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偶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043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偶响板,包括上响板和下响板,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的后部通过弹性绳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的接触面前部均为水平面,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位于弹性绳的后部均设有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所述相互对称的圆弧面形成一凹槽。所述下响板底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底端设有底座。所述把手上套接有若干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小于底座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还可以发出声音,特别适合婴幼儿玩耍,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婴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偶响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偶响板。
技术介绍
玩具是儿童认识身边的事物、了解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儿童快乐的源泉。尤其是低龄儿童对声音特别敏感,只要周围有异常的声音,就会马上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因此那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往往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现有的发声玩具多数结构复杂,不适合婴幼儿玩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偶响板,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偶响板,包括上响板和下响板,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的后部通过弹性绳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的接触面前部均为水平面,所述上响板和下响板位于弹性绳的后部均设有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所述相互对称的圆弧面形成一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下响板底部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底端设有底座。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套接有若干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小于底座的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还可以发出声音,特别适合婴幼儿玩耍,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婴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手偶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响板;2、上响板;3、弹性绳;4、把手;5、底座;6、圆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偶响板,包括上响板2和下响板1,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的后部通过弹性绳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的接触面前部均为水平面,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位于弹性绳3的后部均设有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所述相互对称的圆弧面形成一凹槽。所述下响板I底部设有把手4,所述把手4底端设有底座5。所述把手4上套接有若干圆环6,所述圆环6的内径小于底座5的外径。使用时,抓住把手4,用力上、下摇摆手偶响板,由于弹性绳3以及上响板2和下响板I后部圆弧面的作用,上响板2会上、下摇摆,每次落下时会与下响板I发生碰撞,发出声响;与此同时,把手4上套接的圆环6也会随着手偶响板的上、下摇摆与底座5发生碰撞,并发出声响。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偶响板,包括上响板(2)和下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1)的后部通过弹性绳(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1)的接触面前部均为水平面,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1)位于弹性绳(3)的后部均设有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所述相互对称的圆弧面形成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偶响板,包括上响板(2)和下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的后部通过弹性绳(3)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的接触面前部均为水平面,所述上响板(2)和下响板(I)位于弹性绳(3)的后部均设有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所述相互对称的圆弧面形成一凹槽。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云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