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主要包括鸭嘴、动盘、鸭嘴开启机构、播量调节装置、定盘、导种管,所述定盘嵌合在动盘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两者之间形成轮腔;所述动盘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内侧设有种室,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外侧设有鸭嘴;导种管设于定盘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且通过安装在定盘上的播量调节装置调节排种孔的有效容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进行单轮或双轮的人力推动播种,也可以多个并装,与小动力手扶拖拉机配套后牵引播种,满足全地膜覆盖等小地块小麦精密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了小麦精密播种中排种器结构复杂、排种精度低、排量可调范围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主要包括鸭嘴、动盘、鸭嘴开启机构、播量调节装置、定盘、导种管,所述定盘嵌合在动盘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两者之间形成轮腔;所述动盘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内侧设有种室,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外侧设有鸭嘴;导种管设于定盘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且通过安装在定盘上的播量调节装置调节排种孔的有效容积。本技术既可以进行单轮或双轮的人力推动播种,也可以多个并装,与小动力手扶拖拉机配套后牵引播种,满足全地膜覆盖等小地块小麦精密播种作业要求,解决了小麦精密播种中排种器结构复杂、排种精度低、排量可调范围小的问题。【专利说明】自排种穴播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具体为一种适应于全地膜覆盖地块进行小麦精密播种作业用自排种穴播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这一新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实践中对穴播机的性能要求不断增加,目前,大部分穴播机适合当年新铺地膜、土壤较松软条件下播种,而且需要单独装配排种器,其存在播量难以精确调节、排种堵塞、落籽不匀、浮籽较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以解决小麦精密播种中需单独配置排种器且其结构复杂、排种精度低、排量可调范围小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主要包括鸭嘴、动盘、鸭嘴开启机构、播量调节装置、定盘、导种管,所述定盘嵌合在动盘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两者之间形成轮腔;所述动盘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内侧设有种室,与该落种孔对应位置的动盘的外侧设有鸭嘴;导种管设于定盘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且通过安装在定盘上的播量调节装置调节排种孔的有效容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功能全,利用定盘排种孔与动盘落种孔重合后排种,排种简单、可靠;根据种子的不同物理性状来调整排种孔型状,易操作,提高了排种精度,增加了自排种穴播轮的通用性;解决了小麦精密播种中排种器结构复杂、排种精度低、排量可调范围小的问题。鸭嘴强制开启、关闭,解决了之前鸭嘴易堵塞的缺陷;提高了播种质量;本技术既可以进行单轮或双轮的人力推动播种,也可以多个并装,与小动力手扶拖拉机配套后牵引播种,,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力。本技术可满足全地膜覆盖等小地块小麦精密播种作业要求,还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土壤紧实度条件下的播种、通用性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横向全剖视图;图4a、4b、4c为本技术动盘的左视、主视、右视图;图5a、5b为本技术动盘外侧鸭嘴开启机构的主视及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动盘外侧鸭嘴开启机构的护盖轴测图;图7为本技术图1中定盘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人力推动单轮全覆膜小麦播种作业为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一种自排种穴播轮由鸭嘴1、动盘2、鸭嘴开启机构3、播量调节装置4、定盘5、支承轴6、导种管7构成。定盘5嵌套在动盘2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二者通过支承轴6确定其相互间位置并形成轮腔,定盘5与支承轴6通过轴上键槽及轴端螺母固定,动盘2通过轴承可绕支承轴6转动;所述动盘2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2-3,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内侧设有种室外壳2-2,该种室外壳2-2截面形状呈梯形或圆弧型状,,可以隔开轮腔内的种子,形成独立种室。其开口端边缘设置的柔性种刷2-2-1与定盘5过盈接触,用以刷去排种孔5-1内侧都多余的种子以及保证轮腔内的种子不会进入种室且能沿定盘外圆周轻松滑动。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外侧螺栓安装鸭嘴I ;导种管7设于定盘5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5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5-1,且通过安装在定盘5上的播量调节装置4调节排种孔5-1的有效容积。