(4)上安装有照明灯(41);所述主体支架(10)内置有充电电池(3)、附于所述充电电池(3)侧壁并靠近所述下管(11)管壁的发热片(2)、与所述充电电池(3)连接并为充电电池(3)充电的输入端口(51)以及为其它用电设备充电的输出端口(61),所述充电输入端口(51)与充电输出端口(61)置于所述主体支架(10)的底部,所述开关为控制照明灯和/或所述发热片(2)开/关的旋转式开关,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套(9)与所述连接筒(13)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