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295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可旋转地设在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锅体;以及微动开关组件,微动开关组件设在锅体内且具有推杆,其中锅盖与推杆配合且用于驱动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锅盖打开锅体时,推杆位于第二位置,电压力锅与外部电源导通工作。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力锅,通过设置微动开关组件,可以实现在不盖锅盖时,即锅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压力锅仍能正常通电工作,实现了电压力锅开盖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力锅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压力锅不具备开盖烹饪食物的功能,使用不便利,实用性差,而且现有的电压锅的微动开关组件的推杆是直杆,外壳罩上的水流会沿着直杆推杆流到微动开关组件内,会造成微动开关组件开关不良,实用性和使用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压力锅,该电压力锅可以实现开盖煮的功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可旋转地设在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锅体;以及微动开关组件,微动开关组件设在锅体内且具有推杆,其中锅盖与推杆配合且用于驱动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锅盖打开锅体时,推杆位于第二位置,电压力锅与外部电源导通工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力锅,通过设置微动开关组件,可以实现在不盖锅盖时,即锅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压力锅仍能正常通电工作,实现了电压力锅开盖煮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实用性。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电压力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锅体包括:外壳;内锅,内锅设在外壳内,夕卜壳和内锅之间限定有容纳腔;以及外壳罩,外壳罩套设在内锅的外面且封闭容纳腔,其中微动开关组件设在容纳腔内且推杆的上端穿过外壳罩向上延伸。锅盖的底部设置有适于推抵推杆的凸台。微动开关组件上具有装配孔,外壳罩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柱以便通过紧固件穿过装配孔将微动开关组件紧固在螺柱上。微动开关组件包括:前壳,前壳上形成有安装孔;后壳,后壳与前壳相连;固定支撑件,固定支撑件安装在前壳上;活动支撑件,活动支撑件可上下移动地与固定支撑件相连;定片,定片安装在前壳上,且定片上设有第一触点;动片,动片的第一端与活动支撑件相连,动片的第二端穿过固定支撑件延伸至定片下方,动片的第二端上设有与第一触点配合的第二触点;推杆,推杆设在安装孔内,且推杆的下端与活动支撑件相连;和弹性件,弹性件设在推杆与活动支撑件之间,且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推杆的下端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活动支撑件相连。推杆形成为柱状,推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挡水部,挡水部在前壳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安装孔的面积。挡水部形成为方形挡板。微动开关组件还包括:硅胶套,硅胶套套设在推杆上,硅胶套位于挡水部与安装孔之间且硅胶套的下端止抵在前壳的上表面上。推杆形成为异型杆。推杆包括:推动部,推动部安装在安装孔内;连接部,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推动部相连;和引水部,引水部与连接部的第二端相连,且连接部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相对于推动部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端的上表面相对于推动部的高度。连接部形成为直杆,连接部分别与推动部和弓I水部垂直相连。连接部的第二端与引水部的下端相连,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推动部的上端相连。连接部形成为弧形杆,连接部的第二端与引水部相连,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推动部相连。引水部的上端的高度大于推动部的上端的高度,且引水部的下端与推动部的下端齐平。连接部的第一端的高度大于第二端的高度。推动部、连接部和引水部一体形成。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锅盖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外壳罩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微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微动开关组件的示意图;[0031 ]图8是根据图7中的微动开关组件的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微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组件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组件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微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列表:100:电压力锅;1:锅体;12:外壳;13:内锅;14:外壳罩;141:螺柱;142:紧固件;143:通孔;2:锅盖;21:凸台;3:微动开关组件;31:装配孔;10:前壳;11:安装孔;20:后壳;30:固定支撑件;40:活动支撑件;50:定片;51:第一触点;60:动片;61:动片弟一端;62:动片弟_.端;63:弟二触点;70:推杆;71:推动部;711:下端;72 (72a):连接部;721 (721a):第一端;722(722a)第二端;73:引水部;74:挡水部;75:硅胶套;80:弹性件;90:弹簧片。【具体实施方式】[0051 ]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力锅100,包括锅体1、锅盖2和微动开关组件3。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锅盖2可旋转地设在锅体I上以打开或关闭锅体I。例如,锅盖2上可设置有锅牙,锅体I上可设置有翻边,在锅盖2扣在锅体I上且相对锅体I旋转时,可实现锅牙与翻边的配合,从而实现封闭或打开锅体I的目的。如图1所示,微动开关组件3设在锅体I内且具有推杆70,该推杆70可以是异形推杆,即非直杆推杆,该异形推杆可以防止水流进微动开关组件3内。进一步地,微动开关组件3还可设有挡水部74,由于挡水部74的阻挡作用,水流不会顺着推杆70的外周壁流入安装孔11而进入微动开关组件3内,保证了微动开关组件3的使用安全性。其中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盖可旋转地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以及微动开关组件,所述微动开关组件设在所述锅体内且具有推杆,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推杆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所述锅盖打开所述锅体时,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压力锅与外部电源导通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锅盖,所述锅盖可旋转地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以及微动开关组件,所述微动开关组件设在所述锅体内且具有推杆,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推杆配合且用于驱动所述推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所述锅盖打开所述锅体时,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压力锅与外部电源导通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 外壳;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和所述内锅之间限定有容纳腔;以及外壳罩,所述外壳罩套设在所述内锅的外面且封闭所述容纳腔,其中微动开关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推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外壳罩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底部设置有适于推抵所述推杆的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组件上具有装配孔, 所述外壳罩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螺柱以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装配孔将所述微动开关组件紧固在所述螺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组件包括: 前壳,所述前壳上形成有安 装孔; 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相连; 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安装在所述前壳上; 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可上下移动地与所述固定支撑件相连; 定片,所述定片安装在所述前壳上,且所述定片上设有第一触点; 动片,所述动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支撑件相连,所述动片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固定支撑件延伸至所述定片下方,所述动片的第二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触点配合的第二触点;推杆,所述推杆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支撑件相连;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推杆与所述活动支撑件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推杆的下端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平陈瑞德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