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858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0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包括钢筋盘元、定长剪切机和钢筋编织机主体,钢筋盘元的出线口、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与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的高度与升降气缸位于初始状态下横穿导轮带状机构的高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能够自动感应夹紧,钢筋网格间隔距离可调,且编织出的网片精度高、钢筋不易松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国内钢筋网片编织机大部份以编织光圆钢筋为主,编织带肋的螺纹钢筋较少,其编织光圆钢筋时最大宽度在2米以内,同时,在编织光圆钢筋前,该钢筋需经过拉拔到所需的尺寸,再经过校直编织,存在编织宽度小、编织时需拉拔,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包括钢筋盘元、定长剪切机和钢筋编织机主体,钢筋编织机主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底座且其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竖直导轨和第二竖直导轨,还包括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一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行车道轨,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二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行车道轨,及一平行于长方体底座且能够在两根行车道轨上滑动的移动横车; 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该两根导轨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划分出两道完全相同的竖直滑槽,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且该两根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平行,两根分线摆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上的对应竖直滑槽相配合,且能够沿竖直滑槽上下摆动; 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均设置有多个钢筋穿孔,钢筋穿孔分别在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沿分线摆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两根分线摆臂上的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量比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少一个,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且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对应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两钢筋穿孔之间的中心线; 第一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一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一分线气缸,第二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二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二分线气缸; 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多个横穿导轮,所述横穿导轮完全相同且沿平行于分线摆臂的方向依次连接固定形成横穿导轮带状机构,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长方体底座靠近移动横车的一侧边上且该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两端的横穿导轮通过升降气缸与长方体底座固定连接,横穿导轮的数量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的数量相同且相邻横穿导轮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横穿导轮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设置; 移动横车靠近长方体底座的一侧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感应加紧机构,相邻感应加紧机构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间距相同且感应加紧机构的数量与第二分线摆臂上钢筋穿孔的数量相同,感应加紧机构与第二分线摆臂上钢筋穿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钢筋盘元的出线口、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与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的高度与升降气缸位于初始状态下横穿导轮带状机构的高度相同。技术效果: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1、编织钢筋网时无需拉拔处理,可直接编织;2、钢筋编织的宽度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设定,最大宽度可达10米;3、钢筋的感应夹紧机构可通过感应器探测到钢筋自行夹紧,实现全自动化运行;4、编织机分摆臂可上下运动,使横向带肋钢筋不受纵向带肋钢筋的肋齿的影响,可对带肋钢筋进行快速夹紧编织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的,前述的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移动横车的横截面为“工”字型且其两侧形成水平槽状结构,感应加紧机构包括气缸、支撑板、压板、感应器、承压板和喇叭口,其中: 气缸设置在移动横车面向长方体底座的一侧水平槽内,且气缸的下端穿过水平槽,支撑板竖直设置且固定在与气缸同侧的水平槽下表面,支撑板远离分线摆臂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气缸下端的压板,且感应器通过承压板固定在支撑板的该侧面上,支撑板面向分线摆臂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开口朝向分线摆臂的喇叭口,喇叭口的水平中心线与感应器的水平中心线重合。技术效果:;采用了上述的改进方案之后,由于纵向钢筋编织机进口处设有钢筋穿孔,出口处设置喇叭口,促进了钢筋特别是带肋钢筋的圆滑型进出。前述的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第二分线摆臂上钢筋穿孔的个数为12-24个。【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中感应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钢筋圆盘,2-定长剪切机,3-第一竖直导轨,4-第二竖直导轨,5-长方体底座,6-移动横车,7-第一分线摆臂,8-第二分线摆臂,9-第一分线气缸,10-第二分线气缸,11-横穿导轮,12-升降气缸,13-感应加紧机构,14-第一行车轨道,15-第二行车轨道,16-送料机构,131-气缸,132-支撑板,133-压板,134-感应器,135-承压板,136-喇叭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包括钢筋盘元1、定长剪切机2和钢筋编织机主体,钢筋编织机主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底座5且其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竖直导轨3和第二竖直导轨4,还包括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5与第一竖直导轨3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行车道轨14,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5与第二竖直导轨4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行车道轨15,及一平行于长方体底座5且能够在两根行车道轨上滑动的移动横车6 ; 第一竖直导轨3与第二竖直导轨4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该两根导轨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划分出两道完全相同的竖直滑槽,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分线摆臂7与第二分线摆臂8且该两根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5平行,两根分线摆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直导轨3与第二竖直导轨4上的对应竖直滑槽相配合,且能够沿竖直滑槽上下摆动;第一分线摆臂7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均设置有多个钢筋穿孔,钢筋穿孔分别在第一分线摆臂7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沿分线摆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两根分线摆臂上的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分线摆臂7上的钢筋穿孔数量比第二分线摆臂8上的钢筋穿孔数少一个,第一分线摆臂7上的钢筋穿孔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且第一分线摆臂7上的钢筋穿孔对应于第二分线摆臂8上相邻两钢筋穿孔之间的中心线,在具体的实践中,第二分线摆臂8上钢筋穿孔的个数为12-24个; 