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茂正专利>正文

手持式采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210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采棉机,包括:外壳(1)限定出一采棉通道(11),采棉通道(11)的入口位于外壳(1)的前端,采棉通道(11)的出口位于外壳(1)的后部底端,用于连接到收纳棉花的收集袋;手柄(2)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收集袋接口(3)设置在外壳(1)所限定的采棉通道(11)的出口端底部;采集头(4)设置在外壳(1)的入口端下侧,使得采棉通道(11)位于采集头的上部以形成上行通道式采棉结构;以及连接到采集头(4)的传动系统(5)。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持式采棉机,使用者握持采棉机时可以保持采棉机自由向斜下方向,既符合人体工学和习惯的采棉姿势,又能使得采棉机容易的接触到棉花,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支出,提高了采棉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米棉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采棉机,属于小型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每年棉花丰收,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采棉工去棉花主产地(如新疆)摘棉花,这虽然增加了就业机会,但人工摘棉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需用人员多,费工费时,往往耽误农时,而且由于人员的大量流动,给交通运输等部门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代替人工摘棉花的机器设备,来减轻繁重的人工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适应农业机械化的社会发展要求。由于棉花生长结构的特点,直到目前,棉花的采摘还是以手工采摘为主。市场上所有的一些采棉机械,往往成本高,杂质多,费用高,而且遗漏多。棉农急需一种轻便的小型采棉机,用来减轻劳动负担,提高采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采棉机,它采用上行通道式的采棉通道结构,更加适合使用者的采棉姿势和习惯,提高了棉花采摘的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采棉机,包括:外壳1,限定出一采棉通道11,采棉通道11的入口位于外壳I的前端,采棉通道11的出口位于外壳I的后部底端,用于连接到收纳棉花的收集袋;手柄2,设置在外壳I的上部;收集袋接口 3,设置在外壳I所限定的采棉通道11的出口端底部;采集头4,设置在外壳I的入口端下侧,使得采棉通道11位于采集头的上部以形成上行通道式采棉结构;以及连接到采集头4的传动系统[5]。其中,所述传动系统5包括电机51、采集头传动轮52、传动带53以及传动保护外壳54。可选的,所述采集头4形成为布满多个勾棉针的圆柱轮。可选的,所述采集头4形成为多组锯齿状的勾棉片,每组勾棉片外缘设置有多个锯齿。其中,所述外壳I内部采集头的后方位置还设置有分离器6,该分离器6形成为两组或多组叶轮,按照与采集头(4)的勾棉片彼此交错的方式与采集头配合设置。所述分离器6的每组叶轮包括多个发散状的叶片。本技术的采棉机开始工作时,将位于采棉机前端的采集头靠近已经开放的棉花,采集头上的锯齿状勾棉片向上旋转,锯齿状勾棉片接触到棉花时,会勾住棉花纤维并向上拉扯,棉花从植株上被分离开后,沿着勾棉片的运动方向进入采棉机上部的采棉通道内,在采摘头的离心力作用下从锯齿状采摘头上分离开,沿着上部的采棉通道并向采棉机的后方移动,到达收集袋接口 3上方附近时在棉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收集袋接口中,从而完成米棉过程。本技术的手持式采棉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简便,大大的提高了个体手工采摘棉花的效率,而且不论棉花长在植株的上面、下面、或者是侧面,都能很方便的采摘下来。此外,由于利用了采摘棉花的上行运动方式,更适合多角度的采摘棉花,避免了弯腰下蹲等带来的疲劳,而且,采摘的干净,杂质少,质量高。【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采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手持式采棉机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技术一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采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采集头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米棉通道;2_手柄;3_收集袋接口 ;4_米集头;5_传动系统;51-电机;52_采集头传动轮;53_传动带;54_传动保护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显示了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采棉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手持式采棉机包括下述部件:外壳1、手柄2、收集袋接口3、采集头4、传动系统5。外壳I限定出一采棉通道11,采集的棉花通过该采棉通道11进入收集袋。采棉通道的入口位于外壳I的前端,用于从外部采集的棉花进入采棉通道;采棉通道的出口位于外壳的后部底端,用于连接到收纳棉花的收集袋。