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034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其包括一螺纹管道,所述螺纹管道设置在所述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侧壁上,其内包括一光孔段和一螺纹段,其中,在所述光孔段和螺纹段之间设置一与所述立式旋流器中心轴线平行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一密封件接触;所述螺纹段的直径小于光孔段的直径,两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凸台。所述凸台的设置,保证所述密封件与螺纹管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密封件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大密封管道的立式旋流器内筒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在其侧壁上设置有多排螺纹管道,该管道的主要用途即为与高效洗涤旋流管通过螺纹直接的固定;以达到密封的作用,但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道结构简单。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在桶壁21上设置有径向的螺纹管道22,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螺纹管道22的一端为一光孔,另一端为一螺纹孔,所述光孔和螺纹孔具有相同的直径;一密封件穿过该螺纹管道22实现密封。但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件与螺纹管道22的接触面积不大,并且不平整,密封效果不佳。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其包括一螺纹管道,所述螺纹管道设置在所述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侧壁上,其内包括一光孔段和一螺纹段,其中,在所述光孔段和螺纹段之间设置一与所述立式旋流器中心轴线平行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一密封件接触;所述螺纹段的直径小于光孔段的直径,两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凸台。进一步,所述立式旋流器内筒体上设置有多排径向设置的所述螺纹管道,所述螺纹管道在相邻两排之间间隔排列。进一步,所述光孔段侧面的平面度在0.01-0.1mm之间。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的螺纹管道内包括一光孔段和一螺纹段,两部分之间形成以凸台,保证密封件与螺纹管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密封件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在所述光孔段的侧面进行精密加工,其与所述密封件进行紧密接触,以达到更有效的密封作用,并且也很好的起到长久密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螺纹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螺纹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详细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描述,以便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侧壁2上设置有多排径向设置的螺纹管道1,所述螺纹管道I在相邻两排之间间隔排列,保证高效洗涤旋流液体能够以较均匀的速度飞出。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螺纹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螺纹管道I内设置有一光孔段11和一螺纹段12,在所述光孔段11与螺纹段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内筒体中心轴线平行的凸台112,该凸台112与一密封件接触;该凸台112的设置,保证所述密封件与螺纹管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所述密封件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在本技术中所述螺纹段12的直径小于所述光孔段11的直径,两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凸台,在所述光孔段11的侧面13进行精密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其平面度在0.01-0.1mm之间,其与所述密封件进行紧密接触,以达到更有效的密封作用,并且也很好的起到长久密封的效果。以上以较佳的实施例作参考,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效果进行了简要说明,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各种变更及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螺纹管道,所述螺纹管道设置在所述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侧壁上,其内包括一光孔段和一螺纹段,其中,在所述光孔段和螺纹段之间设置一与所述立式旋流器中心轴线平行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一密封件接触;所述螺纹段的直径小于光孔段的直径,两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旋流器内筒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螺纹管道,所述螺纹管道设置在所述立式旋流器内筒体的侧壁上,其内包括一光孔段和一螺纹段,其中, 在所述光孔段和螺纹段之间设置一与所述立式旋流器中心轴线平行的凸台,所述凸台与一密封件接触; 所述螺纹段的直径小于光孔段的直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式斌丁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天台县海龙机械滤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