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923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在抑制短路的发生并将调和空气导向天花板。在该空调室内机(10)中,在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150)。沿着吹出口(15)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接近凸状部(150)的顶部(153)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15)和附壁叶片(32)之间的间隙(G)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特别涉及具有对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的风向调整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希望使调和空气到达更远的地方时,使用风向调整功能将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导向天花板方向。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中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缘部设有剥离防止构件。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利用剥离防止构件使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不会从前方倾斜部剥离而是沿着前方倾斜部前进,并被导向天花板。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空调机中,在前方倾斜部的上端部附近设有吸入口,因此,有可能发生朝向天花板的调和空气直接被吸入吸入口的现象、即所谓的短路。假设发生了短路,则调和空气不在室内循环而被吸入吸入口,因此成为室内未进行空气调节的状态。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1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抑制短路的发生并将调和空气导向天花板。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具有对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进行风向调整的功能的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其具备主体壳体和风向调整功能。主体壳体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吸入口位于比吹出口靠上方的位置。风向调整机构至少包括向上方变更调和空气的风向的构件。并且,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所述凸状部向下突出,抑制调和空气的短路流动。在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间隙,在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沿着主体壳体的前表面前进的情况下,调和空气有可能直接流入吸入口而引起短路。但是,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由此,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从凸状部的顶部向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延伸的面是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在该空调室内机中,沿着吹出口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靠近凸状部的顶部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从凸状部的顶部向调和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延伸的面是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弯曲面。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部被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顶角变小。其结果为,抑制了通过顶部后的调和空气朝向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因此,也抑制了短路的发生。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个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角是60°?120°。在该空调室内机中,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吹出口的上壁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凸状部,由此,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沿着吹出口的上壁前进的调和空气随着靠近凸状部的顶部而向下偏向。其结果为,调和空气朝向从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远离的方向,因此抑制了短路的发生。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中,凸状部的顶部被比顶部向上方凹进的两个弯曲面夹着,因此顶角变小。其结果为,抑制了通过顶部后的调和空气朝向吹出口和风向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因此,也抑制了短路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3A是通常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图3B是通常向前下方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图3C是附壁气流向前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图3D是附壁气流向天花板吹时的风向调整叶片及附壁叶片的侧视图。图4是吹出口的上壁的剖视图。图5是采取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的剖视图。图6是吹出口的上壁及向上姿势的附壁叶片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空调室内机;11:主体壳体;12:吸入口;15:吹出口;31:风向调整叶片;32:附壁叶片;150:凸状部;151:第一弯曲面;152:第二弯曲面;153: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具体示例,不限定本技术的技术范围。(I)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10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10的剖视图。在图1及图2中,空调室内机10为壁挂式,搭载有主体壳体11、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以及控制部40。主体壳体11具有顶面部I la、前面面板I lb、背面板Ilc以及下部水平板lld,且在内部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过滤器24以及控制部40。顶面部Ila位于主体壳体11的上部,在顶面部Ila的前部设有吸入口 12。前面面板Ilb构成空调室内机10的前面部,形成为没有吸入开口的弯曲形状。并且,前面面板Ilb的上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顶面部11a,前面面板Ilb能够以合叶方式进行动作。在吸入口 12和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24。过滤器24将从吸入口 12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除去。而且,过滤器24在装入过滤器自动清扫单元25的状态下收纳于主体壳体11。室内热交换器13及室内风扇14安装于底框16。室内热交换器13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室内热交换器13形成为侧视观察时两端朝向下方弯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并且室内风扇14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方。室内风扇14是横流风扇,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接触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后吹出到室内。在主体壳体11的下部设有吹出口 15。在吹出口 15转动自如地安装有风向调整叶片31,该风向调整叶片31用于变更从吹出口 15吹出的调和空气的方向。风向调整叶片31由马达(未图示)驱动,不仅变更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还能够开闭吹出口 15。风向调整叶片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另外,在吹出口 15的附近设有附壁叶片32。附壁叶片32能够通过马达(未图示)采取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并在停止运转时收纳于在前面面板Ilb设置的收纳部130。附壁叶片32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势。另外,吹出口 15通过吹出流路18而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相连。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 15沿着底框16的涡旋部17形成。通过室内风扇14的运转,室内空气经由吸入口 12、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至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而从吹出口 15吹出。而且,在主体壳体11的下表面部,在比吹出口 15靠壁侧设有下部吸入口 21。下部吸入口 21通过吸入流路22而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相连,吸入流路22从下部吸入口 21沿着涡旋部17形成。即,吸入流路22隔着涡旋部17而与吹出流路18相邻。通过室内风扇14的运转,下部吸入口 21附近的室内空气经由下部吸入口 21、吸入流路22、过滤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至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而从吹出口 15吹出。控制部40位于在从前面面板Ilb观察主体壳体11时室内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进行风向调整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备:主体壳体(11),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吸入口(12)和所述吹出口(15),所述吸入口(12)位于比所述吹出口(15)靠上方的位置;以及风向调整机构(31、32),所述风向调整机构(31、32)至少包括向上方变更所述调和空气的风向的构件,在所述吹出口(15)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150),所述凸状部(150)向下突出,抑制所述调和空气的短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8 JP 2012-217427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进行风向调整的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具备: 主体壳体(11 ),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吸入口( 12)和所述吹出口( 15),所述吸入口( 12)位于比所述吹出口( 15)靠上方的位置;以及 风向调整机构(31、32),所述风向调整机构(31、32)至少包括向上方变更所述调和空气的风向的构件, 在所述吹出口( 15)的上壁形成有凸状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富正直平木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