手柄2设置在外壳I的上部,用于使用者手持采棉机。手柄2可以一体的或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壳上。收集袋接口 3设置在外壳所限定的采棉通道的出口端底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用于连接采棉通道和收集袋。棉花进入采棉通道后,在惯性力和自重作用下掉入收集袋接口 3,从而进入收集袋中。收集袋接口 3可以一体的或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壳上,收集袋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收集袋接口上。采集头4设置在外壳I的入口端下侧,用于通过旋转运动将棉花采集进入外壳I的采棉通道内。本实施例中,采集头设置为使得其一部分位于外壳I的外部,另一部分位于外壳I的内部。米集头以向上(即朝向外壳I内部)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壳I的入口端下侦U,使得采棉通道位于采集头的上部,形成上行通道式采棉结构。这样,可以使得使用者方便的将采集头向斜下方向对准待采集的棉花,采集头的向上旋转动作采集的棉花可以顺利的进入上部的采棉通道,进而通过采棉通道掉入收集袋中,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性和采棉效率。优选的,将收集袋接口 3设置为靠近采集头的边缘,使得采集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棉花向后甩脱后,被甩脱的棉花能够掉入到收集袋接口 3内。收集袋接口 3边缘与采集头外缘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制造中会根据采棉机整体的尺寸大小、采集头的大小以及转速而进行灵活调整,以能够使采集头甩脱的棉花掉入收集袋接口 3为准。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避免使用专用的抽风机和风道,简化了采棉机的结构,减小了采棉机的体积和重量,使得更加便于操作,节省了成本,同时提高了采棉效率。图2显示了本技术手持式采棉机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不,本技术手持式米棉机的传动系统5包括电机51、米集头传动轮52、传动带53以及传动保护外壳54。电机51的转动通过传动带53带动采集头传动轮52转动,进而驱动采集头4的旋转,实现采棉作业。图3显示了本技术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采集头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本技术手持式采棉机采用的采集头4优选的形成为两组或多组锯齿状的勾棉片,每组勾棉片外缘设置有多个锯齿,以便于将棉花纤维勾住,完成采摘动作。图4显示了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采集头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本技术手持式采棉机采用的采集头4形成为布满多个勾棉针的圆柱轮,圆柱轮上设置的多个勾棉针能够将棉花纤维勾住,随着圆柱轮的旋转完成采摘动作。图5显示了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在外壳I内部采集头的后方位置另外设置有分离器6,用于通过旋转运动将采集头上的棉花分离并输送到收集袋接口3中。分离器形成为两组或多组叶轮,按照与采集头的勾棉片彼此交错的方式与采集头配合设置,更具体的,分离器的每组叶轮包括多个发散状的叶片。分离器以比采集头更高的转速向上旋转(与采集头的旋转方向相同),由于分离器的转速相对较高,而采集头的转速相对较低,使得采集头上勾住的棉花都能够无遗漏的被分离器的叶片剥离开并挂在分离器的叶片上。进而,分离器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叶片上挂着的棉花纤维向后甩脱,被甩脱的棉花在惯性力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入下方的采集袋接口,进而进入采集袋,完成棉花的收集工作。下面描述本技术的手持式采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采棉机,包括:外壳(1),限定出一采棉通道(11),采棉通道(11)的入口位于外壳(1)的前端,采棉通道(11)的出口位于外壳(1)的后部底端,用于连接到收纳棉花的收集袋;手柄(2),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收集袋接口(3),设置在外壳(1)所限定的采棉通道(11)的出口端底部;采集头(4),设置在外壳(1)的入口端下侧,使得采棉通道(11)位于采集头的上部以形成上行通道式采棉结构;传动系统(5),连接到采集头(4),用于驱动采集头(4)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米棉机,包括: 外壳(I),限定出一采棉通道(11),采棉通道(11)的入口位于外壳(I)的前端,采棉通道(11)的出口位于外壳(I)的后部底端,用于连接到收纳棉花的收集袋; 手柄(2),设置在外壳(I)的上部; 收集袋接口(3),设置在外壳(I)所限定的采棉通道(11)的出口端底部; 采集头(4),设置在外壳(I)的入口端下侧,使得采棉通道(11)位于采集头的上部以形成上行通道式采棉结构; 传动系统(5),连接到采集头(4 ),用于驱动采集头(4 )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采棉机,所述传动系统(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正
申请(专利权)人:李茂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