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903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灯条、中框、扩散板、导光条,所述中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所述扩散板包括与所述灯条连接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平行;所述导光条包括第三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三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光源LED,并通过其导光结构将所述LED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装置的周围导出,从而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线效果,其外形美观,形成的外观效果不易被磨损,且发出的光线颜色可根据需要改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灯条、中框、扩散板、导光条,所述中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所述扩散板包括与所述灯条连接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平行;所述导光条包括第三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三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本技术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光源LED,并通过其导光结构将所述LED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装置的周围导出,从而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线效果,其外形美观,形成的外观效果不易被磨损,且发出的光线颜色可根据需要改变。【专利说明】显示装置及电视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其消费水平和消费品质也逐渐随之提高,因而对于产品的外形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从产品的质感、形状、颜色上来对产品的外观进行美化,但是该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产品外形制作之后就不可更改,且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磨损或破坏,从而损害了产品外观,且其制作工艺和物料的配比往往很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旨在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光源,并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光源LED,并通过其设计的导光结构将所述LED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装置的外观表面导出,从而在显示装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线效果,其外形美观,形成的外观效果不易被磨损,且发出的光线颜色可根据需要改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灯条,包括发出光线的LED ;中框,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一侧的凸部、设置于所述中框另一侧的凹部,所述凸部顶端设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扩散板,与所述凸部卡合连接,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内侧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灯条连接;且所述扩散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导光条,与所述凹部卡合连接,且所述导光条与所述凹部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导光条上远离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的外侧及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间的扩散片,所述第一入光面通过所述扩散片与所述扩散板的外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包覆于所述灯条、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截面为U型。优选地,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表面设有雾化处理层。优选地,所述灯条与所述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扩散板的外侧均通过双面胶粘接。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和所述中框的触摸屏,所述导光条上设有一承载部,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承载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框的外壳;所述中框还设有一支撑部,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部卡合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框的外壳。优选地,所述导光条的材质为透明PMMA或PC。优选地,所述灯条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LED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视,包括所述的显示装置。本技术显示装置包括:灯条,包括发出光线的LED;中框,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一侧的凸部、设置于所述中框另一侧的凹部,所述凸部顶端设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扩散板,与所述凸部卡合连接,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内侧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灯条连接;且所述扩散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导光条,与所述凹部卡合连接,且所述导光条与所述凹部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导光条上远离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本技术的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内部设置光源LED,并通过其设计的导光结构将所述LED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装置的周围导出,从而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四周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线效果,其外形美观,形成的外观效果不易被磨损,且发出的光线颜色可根据需要改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中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导光条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灯条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显示装置装配完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8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照图1至图9,图1是本技术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中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导光条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灯条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显示装置装配完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C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8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灯条10,包括发出光线的LEDlOl ;中框20,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20 —侧的凸部203、设置于所述中框20另一侧的凹部204,所述凸部203顶端设有第一入光面201,所述凹部204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出光面202,所述第一出光面202与所述第一入光面201垂直;扩散板30,与所述凸部203卡合连接,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30内侧的第二入光面301,所述第二入光面301与所述灯条10连接,且所述扩散板30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201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301与所述第一入光面201平行;导光条40,与所述凹部204卡合连接,且所述导光条40与所述凹部204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光面202连接的第三入光面401 ;所述导光条40上远离所述第三入光面401上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光面401平行的第二出光面402。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LEDlOl发出的光线,并自所述第二入光面301进入所述扩散板30中;所述光线在所述扩散板30中进行发散之后,自所述第一入光面201进入所述中框20,并从所述第一出光面202中导出;所述第三入光面401接收所述第一出光面202中导出的光线,并从所述第二出光面402中导出,从而在所述第二出光面402上形成一圈均匀的光线,该光线的颜色可以通过更改LEDlOl的颜色来更换,或者在所述灯条10上分别安装不同颜色的LED101,分别在需要时控制不同颜色的LEDlOl工作,即可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圈。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30的外侧及所述第一入光面201之间的扩散片50,所述中框20的第一入光面201通过所述扩散片50与所述扩散板30的外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包括发出光线的LED;中框,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一侧的凸部、设置于所述中框另一侧的凹部,所述凸部顶端设有第一入光面,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垂直;扩散板,与所述凸部卡合连接,包括设置于所述扩散板内侧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灯条连接;且所述扩散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平行;导光条,与所述凹部卡合连接,且所述导光条与所述凹部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光面连接的第三入光面;所述导光条上远离所述第三入光面上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入光面平行的第二出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巍刘亚东刘迎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