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零点能动力机。该零点能动力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分转子,所述分转子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所有所述分转子通过中轴相连接,所述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分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分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所述中轴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外罩,呈圆筒状,罩于所述分转子的外部,其中心轴与所述中轴同轴,其内壁均布多个条形磁铁,所述外罩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零点能动力机,能产生远大于轴承阻力的推动力,使得转子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点能动力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零点能动力机。
技术介绍
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称为零点能。对卡西米尔力(一种由于零点电磁涨落产生的作用力)的精确测量,证实了这一物理现象。现代科学认为真空并非一无所有,其是由正能粒子和负能粒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也有理论认为应该是电能和磁能两种形式,这里正能粒子对应电能,负能粒子对应磁能),其伴生能量即是真空零点能。这种状态的动态能量具有很大的量;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量子真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空间,它充满时隐时现的量子和在零点线值上涨落的能量场。而与这种现象伴生的能量,被称为零点能。早在1891年,科学家特斯拉(Nikola Tesla)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几个世纪之后,也许我们可以从宇宙中的任意一点提取能量来驱动我们的机械。用今天的科学语言解释,这种能源就是零点能。随着理论研究的进步以及对时空本质研究的深入,有科学理论认为四维的宇宙空间中的能量形式就是电能和“磁能”,两种能量形式之间无限循环的物理机制。真空零点能就是或者必然属于“磁能”。长期以来,我们只将磁场视为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必要中介而非利用磁能(尤指真空零点能)本身。如果磁能可以提取,无疑将是人类所能够利用的最佳能源了。我们在某处攫取一小部分真空零点能后,周围真空中的零点能会自行补充攫取处的零点能缺失,以整个宇宙空间来看,我们可利用的零点能接近于无穷。它是洁净,廉价的能源,以极低的成本即可换取大量的能量,远比现行的发电机高效多个数量级。但是,目前还尚未出现巧妙应用巨大的零点能的动力机。【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零点能动力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点能动力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分转子,所述分转子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所有所述分转子通过中轴相连接,所述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分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分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所述中轴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外罩,呈圆筒状,罩于所述分转子的外部,其中心轴与所述中轴同轴,其内壁均布多个条形磁铁,所述外罩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零点能动力机,其能够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特制的弓形永磁体产生的类弓形磁场在与周围空间条状磁铁共同创造的恒定磁场快速切割融合再分离的过程中,能成功诱导零点能的连续循环,而循环过程中当零点能向以磁场为表现形式的“磁能”转换时,磁能又能作用于弓形磁铁,从而产生远大于轴承阻力的推动力,使得转子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零点能动力机前透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零点能动力机俯透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分转子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外罩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中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分转子与中轴连接的位置关系图。注:弓形永磁体Al ;通孔A2 ;分转子A3 ;外罩B ;外壁BI ;内壁B2 ;条形磁铁B3 ;滑动筒B4 ;环状凸起Dl ;凸起D2冲轴Cl ;支撑轴C2 ;支撑架E。【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点能动力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分转子,所述分转子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所有所述分转子通过中轴相连接,所述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分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分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所述中轴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外罩,呈圆筒状,罩于所述分转子的外部,其中心轴与所述中轴同轴,其内壁均布多个条形磁铁,所述外罩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特制的弓形永磁体产生的类弓形磁场在与周围空间条状磁铁共同创造的恒定磁场快速切割融合再分离的过程中,能成功诱导零点能的连续循环,而循环过程中当零点能向以磁场为表现形式的“磁能”转换时,磁能又能作用于弓形磁铁,从而产生远大于轴承阻力的推动力,使得转子转动。