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398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内腔分割成依次连通的过滤室、厌氧室、生化降解室和清水储存室;过滤室外侧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污水进口和第一排污口,其内部倾斜设置有过滤网;厌氧室内悬挂设置有其上穿设有第一填料包的第一搅拌棒;厌氧室底部投放有活性污泥,且其外侧底端设有第二排污口;生化降解室内悬挂设置有其上穿设有第二填料包的第二搅拌棒;生化降解室外侧底端设有第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该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污水处理能力强,无需动力提升,无需专人管理,能耗低,且活性微生物流失少,从而不必频繁添加活性微生物,其还能有效收集CO2,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CO2的排放。(*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工程,农民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的重点工程内容之一。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含有生活废弃有机物的液体,相对于工业无机废弃物,更适用于采用微生物发酵分解,使之无害化。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了许多相互分离的杆状曝气装置,它们的转动使污水翻卷,让污水中添加的活性微生物均匀分布,从而起到大面积均匀曝气的作用。这样的设备的优点在于:在大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实现了一种有规律的、而且负荷低的活性微生物降解,而不必用一个机械装置来剧烈地翻卷曝气池中的污水,也就是说,对应曝气池中污水的各种活化调节进行控制是采用相当小的能耗来实现的;但是这样的设备在污水无害化处理完毕后,会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出去,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污水中带有的微生物也都会随之排出,易造成污水中的活性微生物流失严重,需要频繁添加微生物,否则无法有效控制污水中原有的产臭微生物滋生,无法达到处理目的。另外,目前的污水处理工程实质上是一种污染转移工程,它是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部分转化为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另一部分转化为污泥,进行填埋。CO2是最早被确定为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全球排放数量最大、温室总效应最强、世界各国都在限制排放的气体。但是,在污水处理领域,却对CO2的产生和排放不管不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污水中的活性微生物流失严重、需频繁添加活性微生物、CO2排放量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污水处理能力强、无需动力提升、无需专人管理、能源消耗低、活性微生物流失少、不必频繁添加活性微生物、能有效收集CO2、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CO2的排放的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内腔按照水流流向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割成依次连通的过滤室、厌氧室、生化降解室和清水储存室;过滤室外侧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污水进口和第一排污口,其内部倾斜设置有过滤网,且第一排污口位于过滤网的倾斜底端;厌氧室内悬挂设置有第一搅拌棒,且第一搅拌棒上穿设有第一填料包;厌氧室底部投放有活性污泥,且其外侧底端设有第二排污口 ;生化降解室内悬挂设置有第二搅拌棒,且第二搅拌棒上穿设有第二填料包;生化降解室外侧底端设有第三排污口;清水储存室外侧上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清水出口和第四排污口。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过滤室外侧顶端设有观察口。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隔板上方出口和第三隔板上方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堰水槽和第二堰水槽,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第一堰水槽和第一导流槽形成第一水流通道,第二堰水槽和第二导流槽形成第二水流通道,且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分别通入到生化降解室底部和清水储存室底部。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搅拌棒为两根以上,且相邻的两根第一搅拌棒的转动方向相反。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搅拌棒为两根以上,且相邻的两根第二搅拌棒的转动方向相反。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填料包和第二填料包中均含有活性微生物。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CO2收集装置,CO2收集装置包括集气头组和储气罐;集气头组包括分别位于厌氧室、生化降解室和清水储存室内的第一集气头、第二集气头和第三集气头,且第一集气头、第二集气头和第三集气头分别通过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和第三排气阀与储气罐相连。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CO2收集装置还包括分别置于厌氧室、生化降解室和清水储存室内的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第三压力表。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和第三排气阀与储气罐之间还设有气体流量计和CO2浓度检测仪。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内腔按照水流流向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割成依次连通的过滤室、厌氧室、生化降解室和清水储存室,这四个腔室的连通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结构非常简单。