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397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墨、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墨包含第一着色材料和第二着色材料,这些含量的总和为6.0质量%以下。第一着色材料为显示在1,2-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之差Δλmax1为20.0以上的黑色着色材料,第二着色材料为显示在1,2-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之差Δλmax2为12.0以下的特定着色材料,以及Δλmax1和Δλmax2之和为35.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墨、墨盒和嗔墨记录方法。
技术介绍
喷墨记录方法为将微小液滴的墨施加至记录介质如普通纸从而形成图像的记录方法,该方法由于设备本身的廉价和记录速度的改进而迅速普及。通常,通过喷墨记录方法获得的记录物与银盐照片相比其图像的坚牢性低。特别地,当记录物长时期暴露至光、湿气、热或大气中存在的环境气体如臭氧气体时,存在记录物的着色材料劣化从而容易引起色调变化或图像褪色的问题。使用具有黑色色相的墨记录的图像的褪色涉及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着色材料劣化引起的色调变化。对于此类问题,已进行各种提议,其中包含具有耐臭氧性优异的结构的着色材料的墨的使用改进图像的耐臭氧性。例如,进行关于以下的墨的提议:其中使用具有容易缔合的分子结构的化合物作为黑色着色材料能够记录耐臭氧性改进的图像(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39427和国际公布W02012/014954)。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139427和国际公布W02012/014954中所述,关于具有新的结构的着色材料(染料),通过引入吸电子基团提高氧化电位和通过抑制电子转移使着色材料难以氧化的此类结构设计成为近年的主流。然而,由此设计的着色材料容易极化和容易缔合。因此,虽然图像的耐臭氧性得到改进,但是存在在缔合状态变化的情况下易于发生色调变化的问题。着色材料缔合状态的变化取决于墨的极性,具体地墨中的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等的介电常数而发生。喷墨记录方法中,为了记录具有期望色调的图像,通常将多种墨叠加地施加至记录介质。然而,叠加施加的另一墨中包含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对容易缔合的着色材料施加影响,结果使色调变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因此不能记录具有期望色调的图像。色调变化在中性色相即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I'Eclairage))规定的L*a*b*比色体系中的a*和b*几乎为零的区域中更容易可见。因此,色调变化在包含黑色着色材料的墨中为重要的问题。此外,在为了提高图像的耐臭氧性而在容易缔合的结构中设计的包含着色材料的墨中,液体组分如水从记录头的喷射口蒸发从而最终使墨浓缩;最终发生着色材料易于凝集和耐固着性降低的此类特殊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记录耐臭氧性优异、抑制在存在各种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环境中的色调变化、并且具有更均匀的色调和耐固着性优异的图像的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该墨的墨盒和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本专利技术实现。即,本专利技术提供包含第一着色材料和第二着色材料的喷墨墨,其中第一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_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Xmaxlll)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Xmaxwi)之差A A fflaxl (= A _M- X fflaxffl)为20.0以上的黑色着色材料;第二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_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Xmxd2)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入 maxW2 )之差A入 max2 ( 入 maxD2入maxff2)为12.0以下的着色材料;A A maxl和A入max2之和为35.0以下;第二着色材料包含选自由如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由以下通式[11]表示的化合物、C.1.食品黑2、由以下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C.1.直接蓝199、由以下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C.1.直接红227、C.1.酸性红289、由以下通式(VI)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C.1.酸性红249、C.1.直接黄132、C.1.酸性黄23、C.1.酸性黄17和由以下通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和基于所述墨的总质量,墨中第一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和第二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的总和为6.0质量%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墨,所述喷墨墨包括第一着色材料和第二着色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D1)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W1)之差Δλmax1(=λmaxD1?λmaxW1)为20.0以上的黑色着色材料;所述第二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D2)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W2)之差Δλmax2(=λmaxD2?λmaxW2)为12.0以下的着色材料;所述Δλmax1和所述Δλmax2之和为35.0以下;所述第二着色材料包括选自由如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由以下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C.I.食品黑2、由以下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C.I.直接蓝199、由以下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C.I.直接红227、C.I.酸性红289、由以下通式(VI)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C.I.酸性红249、C.I.直接黄132、C.I.酸性黄23、C.I.酸性黄17和由以下通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和所述墨中的所述第一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与所述第二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的总和基于所述墨的总质量为6.0质量%以下:其中在通式(II)中,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用羟基取代并且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n表示1至3;和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其中在通式(III)中,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可用阴离子性基团取代的芳基;和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其中在通式(IV)中,R8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且所述烷基可用阴离子性基团、磺酰胺基、羟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其至少两种的组合基团取代;和n表示3或4,其中在通式(V)中,由虚线表示的环A、B、C和D各自独立地表示芳环或芳杂环;R9表示用1至3个阴离子性基团取代的苯胺基;R10表示氨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11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和l表示0至4,m表示1至3,n表示1至3,且 l+m+n表示1至4,其中在通式(VI)中,R12、R13、R14和R15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和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其中在通式(VII)中,R16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R17表示用1至3个阴离子性基团取代的芳氧基,或羟基;n表示1或2;当n=1时,R18表示用1至3个阴离子性基团取代的芳基;和当n=2时,R18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和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和其中在通式(VIII)中,R19表示具有阴离子性基团且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脂族 胺残基;R2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并且所述烷基和烷氧基可用阴离子性基团取代;n表示0或1;M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碱金属、铵或有机铵;以及l和m各自独立地表示1或2。FDA0000377507920000011.jpg,FDA0000377507920000021.jpg,FDA0000377507920000022.jpg,FDA0000377507920000023.jpg,FDA0000377507920000031.jpg,FDA0000377507920000032.jpg,FDA0000377507920000033.jpg...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05 JP 2012-1948781.一种喷墨墨,所述喷墨墨包括第一着色材料和第二着色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_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U_D1)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Umaxwi)之差A A maxl (= AmaxDl_ 入 maxWi)为20.0以上的黑色着色材料; 所述第二着色材料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显示在1,2_己二醇的20.0质量%水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UmaxD2)与在水中的最大吸收波长(Xmaxw2)之差A A max2 (= AmaxD2_ 入 maxW2)为12.0以下的着色材料; 所述A A fflaxl和所述A A _2之和为35.0以下; 所述第二着色材料包括选自由如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由以下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C.1.食品黑2、由以下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C.1.直接蓝199、由以下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C.1.直接红227、C.1.酸性红289、由以下通式(VI)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C.1.酸性红249、C.1.直接黄132、C.1.酸性黄23、C.1.酸性黄17和由以下通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和 所述墨中的所述第一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与所述第二着色材料的含量(质量%)的总和基于所述墨的总质量为6.0质量%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其中所述第二着色材料为选自由如下化合物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由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C.1.食品黑2、C.1.直接蓝199、由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由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C.1.直接红227、C.1.酸性红289、由通式(VI)表示的化合物、由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C.1.酸性红249、C.1.酸性黄23、C.1.酸性黄17,和由通式(VIII)表示的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其中所述第二着色材料的AX _2为0.0以下;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上正幸小笠原干史岩田哲斋藤贵史辻村政史小岛洋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