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丽辰专利>正文

捕食螨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1041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捕食螨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厂房消毒,培养基质消毒,使用无菌水,挑选健康种螨以及施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等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捕食螨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可有效控制捕食螨人工大量饲养过程中细菌病在饲养种群中蔓延,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严格按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病螨率检出率一般为0,发病后经过药剂处理3-6天恢复健康,病螨检出率最高不超过1%,防治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捕食螨是用于农林害虫、害螨控制的生物防治螨类,捕食螨包括用花粉为食料、以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为介质、以微小螨类或昆虫为食料的捕食性螨类,在生产上发挥以螨治螨、治虫作用的生防螨类。单纯依靠化学防治控制害虫、害螨的方法给农林生产带来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害虫(螨)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害虫(螨)的猖獗危害、田间自然天敌的消失、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绿色贸易壁垒,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开发和使用生物防治手段。与其它捕食性天敌相比,捕食螨有以下显著的优点:1.易于人工大量饲养;2.发育速度快于害螨(虫),可以在短期内在田间建立种群;3.偏嗜害螨和小型昆虫;4.栖息地与靶标螨(虫)相同;5.田间有替代食料,当靶标害螨(虫)密度低时,能通过取食其他微小昆虫幼体、植物花粉、微生物的菌丝、孢子等等交替食料维持种群的生存;6.对杀虫剂较敏感,易产生变异个体,在田间易产生抗药性,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因此人工释放捕食螨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捕食螨在人工饲养室,一般需要高湿条件,在高种群密度、长期饲养情况下易受到细菌的侵染,导致螨病的发生,从而影响捕食螨产品的质量和田间控制害虫(螨)的效果,目前商品捕食螨中病螨的携带率高达10%,严重影响了捕食螨产品品质和田间使用效果,因此急需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专利技术保证了捕食螨生产过程中避免细菌污染,从而保证捕食螨生防产品的质量,推动捕食螨用于生防的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包括厂房消毒,培养基质消毒,使用无菌水,挑选健康种螨以及施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等步骤。前述的防治方法,在进行捕食螨生产之前,用30%_40%甲醛水溶液对厂房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m3。前述的防治方法,使用麦麸作为培养基质,使用前于90-100°C,的条件下湿热灭菌2小时。前述的防治方法,所述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为呋喃唑酮或氟哌酸等。呋喃唑酮的施用浓度为300-600mg/kg基质,氟哌酸的施用浓度为300_400mg/kg基质。对于以花粉为食的捕食螨,将饮水器中的水换成300-6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00-40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前述的防治方法,将抗菌药物溶于无菌水中,按300_6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00-400mg/kg的氟哌酸使用浓度,在厂房内喷施或喷雾。病螨的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体色变暗,腹部肠道变白,排泄孔沾有排泄物。有传染性,可在短期内造成饲养螨的大量死亡。本专利技术首次证实该病症是由细菌感染造成,分离得到病原物为极毛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革兰氏阴性,粘质赛氏杆菌(Serratiasp.),革兰氏阴性,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革兰氏阴性。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了捕食螨生产过程中,病菌来源主要是厂房潜存、饲养基质和饲料携带、带菌种螨、水(用于湿润饲料基质和保持饲养室湿度),并筛选到有效的杀菌剂和使用剂量。具体防治方法为:1、生产厂房消毒:在开始生产前用36%_40%甲醛溶剂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 m3。2、培养基质消毒:将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进行湿热灭菌,可用蒸汽锅,在90-100°C消毒2小时。3、挑选使用无病种螨及饲料螨作为大量饲养的种螨。4、生产过程中使用无菌水(纯净水)。5、出现病情后使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药剂进行防治,具体方法如下:以花粉为食的捕食螨,将饮水器中的水置换成300-6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00-40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以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基质饲养的捕食螨则将上述药剂按每kg培养基质中加入300-600mg呋喃唑酮或300-400mg氟哌酸,搅拌均匀;同时通过喷雾器对厂房进行消毒,剂量为300-6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00_40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有效控制捕食螨人工大量饲养过程中细菌病在饲养种群中蔓延,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防治效果:严格按上述方法操作,病螨率检出率一般为0,发病后经过药剂处理3-6天恢复健康,病螨检出率最高不超过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厂房消毒:在开始生产前用38%甲醛溶剂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m3。2、培养基质消毒:将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于100°C湿热灭菌2小时。3、挑选使用无病种螨及饲料螨作为大量饲养的种螨。4、生产过程中使用无菌水。5、出现病情后使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药剂进行防治,具体为:以花粉为食的捕食螨,将饮水器中的水置换成5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5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以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基质饲养的捕食螨则将上述药剂按每kg培养基质500mg的呋喃唑酮或350mg的氟哌酸均匀搅拌到基质中,同时通过喷雾器将药液在饲养室内散布。实施例2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厂房消毒:在开始生产前用40%甲醛溶剂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m3。2、培养基质消毒:将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进行湿热灭菌,用蒸汽锅在90°C湿热灭菌2小时。3、挑选使用无病种螨及饲料螨作为大量饲养的种螨。4、生产过程中使用无菌水。5、出现病情后使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药剂进行防治,具体为:以花粉为食的捕食螨,将饮水器中的水置换成600mg/kg的呋喃唑酮或40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以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基质饲养的捕食螨则将上述药剂按每kg培养基质加入600mg呋喃唑酮或400mg的氟哌酸,搅拌均匀,同时通过喷雾器将药液在饲养室内散布。实施例3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厂房消毒:在开始生产前用36%甲醛溶剂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m3。2、培养基质消毒:将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进行湿热灭菌,用蒸汽锅在95°C下湿热灭菌2小时。3、挑选使用无病种螨及饲料螨作为大量饲养的种螨。4、生产过程中使用无菌水。5、出现病情后使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药剂进行防治,具体为:以花粉为食的捕食螨,将饮水器中的水置换成300mg/kg的呋喃唑酮或300mg/kg的氟哌酸,用无菌水溶解。以麦麸等农产品下脚料为基质饲养的捕食螨则将上述药剂按每kg培养基质加入300mg呋喃唑酮或300mg的氟哌酸,搅拌均匀,同时通过喷雾器将药液在饲养室内散布。将上述药剂稀释后搅拌到基质中,同时通过加湿器将药液在饲养室内散布。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捕食螨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厂房消毒,培养基质消毒,使用无菌水,挑选健康种螨以及施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捕食螨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厂房消毒,培养基质消毒,使用无菌水,挑选健康种螨以及施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捕食螨生产之前,用30%-40%甲醛水溶液对厂房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mL/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麦麸作为培养基质,使用前于90°C _100°C的条件下湿热灭菌2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丽辰许长新焦蕊郝宝锋贺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于丽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