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349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1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橡胶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炭黑N550、酯油、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微晶蜡、对氨基苯甲酸、氧化锌、硬脂酸锌、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硫黄、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扁平陶土、聚烯烃纤维。该胎冠胶不仅具有极好的回弹性,从而获得较低的滞后损失,同时耐硫化返原性仍保持良好,性能保持率上基本不变,仍处于较高水平,不会出现过硫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生产的
,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
技术介绍
重卡实心轮胎要求有较低的滚动阻力,目的在于保证车辆的速度和工作时间达到最大极限,尽管轮胎胎面形状、胎冠弧度半径、胎面设计和胎面厚度与获得这些性能有很大关系,但要获得最佳效果还必须采用合适的胶料配方。载重卡车在使用中往往是超载工作,这就导致了轮胎的变形和蠕变作用增加,随着变形和蠕变作用增加,轮胎的滚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大,其结果是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能量消耗加速。虽然通过选用适当的炭黑品种和用量可以获得补强性能较好的高模数胶料,同时可以减少轮胎的变形,但滞后损失的增加也会影响滚动阻力,因此要在高模数和低滞后损失之间取得平衡,实心轮胎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实心轮胎需要较长的硫化时间才能保证胎面胶中心部位达到理想的硫化程度,这种长时间硫化对轮胎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会造成胎面表面以及胎面下部一定深度内产生过硫化,尽管硫化返原通常在检查表面硬度并无明显下降,但在轮胎使用过程中即在动态条件下,硬度和模数迅速下降会导致磨耗加速,滚动阻力增加和生热增大,而生热又会使模数和硬度进一步下降。综上所述,实心轮胎如果要满足低滚动阻力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性能:1.良好的耐硫化返原性;2、高模数以及低滞后损失;3、良好的耐磨耗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该胎冠胶不仅具有极好的回弹性,从而获得较低的滞后损失,同时耐硫化返原性仍保持良好,性能保持率上基本不变,仍处于较高水平,不会出现过硫现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1~46份 三元乙丙橡胶54~69份 炭黑N550 28~36份 酯油7~13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5~2.0份 微晶蜡1.0~1.3份 对氨基苯甲酸0.7~1.5份 氧化锌4~7份 硬脂酸锌4~8份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5~2.6份 硫黄1.5~2.5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0.6份 扁平陶土 15~20份 聚烯烃纤维8~13份。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1.6份 三元乙丙橡胶54.9份 炭黑N550 28.6份 酯油7.3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8份 微晶蜡1.3份 对氨基苯甲酸0.85份 氧化锌4.7份 硬脂酸锌4.8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6份 硫黄1.9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6份 扁平陶土 15.2份 聚烯烃纤维8.3份。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4.3份 三元乙丙橡胶56.4份 炭黑N550 29.7份 酯油8.9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72份 微晶蜡1.1份 对氨基苯甲酸0.9份 氧化锌6.2份 硬脂酸锌5.7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9份 硫黄1.74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52份 扁平陶土 16.4份 聚烯烃纤维9.2份。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44.6份 三元乙丙橡胶64.3份 炭黑N550 34.5份酯油11.6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65份 微晶蜡1.21份 对氨基苯甲酸1.1份 氧化锌5.8份 硬脂酸锌6.3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2.0份 硫黄2.2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9份 扁平陶土 18.6份 聚烯烃纤维11.4份。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45.8份 三元乙丙橡胶67.8份 炭黑N550 35.7份 酯油12.9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94份 微晶蜡1.26份 对氨基苯甲酸1.43份 氧化锌6.8份 硬脂酸锌7.6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2.54份 硫黄2.48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59份 扁平陶土 19.7份 聚烯烃纤维12.8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100%定伸强力为3.8~4.6MPa,保持率为92%~96% ;300%定伸强力为16.8~19.3MPa,保持率为96.5%~98.6% ;抗张强度为26~30MPa,保持率为89.5%~93% ;扯断伸长率为490%~510%,保持率为90.5%~92.8% ;24°C下回弹性为78.8%~89.2%,保持率为97.6%~98.8% ;磨耗指数93.3~94.1,保持率为100%,C 口型撕裂强度为80~97N/mm,保持率为93.1%~95.8%。在160°C下硫化60分钟后,硫化返原率下降至3~6%。综上所述,该胎冠胶不仅具有极好的回弹性,从而获得较低的滞后损失,同时耐硫化返原性仍保持良好,性能保持率上基本不变,仍处于较高水平,不会出现过硫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天然橡胶31份 三元乙丙橡胶54份 炭黑N550 28份 酯油7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5份 微晶蜡1.0份 对氨基苯甲酸0.7份 氧化锌4份 硬脂酸锌4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5份 硫黄1.5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 亚胺0.4份 扁平陶土 15份 聚烯烃纤维8份。采用实施例1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100%定伸强力为3.8MPa,保持率为92% ;300%定伸强力为16.8MPa,保持率为96.5% ;抗张强度为26MPa,保持率为89.5% ;扯断伸长率为490%,保持率为90.5% ;24°C下回弹性为78.8%,保持率为97.6% ;磨耗指数93.3,保持率为100%,C 口型撕裂强度为80N/mm,保持率为93.1%。在160°C下硫化60分钟后,硫化返原率下降至3%。实施例2 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1.6份 三元乙丙橡胶54.9份 炭黑N550 28.6份 酯油7.3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8份 微晶蜡1.3份 对氨基苯甲酸0.85份 氧化锌4.7份 硬脂酸锌4.8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6份 硫黄1.9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6份 扁平陶土 15.2份 聚烯烃纤维8.3份。采用实施例2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100%定伸强力为3.96MPa,保持率为93.6% ;300%定伸强力为17.3MPa,保持率为97.6% ;抗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天然橡胶??31~46份三元乙丙橡胶??54~69份炭黑N550??28~36份酯油??7~13份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5~2.0份微晶蜡??1.0~1.3份对氨基苯甲酸??0.7~1.5份氧化锌??4~7份硬脂酸锌?4~8份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5~2.6份硫黄?1.5~2.5份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0.6份扁平陶土??15~20份聚烯烃纤维??8~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1~46份 三元乙丙橡胶54~69份 炭黑N550 28~36份 酯油7~13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5~2.0份 微晶蜡1.0~1.3份 对氨基苯甲酸0.7~1.5份 氧化锌4~7份 硬脂酸锌4~8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5~2.6份 硫黄1.5~2.5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0.6份 扁平陶土 15~20份 聚烯烃纤维8~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1.6份 三元乙丙橡胶54.9份 炭黑N550 28.6份 酯油7.3份 聚-2,3,4-三甲基-1,2-二氢喹啉1.8份 微晶蜡1.3份 对氨基苯甲酸0.85份 氧化锌4.7份 硬脂酸锌4.8份 N-特丁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1.6份 硫黄1.9份 N-环乙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6份 扁平陶土 15.2份 聚烯烃纤维8.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重卡实心轮胎的低滞后损失的胎冠胶,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配比组成: 天然橡胶34.3份 三元乙丙橡胶56.4份 炭黑N550 29.7份 酯油8.9份 聚-2,3,4-三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晓明李洋刘国华张兰鹏葛汝海燕纪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永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