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831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04:13
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包括机仓,和设置于所述机仓内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安装有研磨烘干轨道,所述研磨烘干轨道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研磨烘干轨道工作的震动装置,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为螺旋形,且所述螺旋形的入口低于所述螺旋形的出口;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少;研磨烘干效果好;出料后不需要手工分离工件和磨料,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包括机仓,和设置于所述机仓内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安装有研磨烘干轨道,所述研磨烘干轨道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研磨烘干轨道工作的震动装置,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为螺旋形,且所述螺旋形的入口低于所述螺旋形的出口;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少;研磨烘干效果好;出料后不需要手工分离工件和磨料,使用方便。【专利说明】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连续对工作进行研磨烘干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
技术介绍
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工作表面进行研磨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表面品质。传统的研磨工艺是将工作放入研磨液或磨料中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完成该工艺之后的工作表面残留有大量研磨液和水等液体,需要对工件进行表面烘干,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对工作表面精磨。目前市场上的研磨烘干机大多采用箱式结构,将一批工件放入带有精磨料的烘干箱内,通过对烘干箱进行震动加热,达到烘干的效果,同时精磨料还可对工件进行精细研磨,进一步提升工件表面质量,但这种设备最大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低,每批工件完成之后均需要停机换料,且每次完成研磨烘干之后还需要手工将工件和精磨料进行筛选分离,使用不便。专利号CN1020690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封闭连续烘干式球磨筛选机,在进料管的内端固定连接转动管,在转动管的壁上设置若干允许研磨好的物料通过的通孔,所述进料管转动连接于轴承座上,进料管与转动管的内腔连通,在转动管的外面有密闭的固定不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下面有出料口。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但该专利设备用于烘干研磨的转动管内腔体较小,物料通过该设备速度过快,烘干研磨效果较差。而如简单地加长转动管的长度,则该设备制造困难,且会占用大量生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体积小的连续研磨烘干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包括机仓,和设置于所述机仓内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安装有研磨烘干轨道,所述研磨烘干轨道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研磨烘干轨道工作的震动装置,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为螺旋形,且所述螺旋形的入口低于所述螺旋形的出口 ;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研磨烘干机是将工件和精磨料同时放入研磨烘干轨道内,通过研磨烘干轨道振动,对工件进行抛光,同时通过加热装置对工件进行加热烘干与专利号CN102069024的专利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螺旋形的烘干轨道,在延长工件或物料研磨烘干时间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了设备体积。由于目前常规的设备中,加热装置往往设置于烘干腔内部,常年与工件或物料直接接触,因此这些加热装置往往常年工件在震动、高温的环境中,且大量与具有强烈研磨效果的研磨料接触,因此该加热装置或制造成本较高,或使用寿命较短。与传统的内置加热装置的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研磨和加热分离的结构设计,避免了加热装置与工件或物料的直接接触,本结构在不影响烘干效果的前提下,延长加热装置使用寿命。与直接接触的加热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与工件相分离的加热装置通过辐射方式对工件和精磨料进行加热,加热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震动装置包括一转动轴与所述螺旋形的中心轴同轴的转动电机,设置于该转动电机的转动轴上的重锤。作为优选,所述重锤包括形状、重量均相同的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轴的两端;两个所述重锤相对于所述转动轴径向投影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本结构的震动装置中,两个相互呈90度角的重锤,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具有一定的相位差,将该震动加载于研磨烘干轨道上,可使处于研磨烘干轨道内的工件和研磨料沿研磨烘干轨道向上运行。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形的螺旋圈数由内至外不少于3圈。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烘干轨道由3圈分入口和分出口依次相连接的分螺旋构成,相邻分螺旋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分螺旋的高度均由该分螺旋的分入口指向该分螺旋的分出口依次升高。经过试验,3圈的螺旋结构能在设备体积及研磨烘干效果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效果,既保证工件或物料的研磨烘干时间,又能保证设备一定体积。研磨烘干轨道内的颗粒状的精磨料往往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且沉积于研磨烘干轨道每个螺旋的最底层,本专利技术每个螺旋的入口高度均低于出口,因此精磨料较多地沉积于每圈螺旋的入口附近,工件或物料从入口行进至出口的过程,即为从精磨料的底层行进至精磨料的上层的过程,可更多地经过精磨料,确保有效地精磨。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烘干轨道靠近出口处设置有滤板。滤板用于将工件与精磨料进行分离。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辐射式加热器;所述辐射式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研磨烘干轨道最外圈的正上方,且其工作面正对所述研磨烘干轨道的最外圈。工件或物料由入料口进入研磨烘干轨道,在研磨烘干轨道的螺旋中被震动器驱动前行,同时在震动器驱动下被研磨烘干轨道内的精磨料打磨,此时工件或物料表面尚残留有前道留下的研磨液或水,此时精磨效果较好,且不易损伤工件或物料表面,当工件或物料行进至研磨烘干轨道最外圈时,精磨已接近尾声,此时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烘干,完成全部工序。本结构既保证精磨、烘干效果,又将工件或物料损伤的可能降至最低。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烘干轨道的出口设置有磨料滤网。当工件或物料从出料口离开烘干轨道前,首先经过磨料滤网过滤,此时精磨料颗粒在震动器驱动下从滤孔落下,回到烘干轨道,而工件或物料被金属网板阻隔,与精磨料分离,省去了精磨烘干后人工将精磨料与工件分离的工序,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机仓设置有机仓盖。作为优选,所述机仓盖一端铰接于所述机仓壁,且所述机仓盖通过液压杆驱动并处于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切换。机仓盖既可隔绝机仓内因震动产生的大量噪声,保持生产环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仓内外热交换,保持机仓温度,减少加热能耗。而液压杆驱动可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提升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少; 2、研磨烘干效果好; 3、出料后不需要手工分离工件和磨料,使用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解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仓,11、入料口,12、出料口,13、机仓盖,14、液压杆,2、研磨烘干轨道,21、总入口,22、总出口,23、磨料滤网,24、内螺旋,25、中螺旋,26、外螺旋,3、加热装置,4、震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 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包括机仓1,该机仓I的一侧连接有入料口 11,另一侧连接有出料口 12,机仓I内通过缓冲元件5安装有连接于入料口 11和出料口 12之间的螺旋形的研磨烘干轨道2。研磨烘干轨道2的总入口 21设置于该研磨烘干轨道2的最内圈,且与入料口 11相连通;研磨烘干轨道2的总出口 22设置于该研磨烘干轨道2的最外圈,且与出料口 12相连接;研磨烘干轨道2由3圈螺旋构成,从内至外依次为内螺旋24、中螺旋25和外螺旋26,内螺旋24的内分入口与入料口相连通,内螺旋24的内分出口与中螺旋25的中分入口相连通,中螺旋25的中分出口与外螺旋26的外分入口相连通,外螺旋26的外分出口与出料口12相连通,相邻螺旋的方向相反;螺旋的高度均由该螺旋的分入口指向该螺旋的分出口依次升高。研磨烘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研磨烘干机,包括机仓,和设置于所述机仓内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安装有研磨烘干轨道,所述研磨烘干轨道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研磨烘干轨道工作的震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为螺旋形,且所述螺旋形的入口低于所述螺旋形的出口;所述研磨烘干轨道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