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过滤室外侧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污水进口和第一排污口,其内部倾斜设置有过滤网,污水从污水进口自流进入过滤室,在进水的压力作用下,污水便迅速通过过滤网,经过对污水的过滤,对悬浮物等大颗粒杂质进行网捕,然后使得初次过滤后的污水从过滤室底部进入到厌氧室内。另外,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室外侧顶端设有观察口,这样的设计方便人们通过该观察口对过滤室内的情况进行观察,也方便人们随时读取所需的数据。在污水进入到厌氧室内后,第一搅拌棒由电机驱动而转动,带动周围的污水一起转动,此时,第一搅拌棒上穿设的第一填料包也随着转动,因为第一填料包中包含有活性微生物,这样的设计能保证进入厌氧室内的污水与活性微生物的接触更为充分,起到了大面积均匀曝气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厌氧室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另外,厌氧室底部还投放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能不断提供生物菌种,以保持厌氧室内较高的生物量,且该活性污泥同污水的充分接触,使得活性污泥中的活性厌氧菌能充分降解、吸附、转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了对污水中有机物、悬浮物等的去除率,并对进水水质有较强的缓冲和稀释作用;与此同时,活性污泥中的生物菌种和第一填料包中的活性微生物还能对污水中的油类、表面活性剂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处理,防止产生泡沫而影响生化降解室的运行。经过厌氧室处理后的污水从其顶部经过第二隔板上方出口处的第一堰水槽时,絮状污泥和大颗粒物质被阻挡后自由沉降在第一堰水槽中,澄清的携带有活性微生物的有机污水通过第一导流槽进入生化降解室,此时,第二搅拌棒也在电机的驱动下开始搅动,而穿设在第二搅拌棒上的第二填料包中也包含有活性微生物,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进入生化降解室中的污水能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且大量的微生物富集在第二填料包上生长繁殖并形成生物膜,污水在自下而上流经生物膜时,污水中剩余有机物被捕捉在生物膜上,微生物吞噬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大减少了污泥的产生量,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得到高效生化降解,其中的水解细菌可使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有机酸类,有效净化水质,经处理后的污水经过生化降解室顶部上方出口处的第二堰水槽时,大颗粒物质会被阻挡后沉降在第二堰水槽中,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导流槽进入清水储存室。经生化降解室处理后的污水从清水储存室底部进入清水储存室后缓慢流动,水中悬浮的少量小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沉淀,沉淀后的清水通过清水出口排出,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处理。综上所述,利用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完成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采用上、下、上的安装方式保证了水流的下进上出,使得整个污水处理无需动力提升,也无需专人管理,能源消耗低,且污水处理能力强。另外,厌氧室和生化降解室中的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不断使污水翻转,从而起到大面积均匀曝气的作用,且分别穿设在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上的第一填料包和第二填料包内部和表面都能够吸附活性微生物,这样能减少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时微生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的内腔按照水流流向被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分割成依次连通的过滤室(5)、厌氧室(6)、生化降解室(7)和清水储存室(8);所述过滤室(5)外侧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污水进口(9)和第一排污口(10),其内部倾斜设置有过滤网(11),且所述第一排污口(10)位于过滤网(11)的底端;所述厌氧室(6)内悬挂设置有第一搅拌棒(12),且所述第一搅拌棒(12)上穿设有第一填料包(13);所述厌氧室(6)底部投放有活性污泥(14),且其外侧底端设有第二排污口(15);所述生化降解室(7)内悬挂设置有第二搅拌棒(16),且所述第二搅拌棒(16)上穿设有第二填料包(17);所述生化降解室(7)外侧底端设有第三排污口(18);所述清水储存室(8)外侧上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清水出口(19)和第四排污口(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I);所述设备本体(I)的内腔按照水流流向被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分割成依次连通的过滤室(5)、厌氧室(6)、生化降解室(7)和清水储存室(8); 所述过滤室(5)外侧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污水进口(9)和第一排污口(10),其内部倾斜设置有过滤网(11),且所述第一排污口( 10)位于过滤网(11)的底端; 所述厌氧室(6)内悬挂设置有第一搅拌棒(12),且所述第一搅拌棒(12)上穿设有第一填料包(13);所述厌氧室(6)底部投放有活性污泥(14),且其外侧底端设有第二排污口(15); 所述生化降解室(7)内悬挂设置有第二搅拌棒(16),且所述第二搅拌棒(16)上穿设有第二填料包(17);所述生化降解室(7)外侧底端设有第三排污口(18); 所述清水储存室(8)外侧上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清水出口(19)和第四排污口(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5)外侧顶端设有观察口(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上方出口和第三隔板(4)上方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堰水槽(34)和第二堰水槽(35),所述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流槽(36)和第二导流槽(37);所述第一堰水槽(34)和第一导流槽(36)形成第一水流通道(38),所述第二堰水槽(35)和第二导流槽(37)形成第二水流通道(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