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640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包括:具有直径(d)的钢球(3);具有大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尺寸的高度(L)、外径(d)小于所测量斜孔的直径(D)、大端直径(D)等于钢球的直径的纵向锥度孔(2-1)的测量轴(2);具有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最小尺寸、小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最大尺寸的高度(H),比总长(L)至少小15mm且与测量轴的外径相适配的长度(L)、与钢球的直径相同的厚度(B)的大高度规(5);使用时,钢球放入测量轴的纵向锥度孔内,测量轴放入所测量零件1的斜孔内;大高度规的基准面(5-1)放在零件的平面(1-1)上,测量面(5-2)置于钢球上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零件的深度量规,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特殊机械中有一种成对使用的零件I。该零件I具有平面1-1、底面1-2、直径D和斜孔1-3。该斜孔1-3具有深度L。该深度L具有规定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这种斜孔1-3的深度L采用普通的深度量规是无法测量的。通常的作法是,将零件I加工完成后,从机床上取下,再在三坐标测量机上这种斜孔1-3的深度L是否合格进行测量。由于不能直接在机床上进行测量,需要取下来进行测量,因而测量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不能在加工完成后直接在机床上进行测量,并判断其是否合格,很可能已经超出合格范围了才取下来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这就容易造成零件I报废,零件合格率较低。如果能够在该零件I在机床上加工时就准确地测出这种斜孔1-3的深度L的实际尺寸,就能利用机床精度完成准确的进刀加工,提高零件I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准确度、效率较高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包括具有直径的钢球,还包括测量轴、大高度规和小高度规; 所述测量轴具有上平面、底面和外径,以及开口在所述上平面上的纵向锥度孔;所述上平面和底面之间形成高度,该高度的尺寸大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尺寸;所述底面与轴心相互垂直;所述外径小于所测量斜孔的直径;所述纵向锥度孔具有大端直径,该大端直径等于钢球的直径; 所述大高度规具有基准面、测量面、总长和厚度,所述基准面与测量面之间形成高度,该高度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最小尺寸、小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具有长度,该长度比所述总长至少小15_,与所述测量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厚度与钢球的直径相同; 所述小高度规具有基准面、测量面、总长和厚度,所述基准面和测量面之间形成高度,该高度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具有长度,该长度比所述总长至少小15mm,与所述测量轴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厚度与钢球的直径相同; 使用时,钢球放入测量轴的锥度孔内,测量轴放入所测量零件的斜孔内;大高度规的基准面或者小高度规的基准面放在零件的平面上,对应地,大高度规的测量面或者小高度规的测量面置于钢球上面。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高度大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约20mm。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外径小于所测量斜孔的直径0.02mm。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底面与轴心相互垂直度偏差小于0.01mm。优选地,所述大高度规的测量面的长度不小于8_。优选地,所述大高度规的厚度不小于5_。优选地,所述小高度规的测量面的长度不小于8mm。优选地,所述小高度规厚度不小于5mm。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量规准确地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测量斜孔的深度的方法,包括下列三大步骤; 第一大步骤,采用大高度规测量,当零件在机床上加工完后,不取下来,首先,直接将装有钢球的测量轴放入零件的斜孔内; 然后,将大高度规的基准面放在零件的平面上面,向斜孔方向推动,再根据测量面是否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来判断零件的斜孔深度的最小尺寸是否合格; 最小尺寸合格判断,如果大高度规的测量面能推过钢球的顶点,则判断零件的斜孔的深度的最小尺寸合格; 最小尺寸不合格判断,如果大高度规)的测量面不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此时零件的斜孔的深度未达到最小尺寸,最小尺寸不合格; 第二大步骤,采用小高度规测量,当零件在机床上加工完后,不取下来,首先,直接将装有钢球的测量轴放入零件的斜孔内; 然后,将小高度规的基准面放在零件的平面上面,向斜孔方向推动,再根据是否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来判断零件的斜孔的深度的最大尺寸是否合格; 最大尺寸合格判断,如果小高度规的测量面不能推过钢球的顶点,则判断零件的斜孔的深度合格; 