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037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6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该设施构成包括养鱼网箱、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自动投饵机、增氧装置支架、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及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该设施应用网箱养鱼基本原理,以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为基础,配套适用网箱养殖的相关装置,即将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网箱养鱼自动投饲机、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等设施有机组合而成。具有功能齐全、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易于制作等特点。使用时只要按照养殖水体环境容量,设计出适合的养殖负荷量来确定放置养鱼箱的数量即可,使用操作简便,组合方式灵活。在池塘中使用网箱养殖,可做到多品种、多规格同时精准饲养而避免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箱养鱼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
技术介绍
网箱养鱼是一种集约化水产养殖技术,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由于网箱养鱼与传统生产方式对比具有产出高、效益大、便于管理优势,而且具有产出时间、品种、规格可以灵活控制等诸多的特点。目前各种类型的网箱养鱼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养鱼网箱相关设备设施进行配套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现代设施化高效水产养殖产业。由于各地区环境条件不同,生产习惯各异,因此网箱设施形式、种类、规格繁多不规范,因而在推广应用时会造成安装、使用与维护的不便,同时还可能造成材料物资的浪费。当人们在应用网箱进行养鱼生产时,一般都为多个网箱组合使用。以漂浮式网箱为例,人们利用浮子、型钢和木板横竖搭接成方格状组合而成。在方格中放置养鱼网箱,人们则利用四周的木板作为平台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与操作。可以看出,生产者站在平台操作时,所有的网箱平台必须有足够的浮力同时所有的网箱周围必须都要铺满木板,这样才能保证对各个网箱进行正常生产管理。因此传统形式的网箱养殖设施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塑料浮子、钢材和木材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在网箱养殖生产过程中,饲料的投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传统网箱养殖模式中大多是由人工搬运并逐个将饲料加装到投料桶中,费时费力劳动生产率不高。传统网箱养鱼为了将多个网箱组合连接,同时需要生产人员在网箱周围进行日常管理,一般采用多个网箱组合成网格状,由于箱体的成片密集摆放不利于水体循环。若将网箱之间留出空间不但不利于生产管理,还会 给日常生产管理与投放饲料工作造成困难,同时会增大网箱设置成本。由于成片网格式网箱布局不利于水体循环交换与净化,有时不但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甚至还会引起局部水体缺氧死鱼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网箱养鱼水域环境一般选择在沿海水域、沿海河口地区,在内陆水域中的河流、大型湖泊及部分水库中养殖也很广泛。在上述水域养殖一般靠海洋潮汐,河水的流动以及靠风力推动形成的水流,形成网箱中的水体交换,从而保证网箱内水体的溶解氧。如果由于气象与自然条件所限,造成水体交换量不足的话,则会对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但会使水质环境恶化或缺氧也会发生严重的死鱼现象。因此,传统网箱养殖模式不适于在池塘养殖中应用。因此,在养鱼网箱框架制作、水体增氧及气浮提水泵设计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提供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合格产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性能可靠,节能高效的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该设施的构成包括养鱼网箱、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自动投饵机、增氧装置支架、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及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所述养鱼网箱分别设置于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上;所述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设置于增氧管支架上,且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装配在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一侧;所述自动投饵机设置于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另一侧与其对应放置;所述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中线与养鱼网箱轴线相重合,即在漂浮养鱼网箱的两侧利用浮子组合成条形漂浮平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问题设计出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点:一是应用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组合为成排养鱼网箱,轻便灵活成本低;二是将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装配在网箱间的空隙中一侧,做到随时可为网箱内水体增氧;三是将自动投饲器装配在网箱间的空隙中另一侧,做到定时定量投放饲料;四是应用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进行日常生产管理,方便灵活机动性强;五是由于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可对多排养渔箱进行生产管理与维护。由于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的使用,极大简化了网箱设施结构可以节省大量的木材、浮子、钢材等材料。由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形成的网箱养殖系统,在克服了传统网箱养殖模式的缺陷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网箱养鱼的功能。有本设计形成的系统,不但可以在沿海近岸、河口、水库与河流等水域应用,更适应在海、淡水养殖池塘中应用并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在池塘养殖中使用网箱存在着诸多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养殖鱼类在水域中散养而形成精准化养殖的生产形式。