第一分线摆臂7与长方体底座5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一分线摆臂7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一分线气缸9,第二分线摆臂8与长方体底座5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二分线摆臂8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二分线气缸10 ; 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多个横穿导11,所述横穿导轮11完全相同且沿平行于分线摆臂的方向依次连接固定形成横穿导轮带状机构,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长方体底座5靠近移动横车6的一侧边上且该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两端的横穿导轮11通过升降气缸12与长方体底座5固定连接,横穿导轮11的数量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的钢筋穿孔的数量相同且相邻横穿导轮1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横穿导轮11与第二分线摆臂8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设置; 移动横车6靠近长方体底座5的一侧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包括钢筋盘元、定长剪切机和钢筋编织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底座且其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竖直导轨和第二竖直导轨,还包括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一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行车道轨,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二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行车道轨,及一平行于长方体底座且能够在所述两根行车道轨上滑动的移动横车;所述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该两根导轨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划分出两道完全相同的竖直滑槽,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且该两根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平行,所述两根分线摆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上的对应竖直滑槽相配合,且能够沿竖直滑槽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均设置有多个钢筋穿孔,所述钢筋穿孔分别在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沿分线摆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两根分线摆臂上的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量比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少一个,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且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对应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两钢筋穿孔之间的中心线;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一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一分线气缸,所述第二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二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二分线气缸;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多个横穿导轮,所述横穿导轮完全相同且沿平行于分线摆臂的方向依次连接固定形成横穿导轮带状机构,所述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所述长方体底座靠近移动横车的一侧边上且该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两端的横穿导轮通过升降气缸与长方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横穿导轮的数量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的数量相同且相邻横穿导轮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横穿导轮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设置;所述移动横车靠近长方体底座的一侧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感应加紧机构,相邻感应加紧机构之间的间距与第一分线摆臂上相邻钢筋穿孔之间间距相同且感应加紧机构的数量与第二分线摆臂上钢筋穿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感应加紧机构与第二分线摆臂上钢筋穿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钢筋盘元的出线口、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与横穿导轮带状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定长剪切机的进出口的高度与升降气缸位于初始状态下横穿导轮带状机构的高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网片编织机组,包括钢筋盘元、定长剪切机和钢筋编织机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长方体底座且其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竖直导轨和第二竖直导轨,还包括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一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行车道轨,分别垂直于长方体底座与第二竖直导轨且水平设置的第二行车道轨,及一平行于长方体底座且能够在所述两根行车道轨上滑动的移动横车; 所述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该两根导轨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划分出两道完全相同的竖直滑槽,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且该两根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平行,所述两根分线摆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直导轨与第二竖直导轨上的对应竖直滑槽相配合,且能够沿竖直滑槽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均设置有多个钢筋穿孔,所述钢筋穿孔分别在第一分线摆臂与第二分线摆臂上沿分线摆臂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两根分线摆臂上的相邻钢筋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量比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数少一个,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与第二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位置交错,且第一分线摆臂上的钢筋穿孔对应于第二分线摆臂上相邻两钢筋穿孔之间的中心线; 所述第一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一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一分线气缸,所述第二分线摆臂与长方体底座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第二分线摆臂升高或者降低的第二分线气缸; 所述钢筋编织机主体还包括多个横穿导轮,所述横穿导轮完全相同且沿平行于分线摆臂的方向依次连接固定形成横穿导轮带状机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洋姚圣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