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293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包括至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上导液集热板(7)和上集液板(9),所述下分液板(1)上设有进液口(2),所述上导液集液板(9)上设有出液口(10),所述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和上导液集液板(7)的导液通道之间通过凹凸对接头(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建筑幕墙形成一体,隔热效果好,没有光污染问题,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采集热源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该集热装置不占用地面安装空间,可与建筑幕墙结构结合为一体。
技术介绍
现有太阳能集热器应用多为分体式安装结构,即集热器为独立体安装于建筑墙体之外的屋面,既浪费楼面建筑面积,又影响整个建筑的美观。特别是针对供热水要求量大的场合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本技术设计的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采用幕墙结构,包括至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液板、下导液集热板、平衡连接板、上导液集热板和上集液板,所述下分液板上设有进液口,所述上集液板上设有出液口,所述下分液板、下导液集热板、平衡连接板和上导液集液板的导液通道之间通过凹凸对接头连接。在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出的集热装置上设有固定孔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所述集热装置的外侧表面设有增大换热面积的微锯齿。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热装置采用导热陶瓷材料制作,其一侧作为建筑外墙面。所述的导热陶瓷材料为含有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的陶瓷材料。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集热装置采用不同的材料分层制作,其中,集热装置的外侧采用含有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的导热材料制作,内侧采用普通陶瓷材料制作,导热陶瓷材料层与所述导液通道的结合面构成换热面积。所述的集热装置内部充注的载热介质采用水或防冻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节省楼面建筑面积。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为建筑幕墙的一部分,整体设计与建筑结构形成一体。2、隔热效果好。幕墙集热器可以有效降低太阳光辐射对建筑物的热影响,减少空调的使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功效。3、解决了常规太阳能集热器光污染问题。常规太阳能集热器大面积安装于建筑物楼面由于保温面板玻璃的反光特性不可避免的对周围建筑及航空线路造成光反射污染。本技术集热装置采用导热瓷砖材料制造,表面做亚光处理,没有光污染的产生。4、集热装置垂直安装附着于建筑物表面,载热介质受热自然上升温差动力大,热流动阻力小,可以实现载热介质内部自然循环,节约了常规设计载热介质循环动力水泵的二次电损耗。5本技术提出的幕墙集热装置的热源采集对象为建筑结构外表体热量,即能采用在普通幕墙施工前敷设集热管的形式解决热能的采集,也可以直接将集热导液管与幕墙加工成一体,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价格低廉的采集热源新途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下分液板的正视图;图3是下分液板的左视图;图4是下分液板的仰视图;图5是上下导液集热板的正视图;图6是上下导液集热板的仰视图;图7是平衡连接板的正视图;图8是平衡连接板的左视图;图9是平衡连接板的仰视图;图10是上集液板的正视图;图11是上集液板的左视图;图12是上集液板的仰视图;图13是图5中A部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侧面示意图;图15是分层设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包括至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上导液集热板7和上集液板9。下分液板I上设有进液口 2 (如图2-4所示),上导液集液板9上设有出液口 10 (如图10-12所示)。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和上导液集液板7的导液通道之间通过凹凸对接头3连接(如图2-4、图5-6和图7-9所示)。集热装置上设有固定孔8,可以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如图13、14所示,上导液集热板4和下导液集液板7的表面还可以设有增大换热面积的微锯齿11。在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表面设计有与垂直面成一定角度的锯齿状表面微处理,在增加了受光面积的同时也增加了与空气接触面积,空气在与幕墙集热器热交换后比重增加而自然向下流动,空气流动与内部载热介质的流动成对流状态增加了换热效率。集热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载热介质6由下进液口 2进入分液板1,分液板I起到平衡各区域液体流量平衡的作用。载热介质由分液板I平衡流量后由凹凸对接头3进入下导液集热板4中的通道,凹凸对接头3的作用是将各个独立的导液通道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液体通道。载热介质6在导液通道中流动并通过上导液集热板7吸收热量,载热介质6吸收热能后因介质比重发生变化而产生上升动力。为克服各集热区域载热介质6上升动力的差异,在载热介质6上升过程设置有平衡连接板5。载热介质在太阳能幕墙集热器吸收热能后由上集液板9汇总,经上出液口 10引向热能使用设备。本技术提出的集热装置也可以作为建筑外墙面。此时,集热装置采用导热陶瓷材料制作,所述的导热陶瓷材料为含有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的陶瓷材料。集热装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分层制作,其中,集热装置的外侧采用含有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的导热材料制作,内侧采用普通陶瓷材料制作,导热陶瓷材料层与导液通道的分层线构成换热面积。如图15所示,上下导液集热板4和7分层制作,主体靠墙部分采用普通陶瓷,表面吸热部分采用含有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的导热陶瓷材料,导液通道的1/3截面为分层线12。分层线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换热量大小变化。常规太阳能产品的吸热母材通常选用铝合金作为导热材料,铝合金导热率为227.95W/M*K,但是常规太阳能集热设备为提高产热温度而设置的玻璃面板使得集热器整体热效率通常在60%~75%之间。下面是一组导热陶瓷材料配方的实验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装置采用幕墙结构,包括至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上导液集热板(7)和上集液板(9),所述下分液板(1)上设有进液口(2),所述上集液板(9)上设有出液口(10),所述下分液板(1)、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和上导液集液板(7)的导液通道之间通过凹凸对接头(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装置采用幕墙结构,包括至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液板(I)、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上导液集热板(7)和上集液板(9),所述下分液板(I)上设有进液口(2),所述上集液板(9)上设有出液口(10),所述下分液板(I)、下导液集热板(4)、平衡连接板(5)和上导液集液板(7)的导液通道之间通过凹凸对接头(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装置上设有固定孔(8)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结构的外墙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幕墙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装置的外侧表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柳瑞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元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