可以做到在同一池塘中分规格、分品种进行精准饲养,可以做到分时段,按规格,分品种,有计划的均匀供应市场,有效避免以往年底一次性清塘全部销售的情况,不但可以适时丰富市场供应,还可以做的精准养殖避免浪费,提高经济效. 由于池塘水体一般处于静止状态,若应用网箱养殖形式会发生水交换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网箱中鱼密度高时,就成为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池塘网箱养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保证箱内水体溶解氧充足。目前在池塘养殖中应用的增氧设备种类各异,选择应用虽然可以解决水体充氧问题,但是为池塘网箱养鱼配套设计专用的具有增氧功能的网箱设备,则更能保证网箱养殖生产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本专利技术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是具有综合功能的自适应集约化养鱼设施。主要以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为主结构框架;按照养殖鱼类的品种、规格选择网箱;在网箱框架一侧的两根连接杆安装两个固定支架,在支架上固定住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可保证网箱内有充足高溶氧水体交换;“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具有高机动性和对称的作业平台,同时具有运载饲料、维修网箱等功能。本专利技术设计出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各组成部分可看作是相互关联对应的基本功能模块,各对应模块间具有相互的对接方式,对接组合后成为一个独立的养殖单元,将多个单元组合后即可成为规模化生产设施。本专利技术特点是组合灵活、使用维护方便,适应在内陆与沿海的池塘养殖水域开展网箱养殖生产中使用。在生产使用结束时,方便拆解、维护、与储存。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成本扩大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应用网箱养鱼基本原理,以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为基础,配套适用网箱,将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网箱养鱼自动投饲机、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等设施有机组合而成。具有功能齐全、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易于制作与等特点,在进行水产养殖生产时使用操作简便,组合方式灵活。使用时只要按照养殖水体环境容量,设计出适合的养殖负荷量来确定放置养鱼箱的数量即可。在池塘中使用网箱养殖,可以做到多品种、多规格同时饲养而避免相互干扰。可以做到按照养殖鱼类的不同生长要求做到精准饲养,成鱼适时出塘,品种规格调整方便,是水产池塘精准养殖,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总之,本专利技术组合灵活、使用维护方便,适应在内陆与沿海的养殖水域开展网箱养殖生产中使用。使用结束时,方便拆解、维护与储存。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扩大推广使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简便,方便使用,经济实用,应用效果非常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结构意图; 图4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该设施的构成包括养鱼网箱、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自动投饵机、增氧装置支架、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及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所述养鱼网箱分别设置于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上;所述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设置于增氧装置支架上,且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装配在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一侧;所述自动投饵机设置于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另一侧与其对应放置;所述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中线与养鱼网箱轴线相重合,即在漂浮养鱼网箱的两侧利用浮子组合成条形漂浮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该设施的构成包括养鱼网箱、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自动投饵机、增氧装置支架、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及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所述养鱼网箱分别设置于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上;所述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设置于增氧装置支架上,且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装配在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一侧;所述自动投饵机设置于养鱼网箱间的空隙中另一侧与其对应放置;所述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中线与养鱼网箱轴线相重合,即在漂浮养鱼网箱的两侧利用浮子组合成条形漂浮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组合式漂浮养鱼网箱框架的构成包括; 漂浮支撑部分,包括浮球; 框架连接部分,包括浮球支座、支座接口、角接口、三通接口、节点连接架、连接杆及直通接口 ; 框架护栏部分,包括边管、支撑管及横管; 所述网箱框架各浮球支座对应与支座接口连接,浮球对应设置于浮球支座上;所述支座接口与角接口连接,设有的三通接口分别对应与节点连接架、角接口及支座接口连接,或设有直通接口对应与节点连接架、角接口连接以及对两个浮球支座进行连接;所述节点连接架与连接杆连接;四边护栏由边管、支撑管及横管插接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动力水循环增氧装置的构成包括混合管、提水管、连接管、单向阀、四通管、输水管及排水管分别通过法兰连接组合; 所述混合管置于提水管下方且与提水管对接,提水管保持垂直状态,提水管与单向阀之间用连接管连接,单向阀保持水平安装;所述单向阀一端与连接管连接;该增氧装置采用两侧对称提水结构,即上述`部分为对称安装,用单向阀出水法兰分别与四通管水平两端法兰对接;四通管下端口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管与排水管连接;混合管进水管口与排水管的出水管口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作业平台式漂浮网箱养鱼配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桥式网箱养鱼作业平台的构成包括浮子、平台、机架、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广明刘太亮付志茹谢刚于燕光张韦顾中华逯云召苗家禄李文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