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以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583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足弓部为拱形,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鞋底的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鞋底不能对足弓提供很好的承托保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鞋底对足弓能提供很好的承托保护作用,减少足弓在人行走或者运动时候的不适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底以及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和包括该鞋底的鞋。
技术介绍
脚的足弓是连接前后脚掌的部位,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人体重力通过足弓结构自然地分布在前后脚掌,在行走或者运动中亦可为人体自然的减震结构。此外,足弓的隆起结构可以让脚底的神经与血管免受压迫,因此,足弓在人的行走或者运动中对于人体十分重要。当足部在剧烈运动中受到强烈的冲击力或者扭转力时,前后脚掌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随着冲击力或者扭转力的加强,当足弓的韧带以及肌腱等软组织不足以缓冲这种冲击力时,就会造成足弓过度变形,拉伤或者扭伤足部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人在行走或者运动中,鞋对足弓的保护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鞋的鞋底与保护足弓更是息息相关,鞋底的结构或者形状不同,在行走或者运动中,足弓感受到的舒适度就不同,足弓受到损伤时的程度也不同。加上人的足弓形状各不相同,基本分为“正常足”、“扁平足”、或者“高足弓”三类,市面售出的鞋的形状却较为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形状足弓的需要。而且市面售出的鞋的鞋底的形状或者材料并没有很好对足弓起到承托保护作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普通鞋子无法保护足弓而频发足弓疼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底和包括该鞋底的鞋,该鞋底对足弓能提供很好的承托保护作用,以减少在行走或者运动中足弓的不适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足弓部为拱形,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优选的是,所述足弓保护单元为两块弹性体,所述两块弹性体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足弓部的两端,两块弹性体之间的足弓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优选的是,所述两块弹性体相同,上表面为弧形面,下表面为平面,弧形面的最高点和下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8_25mm,每块弹性体沿着足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外边缘的距离为25_33mm。优选的是,在所述足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块弹性体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占足弓部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5-4/5。优选的是,两块弹性体的外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伸出足弓部的两个外边缘。优选的是,两块弹性体的外边缘与对应的足弓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_18mmo优选的是,所述足弓部由上到下分为上底、中底、以及下底,两块弹性体通过胶水粘附于所述中底和下底之间,或者与中底一体成型。优选的是,所述足弓部由上到下分为上底、中底、以及下底,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弹性体包括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朝向中底的一端嵌入到所述凹槽中。优选的是,所述凹陷结构的剖面形状为近似等腰梯形,从足弓部的外边缘向足弓部的中心逐渐凹陷,形成近似梯形的两个腰。优选的是,两块弹性体与所述足弓部的材料相同,为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一种为足弓提供承托保护作用的鞋,包括鞋帮和上述的鞋底。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在鞋底的足弓部上设置了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使得鞋底对足弓起到更好的承托保护作用,人体在行走或者运动时,足弓被提供更多的承托保护,减少了足弓的不适感,使得足弓在人行走或者运动中得到更多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鞋底沿着中线方向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鞋底的仰视图;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1_足弓保护单元;2_前足部;3_足弓部;4_脚跟部;5_第一弹性体;6-第二弹性体;7_凹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2、足弓部3、以及脚跟部4,所述足弓部为拱形,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I。实施例2参照图1-3,示出了本技术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2、足弓部3、以及脚跟部4,以及设置于足弓部3上的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I。足弓部为拱形。本实施例中,足弓保护单元I为两块弹性体: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分别位于足弓部3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形状相同,均为与足弓部3的拱形形状相适配的形状,上表面为弧形面,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的弧形面的最高点和下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范围为18-25mm。在足弓部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内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占足弓部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5-4/5。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沿着足弓部3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外边缘的距离均为25-33mm。优选的,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外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伸出足弓部的两个外边缘。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外边缘与对应的足弓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范围为 10-18_。在实际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为了照顾鞋的整体美观,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外边缘为弧线形,实际的尺寸因鞋子的最终的尺码而异。本实施例中,所述足弓部3由上到下分为上底、中底、以及下底,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通过胶水粘附于所述中底和下底之间。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与足弓部的材料相同,为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在实际制作鞋底的工艺中,由于足弓部通常采用PHYL0NG或者MD工艺,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加工工艺,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采用与足弓部相同的加工工艺。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之间的足弓部3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7,凹陷结构7的剖面形状为近似等腰梯形,从足弓部3的外边缘向足弓部3的中心线方向逐渐凹陷,形成近似等腰梯形的两个腰。当然在实际的在制作鞋底的工艺中,为了简化制作步骤,降低成本,凹陷结构7还可以制作成其它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与足弓部3 —体成型,即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与中底一体成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的外边缘分别与足弓部3的两个外边缘齐平。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足弓部3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6包括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凸起朝向足弓部3的一端与凹槽相适配并嵌入到凹槽中。优选的,凸起为楔形形状,在实际的制作工艺中,凸起嵌入到凹槽中可能不能保证第一弹性体5、第二弹性体6与足弓部3之间的牢固连接,需要额外的在第一弹性体5、第二弹性体6与足弓部3额外使用胶水来进一步增加二者之间的牢固连接。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一种为足弓提供承托保护作用的鞋,包括鞋帮和上述的鞋底。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鞋底,以及一种包括鞋底的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足弓部为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所述足弓保护单元为两块弹性体,所述两块弹性体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足弓部的两端,两块弹性体之间的足弓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包括前足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足弓部为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足弓提供承托保护的足弓保护单元,所述足弓保护单元为两块弹性体,所述两块弹性体沿着鞋底的宽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足弓部的两端,两块弹性体之间的足弓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弹性体相同,上表面为弧形面,下表面为平面,弧形面的最高点和下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8_25mm,每块弹性体沿着足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外边缘的距离为25-3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足弓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两块弹性体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占足弓部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5-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两块弹性体的外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并伸出足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恩丁思博郑荣大黄雪琼余常彬郑艺文
申请(专利权)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