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草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01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在上、下纤维层间至少设有两层生长层,两层生长层间设置纤维层,并在上生长层中布置种子,各纤维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基质和种子经机械生产铺设在纤维层间,各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整装、可移动、完全工厂化生产的草毡,能有效地防止基质、肥料流失,保证草坪生长状态良好,达到绿化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趋深入,城市生态绿化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需要空中绿化、立体绿化,特别是在建筑屋顶搞平面绿化,在建筑和高架桥的外立面搞立体绿化。现有的绿化草毡一种是必须在大田内栽培出成型的草皮,然后移植至绿化现场,这种草毡在培育过程中占用土地面积大,生长周期长,影响产量和成本;另一种是直接在现场进行基质铺设施工,这种方法要求铺设技术高,不仅效率低,而且成型前易受风雨淋吹,造成基质流失,影响草皮的生产,并会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简便快捷、不会造成基质流失、生长率高的绿化草毡。本专利技术包括平面辅设的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纤维层间至少设有两层生长层,两层生长层间设置纤维层,并在上生长层中布置种子,各纤维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将基质和种子经机械生产铺设在纤维层间,各纤维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整装、可移动、完全工厂化生产的草毡。用户购买草毡后,只需铺设在需要绿化的硬质基面上,浇水就可生长出草坪。本专利技术完全工厂化生产,便于贮存和运输,不需占用大田,同时免去现场施工所需的技术要求,有效提高绿化草坪的生产效率。由于设纵向连接,能有效地防止基质、肥料流失,保证草坪生长状态良好,达到直接在硬质基面上构建绿化的目的。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由上纤维层1、下纤维层2、含种子6的上生长层4、生长层5、排水层7、保水层8,以及将上述各层相隔离的纤维层3组成,上述各层由机械铺设后,经纵向针刺形成纵向纤维10将上、下纤维层1、2与各纤维层3间相连接,并在下纤维层2的底部涂敷防水高分子材料,形成隔断层9。上纤维层1、下纤维层2及纤维层3均可采用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合成和人造纤维以及棉、麻、棕等天然纤维根据需要进行一种或多种成分的不同比例的复配。上生长层4、生长层5主要由基质和长效缓释肥组成,并可根据不同场所的栽培需求调整配方。基质中包括轻质天然植物材料、轻质天然矿物材料、多孔酚醛吸水树酯、废弃纤维和经过造粒的垃圾土中的至少一种。轻质天然植物材料为椰绒、泥炭、草炭、木屑、稻壳、棉籽壳、植物秸杆等。轻质天然矿物材料为蛭石、膨化珍珠岩、陶粒、硅藻土等。配方一基质∶长效缓释肥为95∶5,其中,基质由椰绒、泥炭、蛭石、膨化珍珠岩组成,其重量比为5∶4∶0.5∶0.5。配方二基质∶长效缓释肥为95∶5,其中,基质由椰绒、泥炭、木屑、稻壳、棉籽壳、膨化珍珠岩、蛭石组成,其重量比为2∶2∶2∶2∶1∶0.5∶0.5。配方三基质∶长效缓释肥为90∶10,其中,基质由泥炭、酚醛吸水树酯、蛭石、膨化珍珠岩组成,其重量比为3∶5∶1∶1。配方四基质∶长效缓释肥为80∶20,其中,基质由椰绒、废粘胶纤维、酚醛吸水树酯、蛭石、膨化珍珠岩组成,其重量比为3∶2∶3∶1∶1。配方五基质∶长效缓释肥为95∶5,其中,基质由造粒垃圾土、木屑、稻壳或棉籽壳、膨化珍珠岩组成,其重量比为5∶2∶2∶1。上述保水层8由聚丙烯酸类保水剂组成。隔断层9由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排水层7由直径为6mm的陶粒组成。权利要求1.绿化草毡,包括平面辅设的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纤维层间设有包括基质和长效缓释肥的生长层,并在上层生长层中布置种子,各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间由纵向针刺的方法相粘接。3.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在下纤维层的底部设隔断层。4.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毡还包括保水层,保水层设置在下纤维层上。5.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草毡还包括排水层,排水层设置在保水层上,并与保水层以纤维层相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中包括轻质天然植物材料、轻质天然矿物材料、多孔酚醛吸水树酯、废弃纤维、造粒垃圾土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层为涂敷在下纤维层背面的防水高分子涂料。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主要由聚丙烯酸类保水剂组成。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排水层主要由直径为2mm~10mm的陶粒组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草毡,其特征在于在下纤维层上还设有电热丝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在上、下纤维层间至少设有两层生长层,两层生长层间设置纤维层,并在上生长层中布置种子,各纤维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将基质和种子经机械生产铺设在纤维层间,各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整装、可移动、完全工厂化生产的草毡,能有效地防止基质、肥料流失,保证草坪生长状态良好,达到绿化目的。文档编号A01G31/00GK1327719SQ0112705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孙小平 申请人: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绿化草毡,包括平面铺设的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纤维层间设有包括基质和长效缓释肥的生长层,并在上层生长层中布置种子,各层间通过纵向纤维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