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959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室温和高温下具有充分高的强度的镁合金。一种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铝(Al):14.0~23.0质量%、钙(Ca):11.0质量%以下(不包括0质量%)、锶(Sr):12.0质量%以下(不包括0质量%)以及锌(Zn):0.2~1.0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镁合金
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尤其是可加工成挤出、锻造等的伸展材料的高强度和高耐热镁合金。
技术介绍
已知镁在实用金属中最轻量且比强度最高。例如,作为地球变暖对策,为了通过车辆的轻量化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和电动汽车I次充电可行走的距离的扩大,应用使用镁合金而进行轻量化的部件等,镁合金在许多用途中使用不断在扩大。镁合金的部件大多时使用铸造、压铸法来成型。这是由于现有的很多镁合金,通过挤出加工、轧制加工和锻造加工等塑性加工,虽然能够使结晶粒径微细化得到较高的室温强度,但另一方面由于以网眼状形成的晶界析出物被破坏,高温下的拉伸特性降低,因此将利用塑性加工得到的伸展材料用于特别是在高温下使用的部件受到限制。与此相对,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通过对含有0.1~15重量%钙,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不超过钙的2倍的量的铝或锌的镁合金进行挤出、轧制等塑性加工,从而使被粉碎的金属间化合物均匀分散在晶粒内而提高机械强度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用Mg-Al-Ca-Sr-Mn系合金,以规定的加工温度和压下率进行热轧或锻造,从而抑制晶粒的微细化,在不显著破坏在结晶晶界析出的网眼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地控制晶粒的长宽比(晶粒的长轴的长度/晶粒的短轴的长度),由此提高耐热性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99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70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I的镁合金有时存在耐热性,即高温下的强度仍然不足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对比文献2的镁合金而言,为了得到规定的晶粒的长宽比,需要将热轧和锻造的加工度(压下率)抑制为较低的值,因此有时存在室温下的强度不充分这样的问题。即,专利文献I和2的镁合金中有时存在高温强度和室温强度中的一个不充分的情况。即便是高温下使用的镁合金,由于其环境温度一定包括从室温到高温的范围,所以镁合金的拉伸特性在实用上需要在室温和高温这两者的环境中均优异。因此,需求一种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具有充分的强度的镁合金。本申请专利技术是以满足上述的需求为目的进行的,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具有充分高的强度的镁合金。本专利技术的形态I是一种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铝(Al):14.0~23.0质量%、钙(Ca):ll.0质量%以下(不包括0质量%)、银(Sr):12.0质量%以下(不包括0质量%)以及锌(Zn):0.2 ~1.0 质量 %。本专利技术的形态2是如形态I中记载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选自硅(Si):0.1~1.5质量%、稀土元素(RE):0.1~1.2质量%、锆(Zr):0.2~0.8质量%、钪(Sc):0.2 ~3.0 质量 %、钇(Y):0.2 ~3.0 质量 %、锡(Sn):0.2 ~3.0 质量 %、钡(Ba):0.2 ~3.0质量%以及锑(Sb):0.1~1.5质量%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形态3是如形态I或2中记载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锶(Sr)的含量相对于钙(Ca)的含量的比率以质量比计为1:0.3~1:1.5。本专利技术的形态4是如形态I~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铝(Al)的含量、钙(Ca)的含量和锶(Sr)的含量满足下式(I)所示的关系。0.8X < Al >≤ 1.35X < Ca >+ 1.23X < Sr >+ 8.5 ≤ 1.2X < Al XI)(其中,<Al>为以质量%表示的招(Al)的含量,<Ca>为以质量%表示的钙(Ca)的含量,< Sr >为以质量%表示的银(Sr)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的形态5是如形态I~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Al2Ca和Al4Sr的析出物在结晶晶界相互空出间隔地析出。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充分的室温强度和充分的高温强度的镁合金。