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901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0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说明了一种带精加工装置(10),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16)朝向工件表面(12)按压的按压装置(30),其中按压装置(30)包括按压带(42),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40)上,其特征在于,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在所述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精加工装置,其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朝向工件表面按压的按压装置,其中按压装置包括按压带,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上。
技术介绍
从EP2212058B1中已知了一种用于对圆柱形工件区段上的环周面进行精加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弹性弯曲的按压带,用于将精加工带按压在基本上圆柱形的工件区段的环周面上。在精加工时,要加工的工件表面被旋转驱动,并且对该旋转运动叠加与工件轴线平行取向的、在工件和精加工带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工件表面被设置有对于精加工方法而言典型的网状磨削结构。要加工的工件表面尤其是曲柄轴或者凸轮轴的支承面。这些支承面必须以高的尺寸精密性来制造。特别地,曲柄轴或者凸轮轴的支承面应当被制造为使得其在与曲柄轴壳体或者凸轮轴壳体的支承面共同作用时或者与连杆的支承面共同作用时,保证具有高支承面比例的尽可能无余隙和低摩擦的支承。
技术实现思路
已表明的是,借助已知的带精加工装置并不能最佳地满足前面提及的要求。由此,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带精加工装置,其能够实现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工件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具有轮廓(Profil),该轮廓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根据本专利技术,认识到以下内容:在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支承面的情况下(这些支承面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直线轮廓(即例如在使用圆柱形支承辊和在轮廓中矩形的按压带的情况下)),按压带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看受到不同的拉应力。在按压带的具有较高的拉应力的区域中,精加工带的靠置到该区域上的区域被施加以较高的按压力。在按压带的具有较低拉应力的区域中,在这些区域上支撑的精加工带区域被施加以较低的按压力。不同的按压力使得要加工的工件表面偏离所希望的预定形廓。根据本专利技术,现在要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可以被影响,即其方式是支承面至少之一的轮廓和/或按压带的轮廓偏离直线走向地构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具有预先给定的形状,该形状不能够由具有通常的公差的圆柱形支承辊的表面和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按压带来提供。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支承面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廓和/或按压带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廓具有至少一个轮廓区段,该轮廓区段偏离数学上理想的直线至少10微米,尤其是至少20微米。特别地,优选的是,该轮廓是弯曲的。例如,按压带的轮廓弯曲。通过在轮廓中弯曲的按压带靠置到精加工带上,精加工带也以相应的方式弯曲,更确切地说,围绕与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平行走向的弯曲轴线弯曲。通过这种方式,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可以被有针对性地加以影响。例如,按压带的弯曲可以设计为,使得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获得近似理想的圆柱形形状。然而也可能的是,按压带的弯曲设计为,使得制造其预定形状偏离圆柱形状的工件表面。特别地,可以制造凸状的工件表面。然而制造凹面弯曲的工件表面也是可能的。也可能的是,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偏离直线走向。例如,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的轮廓弯曲。当例如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凹面弯曲时,按压带在外部的侧面区域中被施加比中央区域中更高的压力。由此,靠置到该按压带上的精加工带在外部的侧面区域中被施加比在中央区域更高的按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制造如下工件表面:其在轮廓中是凸起的,即在中央区域中具有比外部的侧面区域更大的直径。也可以将前面描述的两种可能性(至少一个弯曲的支承面;在轮廓中弯曲的按压带)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优选的是,支承面用于支承完全由相同材料构成的按压带,以便可以预先给定和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相应地优选的是,按压带具有与精加工带共同作用的按压面,该按压面仅仅由唯一的层材料或者按压带材料形成。这能够实现预先给定和制造尺寸特别精密的、偏离直线走向的按压带轮廓。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能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和/或按压带是连贯的,使得其能够将精加工带在其宽度上完全支撑。然而也可能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和/或按压带具有至少一个中断,使得精加工带在宽度方向上看至少在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中断的区域中被施加较低的按压力。这能够实现有针对性地影响工件表面的几何结构,使得在工件表面的、与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中断关联的旋转平面中,同与其侧向相邻的区域相比,较少的材料被磨损。中断例如可以是支承面和/或按压带的至少之一的穿通部和/或袋状的凹处。例如,至少一个支承面可以具有与精加工带的行进方向平行走向的凹陷或者槽。也可能的是,支承面通过多个相互分离的支承体来形成,其中支承体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偏移地布置。