动盘2外侧端面上设置有鸭嘴开启机构3-1及其护盖3-2,当鸭嘴I随动盘2转动至最低点时即接触地面时,安装在支承轴6上的凸轮的凸头接触鸭嘴开启机构3的一端将其强制打开,当鸭嘴随动盘转动至离开地面时,将其关闭;所述动盘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限深凸台2-1,该限深凸台2-1与所述鸭嘴I间隔均匀布置。改变限深凸台的厚度可改变播种深度。所述播量调节装置4包括滑块4-1,其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定盘5的外圆周面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排种孔5-1处。其滑块4-1可以沿定盘圆周进行滑动,调节滑块4-1在定盘上的位置可以改变播量,滑块通过蝶形螺母4-2来固定其位置。所述落种孔2-3比排种孔5-1大,可以延长落种时间,避免种子被落种孔2-3与排种孔5-1边缘剪切而造成的破碎。本技术的播种过程:在开始播种前,空转穴播轮动盘2,并调整播量调节装置4的滑块4-1在定盘5圆周上的位置,确定符合农艺要求的每穴播量,并用蝶形螺母4-2固定其位置;按其播深要求选择安装限深凸台2-1。单轮进行全覆膜覆土地块的小麦播种作业时,在人力推动下,动盘2经其圆周上鸭嘴I通过地面的拨动而转动,其外侧面的鸭嘴开启机构3的作用下,鸭嘴I在最低位置时被强制打开,且当动盘2上落种孔2-3、定盘5上排种孔5-1以及种室外壳2-2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时,落种播种,动盘继续转动,使鸭嘴离开地面后在鸭嘴开启机构3的作用下闭合,而动盘上落种孔2-3、种室外壳2-2也因转动而与定盘5上的排种孔5-1错开,轮腔内的小麦种子进入排种孔5-1。动盘2继续转动,种室外壳2-2上的种刷(-2-1提前刷去排种孔5-1孔口多余的种子,同时,种室外壳2-2、排种孔5-1、动盘圆周内表面形成独立种室,将排种孔内的种子与轮腔内的种子隔开;当下一个鸭嘴I处于最低位置、且落种孔2-3、排种孔5-1、种室外壳2-2再次处于同一中心线时,开始下一次的播种。【权利要求】1.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主要包括鸭嘴、动盘、鸭嘴开启机构、播量调节装置、定盘、导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盘(5)嵌合在动盘(2)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两者之间形成轮腔;所述动盘(2)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2-3),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内侧设有种室(2-2),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外侧设有鸭嘴(I);导种管(7)设于定盘(5)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5)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5-1),且通过安装在定盘(5)上的播量调节装置(4)调节排种孔(5-1)的有效容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种穴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量调节装置(4)包括滑块4-1,其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定盘(5)的外圆周面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排种孔(5-1)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种穴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限深凸台(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种穴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室外壳(2-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圆弧状形成独立种室。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自排种穴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室外壳(2-2)开口端边缘上设有柔性种刷(2-2-1),与定盘(5 )过盈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种穴播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种孔(2-3)比排种孔(5-1)大。【文档编号】A01C7/20G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排种穴播轮,主要包括鸭嘴、动盘、鸭嘴开启机构、播量调节装置、定盘、导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盘(5)嵌合在动盘(2)中构成穴播轮的轮体,两者之间形成轮腔;所述动盘(2)的圆周上设有落种孔(2?3),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内侧设有种室(2?2),与该落种孔(2?3)对应位置的动盘(2)的外侧设有鸭嘴(1);导种管(7)设于定盘(5)上并与所述轮腔贯通;所述定盘(5)的圆周上设有排种孔(5?1),且通过安装在定盘(5)上的播量调节装置(4)调节排种孔(5?1)的有效容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正育,陈斐,韩凡香,柴守玺,常磊,李敏强,马军民,杨长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