【附图说明】图1表示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金属组织,图1 (a)表示挤出原样材料的金属组织,图1 (b)表示400°C X48小时均质化热处理材料的金属组织,图1 (c)表示4200C X48小时均质化热处理材料的金属组织。图2表示挤出原样材料、400°C X48小时均质化热处理材料和420°C X48小时均质化热处理材料的在150°C下的高温拉伸试验结果(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图)。图3是室温下的拉伸强度的测定结果。图4是高温拉伸强度的测定结果。【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同时活用作为镁合金的强化机构被知的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这两者的研究。即,进行了通过适当控制铝、锶和钙的含量而使固溶强化机构和析出强化机构这两者有效发挥作用的研究。而且,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求出铝的相对于镁合金基质的固溶限,以该固溶限为基准,发现了适当的铝量、钙量、锶量。由此完成了基质使充分量的铝固溶且析出有适当量的金属间化合物Al2Ca和Al4Sr的、在室温和高温这两者下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本申请专利技术的镁合金。以下说明其详细内容。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的镁合金含有铝(Al):14.0~23.0质量%、钙(Ca):11质量%以下(不包括O质量%)、银(Sr):12质量%以下(不包括O质量%)、锌(Zn):0.2~1.0质量%。(1)铝 对于镁合金的高温下的变形而言,如果层错能(stacking fault energy)低,贝丨J阻碍位错的移动,难以变形,因此如果能够降低层错能,则能够提高耐热性(高温强度和蠕变)。作为可固溶在镁合金中而降低层错能的元素,可以举出In、Tl、Sc、Pb、Al、Y、Sn、Bi。这些中,从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铝(Al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可知通过与铝一起添加钙(Ca)和锶(Sr),能够使结晶粒径微细化,提高室温强度,并且析出(结晶)的金属间化合物Al2Ca和Al4Sr与其他的第2相(析出物)一起共存于结晶晶界,由此能提高室温和高温特性。镁合金在铸造后,为了得到所希望的形状、韧性、强度等而进行轧制、挤出、拉出等塑性加工来制成伸展材料时,以网眼状在结晶晶界析出的含有Al2Ca和Al4Sr的第2相被破坏(断裂),在变形方向排列。这样的在变形方向排列的含有Al2Ca和Al4Sr的析出物有助于高温强度的提高。但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在350~450°C下进行均质化热处理能够使含有Al2Ca和Al4Sr的第2相粒子再析出并分散,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强度。而且,发现更优选在385°C~415°C下进行均质化热处理而能够使含有Al2Ca和Al4Sr的第2相在结晶晶界均匀地分散,可更可靠地提高强度。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继续研究,发现在挤出等塑性加工后进行了 400°C X48小时的均质化热处理的样品中,对基质的铝的最大固溶量(固溶限)为8.3质量% (7.5at%)。测定是使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通过点分析来进行的。使用该固溶限,判明了本申请专利技术的镁合金的铝量恰当的是14.0~23.0质量%。这是由于只要铝为14.0质量%以上,则即使是8.5质量%左右的铝固溶在基质中也有充分量的铝与钙和锶形成金属间化合物Al2Ca和Al4Sr。另外,只要铝量为23.0质量%以下,则能够确保伸长率等的延展性。更优选招量为15.0质量%~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铝(Al):14.0~23.0质量%、钙(Ca):11.0质量%以下且不包括0质量%、锶(Sr):12.0质量%以下且不包括0质量%、以及锌(Zn):0.2~1.0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29 JP 2011-0725051.一种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铝(Al):14.0 ~23.0 质量 %、 钙(Ca):11.0质量%以下且不包括O质量%、 银(Sr):12.0质量%以下且不包括O质量%、以及 锌(Zn):0.2 ~1.0 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选自 硅(Si):0.1 ~1.5 质量 %、 稀土元素(RE):0.1~1.2质量%、 锆(Zr):0.2 ~0.8 质量 %、 钪(Sc):0.2 ~3.0 质量 %、 钇(Y):0.2~3.0质量%、 锡(Sn):0.2 ~3.0 质量 %、 钡(Ba):0.2~3.0质量%以及 锑(Sb):0.1~1.5质量% 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勤二东健司泷川顺庸上杉德照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技术研究所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府立大学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