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602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体,包括后板,空调器的进风口设置于后板上;下封板,固定于后板上;电机安装板组件,与下封板固定连接;减震组件,两端面分别与下封板和电机安装板组件抵接。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下封板和电机安装板组件之间设置减震组件,可以通过减震组件来减小或防止电机安装板组件产生的震动传导至主体上,从而能够达到降低室内机的振动,提高空调器舒适性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温度调节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后进风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进风格栅1、过滤网2、导风圈3、风轮4、蜗壳5、电机6、安装板7和后壁板9。其中,进风格栅I安装在后壁板9上,风轮4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喇叭状的导风圈3,且风轮4设置在风道蜗壳5内部。上述电机6、风道蜗壳5和风轮4安装在安装板7上。上述安装板7固定在室内机的左右壁板上。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有技术中的电机6直接安装于安装板7上,而安装板7又与室内机的左右壁板固定连接,因此在电机6转动时,电机6产生的振动能够直接通过安装板7传到室内机的外壳上,致使室内机振动较大,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达到降低室内机振动,提高空调器舒适性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体,包括后板,空调器的进风口设置于后板上;下封板,固定于后板上;电机安装板组件,与下封板固定连接;减震组件,两端面分别与下封板和电机安装板组件抵接。进一步地,电机安装板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板,与下封板可拆卸地连接,且减震组件设置于电机安装板与下封板之间;电机,设置于电机安装板上,电机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穿过下封板上开设的通孔并朝向进风口延伸;离心风叶,设置于电机的旋转轴上。进一步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的导线的排线槽,电机安装板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排线槽上的压线板。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部的蜗壳,蜗壳固定于后板上并与下封板连接。进一步地,下封板上开设有容纳槽,减震组件置于容纳槽内。进一步地,下封板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下封板的宽度方向相同。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于进风口处。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过滤网,设置于进风格栅上。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支撑主体的底座。进一步地,减震组件为减震阻尼片。应用本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下封板和电机安装板组件之间设置减震组件,可以通过减震组件来减小或防止电机安装板组件产生的震动传导至主体上,从而能够达到降低室内机的振动,提高空调器舒适性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安装板组件、下封板组件、蜗壳和后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封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体10、下封板20、电机安装板组件30和减震组件40。其中,主体10包括后板11,空调器的进风口 12设置于后板11上。下封板20固定于后板11上。电机安装板组件30与下封板20固定连接。减震组件40两端面分别与下封板20和电机安装板组件30抵接。通过在下封板20和电机安装板组件30之间设置减震组件40,可以通过减震组件40来减小或防止电机安装板组件30产生的震动传导至主体10上,从而能够达到降低室内机的振动,提高空调器舒适性的目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能够使电机安装板组件30产生的噪音从置于后板11的进风口 12传出,采用类似“背对人说话”的原理,来客观地影响用户对空调器噪音的评价,提高空调器的整体舒适性。此外,空调器的主外观和次外观可以一体化设计,能够使外观更加流畅,且没有零件间配合的间隙或台阶,使空调器的外观整体更加美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体10还包括出风口 13,大门板组件14和前门组件15。其中,出风口 13设置于主体10的正面,上述大门板组件14和前门组件15依次置于上述出风口 13的下方。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电机安装板组件30包括电机安装板31、电机32和离心风叶33。电机安装板31与下封板20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减震组件40设置于电机安装板31与下封板20之间。电机32设置于电机安装板31上,电机32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穿过下封板20上开设的通孔22并朝向进风口 12延伸。离心风叶33设置于电机32的旋转轴上。安装时,首先将电机32通过点焊螺栓82固定于电机安装板31上。其次,将减震组件40设置于下封板20上,并将电机安装板31与下封板20通过螺栓组合件81对应固定,使减震组件40置于下封板20与电机安装板31之间。此时,电机32的旋转轴与设置于上述旋转轴上的离心风叶33均穿过下封板20上开设的通孔22并置于该通孔22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电机安装板31上可以设置用于放置电机32的导线的排线槽,电机安装板组件30还包括设置于排线槽上的压线板34。设置排线槽,可以使电机32的导线置于排线槽中,从而避免空调器内各个部件的导线彼此交叉,影响空调器的使用,且不便于空调器的维护。设置压线板34,可以对置于排线槽中的导线进行限位,以防止导线从排线槽中脱出。优选地,可以在下封板20上开设容纳槽21,以使减震组件40置于容纳槽21内。设置容纳槽21,可以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对减震组件进行定位,以避免减震组件40在安装或使用时发生位置偏移而降低减震效果。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减震组件40可以为减震阻尼片,上述减震阻尼片的形状和厚度分别与上述容纳槽21的形状和高度相适配。进一步地,上述下封板20还可以设置加强筋23。其中,加强筋23的延伸方向与下封板20的宽度方向相同。设置加强筋23可以增加下封板20的支撑强度,使下封板20不会轻易发生弯折,提高下封板20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上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0内部的蜗壳50,上述蜗壳50固定于后板11上并与下封板2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蜗壳50不仅与后板11固定连接,还与下封板20具有连接关系,以形成“箱式结构”来提高后板11的支撑强度,从而降低或避免进风口 12的开设对后板11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蜗壳50与主体10装配时,上述蜗壳50的入口与后板11上的进风口 12相对设置,上述离心风叶33置于蜗壳50内部,以通过后板11的进风口 12实现空气的流动。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包括进风格栅60,设置于进风口 12处。其中,上述进风格栅60具有相对于后板11打开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后板11闭合的第二位置。在上述第一位置时,进风格栅60的一侧边能够相对于后板11转动,进风格栅60远离该侧的一端能够相对于后板11打开设定角度。在第二位置时,进风格栅60完全遮蔽上述进风口 12。优选地,还可以在进风格栅60上设置过滤网和把手,设置过滤网,能够过滤由进风格栅60进入空调器内部的空气中的粉尘,以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寿命。设置把手,可以便于进风格栅60的打开及拆卸,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洗和维护。当然,上述进风格栅6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后板11上,例如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勾和卡扣的配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包括用于支撑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包括后板(11),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12)设置于所述后板(11)上;下封板(20),固定于所述后板(11)上;电机安装板组件(30),与所述下封板(20)固定连接;减震组件(40),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下封板(20)和所述电机安装板组件(30)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包括后板(11),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12)设置于所述后板(11)上; 下封板(20),固定于所述后板(11)上; 电机安装板组件(30),与所述下封板(20)固定连接; 减震组件(40),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下封板(20)和所述电机安装板组件(30)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组件(30)包括: 电机安装板(31),与所述下封板(20 )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减震组件(40 )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板(31)与所述下封板(20)之间; 电机(32 ),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板(31)上,所述电机(32 )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下封板(20)上开设的通孔(22)并朝向所述进风口(12)延伸; 离心风叶(33),设置于所述电机(32)的旋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3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电机(32)的导线的排线槽,所述电机安装板组件(30)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叶务占金海元丘晓宏刘明校王朝新肖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