其依靠的理论为:交流电正是正弦波形式,可变的正弦波产生了余弦波,余弦波又产生负正弦波,如此循环往复产生了交变磁场,构成能量循环。以电磁波为证,其在真空中运动时就是靠自身的能量循环来前进,能量循环不但存在于电流和磁场之间,还存在于电磁波的内部。从交变电场与交变磁场的自发转换过程中可以得到启示,理论上,我们可利用永磁铁产生的磁场来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将“零点能”转换为磁能,再利用磁能产生动力,在此过程中,周围的零点能会自动弥补填充之前该处所消耗零点能,达到能量守恒,维持运转输出能量。从理论上分析,要设计出完全的零点能动力机,就要做到依靠磁力环产生时间序列的闭合以诱发“磁能”(零点能)自身产生循环(此循环指零点能与三维空间可利用的磁能之间的连续互相转换),从而利用该循环来产生三维空间的动力,周围空间的零点能将自动填补该处循环中被用走的零点能。在零点能动力机中,旋转波产生的循环能量是小于矢量纵波带走的能量,故动力机整体是在输出负能(即磁能或称零点能)的,所以可以迂回使用原子中的自旋电子(正能或称电能)来诱发零点能自身的循环。此过程会消耗动力机中所使用的导体乃至超导体中自旋电子,进而破坏整体的电磁力,最终使导体“老化”失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导体”或“超导体”并非指传统定义中的电流导体,而是指其内部的微电流永不停息的运动。众所周知,永磁铁就是完全符合这样要求的“超导体”。而这样的“老化”速度很慢,在其完全老化前动力机可以攫取大量的零点能输出为动力。阻力和周围零点能的补充使动力机会逐渐稳定在一个较高的转速,即P (实际功率)=f (阻力)*r (转速)。接下来,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该零点能动力机,如图1-7所示:一种零点能动力机,包括:一个以上的分转子A3,分转子A3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A2,所有分转子A3通过中轴Cl相连接,中轴Cl穿过通孔A2并与分转子A3固定连接;分转子A3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Al ;中轴Cl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外罩B,呈圆筒状,罩于分转子A3的外部,其中心轴与中轴Cl同轴,其内壁B2均布多个条形磁铁B3,外罩B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分转子A3处于外罩B内部,能够提高运转的安全性,且提高运转的效率。特制的弓形永磁体Al产生的类弓形磁场在与周围空间条状磁铁共同创造的恒定磁场快速切割融合再分离的过程中,能成功诱导零点能的连续循环,而循环过程中当零点能向以磁场为表现形式的“磁能”转换时,磁能又能作用于弓形磁铁,从而产生远大于轴承阻力的推动力,使得转子转动。采用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是为了使外罩B能够相对中轴Cl、分转子A3及外部固定的环境产生相对的滑动,产生恒定磁场的条状磁铁组固定在屏蔽内壁,随外罩B整体移动时,条状磁铁组产生的磁场与分转子产生的磁场切割融合的部分产生变化,即外罩B远离分转子时融合部分减少,转速下降,接近时转速上升,进而调节中轴Cl的转速,即零点能动力机的输出功率。实际操作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理解并借助现有知识对中轴Cl进行支撑,并且中轴Cl可以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点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的分转子,所述分转子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所有所述分转子通过中轴相连接,所述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分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分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所述中轴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外罩,呈圆筒状,罩于所述分转子的外部,其中心轴与所述中轴同轴,其内壁均布多个条形磁铁,所述外罩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点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以上的分转子,所述分转子设有穿过中心的通孔,所有所述分转子通过中轴相连接,所述中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分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分转子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弓形永磁体;所述中轴作为动力输出轴与外接传动组件相连; 外罩,呈圆筒状,罩于所述分转子的外部,其中心轴与所述中轴同轴,其内壁均布多个条形磁铁,所述外罩沿轴向滑动,且通过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与支撑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点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相对滑动式连接件包括: 一个以上的滑动筒,所有所述滑动筒分别与所述外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筒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外罩的轴向; 一个以上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数目与所述滑动筒的数目相等,所有所述支撑轴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滑动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点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中轴的一端连接,且分别与每个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