按压带例如可以在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的区域中具有袋状的凹处,使得朝向精加工带的按压面中断,而按压带的背离精加工带的后侧封闭。也可能的是,将按压带中断,使得按压带不仅在按压带的靠置在精加工带后侧上的前侧中断,而且也在按压带的背离精加工带后侧的区域内中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计了,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由支承辊来形成。这能够实现按压带跨高的接触角(Umschlingungswinkel)的支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设计了,支承辊浮动地支承。这具有的优点是,按压带的走向并且由此精加工带的走向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具有不同直径的工件表面匹配。此外优选的是,支承辊能够支撑在固定的支承辊-支撑装置上。这能够实现限制支承辊的运动自由度。也可能的是,支承面的至少之一由固定的支承元件形成。这种支承元件具有不可运动的支承面。这能够实现按压带的具有特别低的位置公差的支承。可能的是,按压带相对于支承面可运动。然而可以是优选的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将按压带相对于支承面固定。由此,可以实现进一步改善要制造的工件表面的尺寸精密性。可能的是,设置如下按压带:其背离精加工带的后侧上具有轮廓,该轮廓偏离直线走向。然而优选的是,至少按压带的按压面具有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特别地,仅仅按压带的按压面具有偏离直线走向的轮廓。当按压带以连续带的形式来构建时,得到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借助按压带可传递到精加工带上的按压力的更为简单的控制。这种按压带具有前部的作用区段,其前侧与精加工带的后侧共同作用。这种连续带在相互间隔地布置的支承面的区域中偏转,并且过渡到后面的区段中,该区段与精加工带间隔地布置。优选的是,按压带的后面的区段借助或者可以借助按压带支撑装置来支撑。由此,实现了另一可能性:影响按压带的沿着精加工带的宽度的应力。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精加工系统,其包括前面所描述的带精加工装置和具有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支承面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具有至少一个中断,其中工件表面也在孔的区域中中断,并且其中中断的位置在精加工带的宽度方向上与孔的位置协调。借助这种带精加工系统,可以制造曲柄轴或者凸轮轴,其在支承面的区域中具有孔,尤其是出油孔。与这种孔关联的旋转平面在工件表面的精加工期间被施加以较低的按压力,使得精加工带在孔边界的区域中同在与其侧向相邻的区域中相比以较低的力朝向工件按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精加工带过深地进入孔中,并且由此防止在孔边界的区域中过于强烈的材料磨损。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孔的区域中本来机械方面被弱化的工件区段不再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精加工装置、带精加工系统和用于制造带精加工装置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精加工装置(10),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16)朝向工件表面(12)按压的按压装置(30),其中按压装置(30)包括按压带(42),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按压带(42)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在所述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上偏离直线走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01 EP 12186775.81.一种带精加工装置(10),要加工的工件表面(12)借助所述带精加工装置(10)而被旋转驱动并且与工件轴线(36)平行取向的、在工件(14)和精加工带(16)之间的相对运动叠加在所述旋转运动上,使得工件表面(12)被设置有对于精加工方法而言典型的网状磨削结构,其中要加工的工件表面(12)是工件(14)的支承面,所述带精加工装置(10)包括用于将精加工带(16)朝向工件表面(12)按压的按压装置(30),其中按压装置(30)包括按压带(42),该按压带支承于在精加工带(16)的行进方向(106)上看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支承面(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按压带(42)具有如下轮廓:该轮廓在所述精加工带(16)的宽度方向(72)上偏离直线走向并且是弯曲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面(40)和/或按压带(42)具有至少一个中断(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104)以袋状的凹处的形式构建和/或以穿通部的形式构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由支承辊(38)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38)浮动地安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38)能够支撑在固定的支承辊支撑装置(60)上。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由固定的支承元件(82)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固定装置(87)用于将按压带(42)相对于支承面(40)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设置在按压带(42)的朝向精加工带(16)的按压面(66)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带(42)以连续带的形式来构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按压带支撑装置(50),借助其支撑或者能够支撑所述按压带(42)的与所述精加工带(16)间隔的、后面的区段(48),该区段在相互间隔地布置的支承面(40)之间走向。12.一种带精加工系统,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带精加工装置(10)和具有要精加工的工件表面(12)的工件(14),其特征在于,支承面(40)的至少之一和/或按压带(42)具有至少一个中断(104),所述工件表面(12)在孔的区域中中断,并且所述中断(104)的位置在精加工带(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利弗·希尔德布兰特西蒙·沃尔贝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索菲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