最大尺寸不合格判断,如果小高度规的测量面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此时零件的斜孔的深度已超过最大尺寸,判断不合格; 第三大步骤,根据大高度规测量的斜孔的深度的最小尺寸,以及用小高度规测量的斜孔的深度)的最大尺的结果判定斜孔深度是否合格; 当大高度规的测量面能推过钢球的顶点,同时小高度规的测量面不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时,斜孔的深度合格; 当大高度规的测量面不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时,零件的斜孔的深度未达到最小尺寸,最小尺寸不合格; 当小高度规)的测量面能推过钢球的顶点时,零件的斜孔深度已超过最大尺寸,则斜孔深度超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量规及方法可以在机床上使用,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均较高。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根据大高度规和小高度规的测量面能否推过钢球的顶点,准确地、较快地判断零件的斜孔深度是否合格。3、本专利技术的量规仅由钢球、测量轴、大高度规和小高度规组成,就能替代三座机测量斜孔的深度,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测量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大高度量规测量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小高度量规测量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大高度规的正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大高度规的俯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小高度规的正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小高度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图3、图、图5、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包括具有直径d丨的钢球3:还包括测量轴2、大高度规5和小高度规4 ; 参见图2所示,所述测量 轴2具有上平面2-3、底面2-2和外径d 2,以及开口在所述上平面2-3上的纵向锥度孔2-1 ;所述上平面2-3和底面2-2之间形成高度L 1;该高度L 4勺尺寸大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L的尺寸;所述底面2-2与轴心相互垂直;所述外径d 2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直径D ;所述纵向锥度孔2-1具有大端直径D 1;该大端直径D 1等于钢球3的直径d !; 参见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大高度规5具有基准面5-1、测量面5-2、总长L 5和厚度B 5,所述基准面5-1与测量面5-2之间形成高度H i,该高度H i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小尺寸、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5-2具有长度L 4,该长度L 4比所述总长L 5至少小15_,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 2相适配;所述厚度B 5与钢球3的直径d:相同; 参见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小高度规4,具有基准面4-1、测量面4-2、总长L 3和厚度B 4,所述基准面4-1和测量面4-2之间形成高度H 2,该高度H a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4-2具有长度L 2,该长度L 3比所述总长L 3至少小15_,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 ,相适配,所述厚度B 4与钢球3的直径d:相同;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钢球3放入测量轴2的锥度孔2-1内,测量轴2放入所测量零件I的斜孔1-3内;大高度规5的基准面5-1或者小高度规4的基准面4-1放在零件I的平面1-1上,对应地,大高度规5的测量面5-2或者小高度规4的测量面4-2置于钢球3上面。本专利技术的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包括具有直径(d????????????????????????????????????????????????)的钢球(3),其特征在于:该量规还包括测量轴(2)、大高度规(5)和小高度规(4);所述测量轴(2)具有上平面(2?3)、底面(2?2)和外径(d),以及开口在所述上平面(2?3)上的纵向锥度孔(2?1);所述上平面(2?3)和底面(2?2)之间形成高度(L),该高度(L)的尺寸大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L)的尺寸;所述底面(2?2)与轴心相互垂直;所述外径(d)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直径(D);所述纵向锥度孔(2?1)具有大端直径(D),该大端直径(D)等于钢球(3)的直径(d);所述大高度规(5)具有基准面(5?1)、测量面(5?2)、总长(L)和厚度(B),所述基准面(5?1)与测量面(5?2)之间形成高度(H),该高度(H)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小尺寸、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5?2)具有长度(L),该长度(