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330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尿布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包裹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吸收性芯具有高克重部和与高克重部邻接的低克重部,高克重部和低克重部一体成形。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凹凸构造。固定肌肤侧包覆材料和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固定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性物品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具有一种使用块状吸收体(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该块状吸收体设置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的槽状空间(参照日本特开2009 — 119154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9 - 119154号公报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采用薄的无纺布构成,因此,如果槽状空间例如在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间隔地设置并且在纵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设置,则在吸收性物品的横向容易弯曲。作为与此不同的技术,本 申请人:最先提出了一种使用具有起伏的构造的片材作为正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参照日本特开2009 - 153631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9 — 153631号公报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使用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材,因此,透气性得到提高并且肌肤触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附图说明】图1是从正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切平面图。图2是图1的I 一 I线截面图,是说明固定各个部件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的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正面片材的立体图。图4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用于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面一侧的一部分(凹部)的宽度方向的模式截面图。图7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凹部中堆积有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模式截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穿戴状态的说明图,(a)是向正面片材2 一侧凸出地弯曲时的I 一 I线截面图,(b)是向背面片材3 —侧凸出地弯曲时的I 一 I线 截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穿戴状态的说明图,是在穿戴过程中穿 戴者排泄而使吸收体4膨胀时的I 一I线截面图。图10是作为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正面片材的立 体图。图11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 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图12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 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图13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 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图14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 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关于包括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和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材的吸收性 物品,在日本特开2009 — 11915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 — 153631公报中都没有记载,而 且,关于用以发挥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的效果尤其是也发挥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 材的效果的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与具有起伏构造的正面片材的合理配置,也没有任何记载。因此,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吸收性物品。本技术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 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所述正面 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 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 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 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 一侧向所述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 面一侧是平坦的。根据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弯曲性提高,并且透气性提高,肌肤触感提高。下面,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说明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图1表示从正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切 平面图,图2表示图1的I 一 I线截面图。另外,图3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 正面片材的立体图,图4表不图1所不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 (以下也称作“尿布I”)包括:设置于肌 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2 ;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3 ;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2、3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4。如图1所示,尿布I形成为相对于纵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如对本实施方式的尿布I进行详细的阐述,则如图1所示,尿布I在纵向(以下也称作“Y方向”。Y方向:与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腹侧部A、背侧部B和位于A、B之间的股下部C。腹侧部A是穿上尿布时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部位,背侧部B是位于穿戴者的背侧的部位,股下部C是位于穿戴者的股下的部位。股下部C位于尿布I的纵向(Y方向)中央部。此外,以与纵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尿布I的横向(以下也称作“X方向”)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指,构成尿布I的正面片材2等的各个部件的正反两面中的、穿上时位于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指,正面片材2等的各个部件的正反两面中的、穿上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侧相反一侧的面。如图1所示,尿布I的腹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比股下部C的左右两侧缘更向横向(X方向)外方延伸。股下部C的左右两侧缘朝着横向(X方向)内方弯曲成圆弧状,整体上具有纵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的形状。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缘和前后两端缘向外方延伸。如图2所示,正面片材2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比背面片材3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小。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在从吸收体4的周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直接或者通过其他的部件而相互接合,夹持并固定吸收体4。对于固定吸收体4的粘接剂5在后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图1所示,尿布I是所谓的展开型的尿布,在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粘扣带7、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粘住该粘扣带7、7的粘合带8。如图1所示,分别在沿着尿布I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固定的弹性部件61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材62设置并固定于正面片材2的侧部,由此,形成一对立体护围6、6(参照图2)。另外,如图1所示,分别在沿着尿布I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在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设置有腿部护围形成用的多条腿部弹性部件63,通过腿部弹性部件63的收缩形成腿部护围。另外,在尿布I的背侧部B—侧的纵向(Y方向)端部,在X方向上以伸长状态设置有腰部护围形成用的腰部弹性部件64,通过腰部弹性部件64的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11 JP 2012-131862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 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片材包括片状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分别构成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该第一层形成有多个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且内部为空洞的所述隆起部,并且在该隆起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陷部,该第二层为平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片材由纤维集合体构成,所述隆起部的内部为实心,该隆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在纵向延伸且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材料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所述包覆材料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线状涂敷,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正面片材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背面片材通过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线状涂敷,所述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呈螺线状涂敷的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低克重部上多点交叉。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片材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或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Ω状涂敷。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正面片材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美奈柳原茂人铃木彦行佐藤信也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