L)比所述总长(L)至少小15mm,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相适配;所述厚度(B)与钢球(3)的直径(d)相同;所述小高度规(4),具有基准面(4?1)、测量面(4?2)、总长(L)和厚度(B),所述基准面(4?1)和测量面(4?2)之间形成高度(H),该高度(H)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4?2)具有长度(L),该长度(L)比所述总长(L)至少小15mm,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相适配,所述厚度(B)与钢球(3)的直径(d)相同;使用时,钢球(3)放入测量轴(2)的锥度孔(2?1)内,测量轴(2)放入所测量零件(1)的斜孔(1?3)内;大高度规(5)的基准面(5?1)或者小高度规(4)的基准面(4?1)放在零件(1)的平面(1?1)上,对应地,大高度规(5)的测量面(5?2)或者小高度规(4)的测量面(4?2)置于钢球(3)上面。383050dest_path_image001.jpg,949160dest_path_image002.jpg,765675dest_path_image001.jpg,391829dest_path_image001.jpg,310106dest_path_image002.jpg,414328dest_path_image001.jpg,570503dest_path_image001.jpg,898716dest_path_image001.jpg,507552dest_path_image003.jpg,212203dest_path_image003.jpg,222884dest_path_image001.jpg,190840dest_path_image001.jpg,568863dest_path_image004.jpg,14888dest_path_image004.jpg,145655dest_path_image003.jpg,815671dest_path_image002.jpg,399099dest_path_image003.jpg,179973dest_path_image001.jpg,165247dest_path_image005.jpg,475005dest_path_image004.jpg,76888dest_path_image002.jpg,130295dest_path_image002.jpg,750501dest_path_image002.jpg,231161dest_path_image002.jpg,523602dest_path_image005.jpg,911858dest_path_image002.jpg,606144dest_path_image004.jpg,788864dest_path_image00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包括具有直径(d !>的钢球(3),其特征在于: 该量规还包括测量轴(2)、大高度规(5)和小高度规(4); 所述测量轴(2)具有上平面(2-3)、底面(2-2)和外径(d 2),以及开口在所述上平面(2-3)上的纵向锥度孔(2-1);所述上平面(2-3)和底面(2-2)之间形成高度(L ι),该高度(L1)的尺寸大于所测量斜孔的深度(L)的尺寸;所述底面(2-2)与轴心相互垂直;所述外径(d 2 )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直径⑶;所述纵向锥度孔(2-1)具有大端直径(D P,该大端直径(D x)等于钢球(3)的直径(d !> ; 所述大高度规(5)具有基准面(5-1)、测量面(5-2)、总长(L 5 )和厚度(B 5 ),所述基准面(5-1)与测量面(5-2)之间形成高度(H O,该高度(H:)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小尺寸、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5-2)具有长度(L 4 ),该长度(L 4 )比所述总长(L 3 )至少小15mm,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 2 )相适配;所述厚度(B 5 )与钢球(3)的直径(d P相同; 所述小高度规(4),具有基准面(4-1)、测量面(4-2)、总长(Li )和厚度(B 4),所述基准面(4-1)和测量面(4-2)之间形成高度(H 2 ),该高度(H 2 )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的最大尺寸;所述测量面(4-2)具有长度(L 2 ),该长度(L 2 )比所述总长(L )至少小15mm,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 2)相适配,所述厚度(B +)与钢球(3)的直径(d I)相同; 使用时,钢球(3)放入测量轴(2)的锥度孔(2-1)内,测量轴(2)放入所测量零件(I)的斜孔(1-3)内;大高 度规(5)的基准面(5-1)或者小高度规(4)的基准面(4-1)放在零件(I)的平面(1-1)上,对应地,大高度规(5)的测量面(5-2)或者小高度规(4)的测量面(4-2)置于钢球(3)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轴(2)的高度化D大于所测量斜孔(1-3)的深度(L)约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轴(2)的外径(d 2 )小于所测量斜孔(1-3)的直径(D) 0.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轴(2)的底面(2-2)与轴心相互垂直度偏差小于0.0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斜孔的深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高度规(5)的测量面(5-2)的长度(L 4 )不小于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河刘琴李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