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利用可控负荷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中,光伏、风电受自然条件限制,发电特性呈现间隙性,往往不能提供可控性的持续、稳定的功率,暴露出了这些间隙性能源的一些不同于传统电源(如火电、水电、核电)的发电特性:波动性、不完全可预测性、低可控性。根据目前实测显示,光伏电站最大功率变化率能达到装机容量的70%/分钟,这些间隙性能源引起的剧烈波动,一旦其渗透率(装机容量与电网系统容量的比值)达到一定范围,会对当地电网甚至整个电网系统造成频率和电压的不稳定。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或开辟新型途径,来补偿功率的缺失、抵消间隙性能源引起的波动,避免大规模、高渗透情况下对区域电网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电力领域广泛重视的焦点。目前,在弥补间隙性能源发电缺点方面,主要通过电源侧和负荷侧角度来考虑。电源侧角度主要采用:一是通过储能的存储和释放,在间隙性能源发电高峰时进行储存,低谷时进行释放;二是通过其它能源补偿的方式,如常规发电资源(如水电、火电、核电、柴机等)和间隙性能源互补(如风光互补)等;负荷侧角度主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可控负荷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可调节负荷特点:通过可调节负荷的日前计划来响应发电功率的缓慢变化,使可控负荷曲线趋同于日前预测的发电曲线;实施时,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实时调节来响应发电功率的瞬时突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可控负荷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可调节负荷特占-^ \\\.通过可调节负荷的日前计划来响应发电功率的缓慢变化,使可控负荷曲线趋同于日前预测的发电曲线; 实施时,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实时调节来响应发电功率的瞬时突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可调节负荷的日前计划来响应发电功率的缓慢变化,使可控负荷曲线趋同于日前预测的发电曲线,其步骤包括: (1)根据间隙性能源的装机容量,计算渗透率; (2)根据所述渗透率计算微电网的功率波动允许范围P,其下限计为Ptr,上限计为P±限; (3)根据天气预报以及历史数据预测日前间隙性能源发电曲线Py(t); (4)根据日前天气预报,预测可调节负荷的负荷曲线Pf(t); (5)根据负荷历史使用情况,获取可中断负荷曲线Pz(t),即可中断负荷的功率-时间曲线; (6)计算间隙性能源发电预测值与可调节负荷的预测值的差额AP(t); (7)计算预测的发电功率与负荷的差额Pc^t); (8)判断差额PJt)是否在功率波动允许范围P内,若不在范围内,改变可调节负荷曲线Pf(t)为Pf' (0,使匕(04/ (t)-Pz(t)满足在功率波动允许范围P内;其中Pf' (t)为根据功率差值调整的可调负荷功率-时间曲线; (9)根据可调节负荷曲线Pf'(t)拟定可调节负荷的调节策略并在第二日按策略进行调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计算所述渗透率的表达式如下: 入=Pm/PS ; 式中,Pm为装机容量;ps为配网馈线分支出线容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功率波动允许范围Pe [PTR, Pi限]; 其中,P±R代表微电网间隙性能源发电容量大于微电网负荷容量时,配电网允许微电网输送的最大容量;其为正值,代表向配电网输送能量; Ptr为微电网负荷容量大于间隙性能源发电容量时,配电网向微电网可供的最大容量;其为负值,代表向配电网吸收能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用前推回代法计算含间隙性能源的配电网潮流,得到配电网网损,以此网损最小为目标,确定间隙性能源向配电网输送的最大容量P和吸收的最大容量Ptr,即P的允许范围。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计算间隙性能源发电预测值与可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良,杨永标,黄堃,陈璐,黄莉,宋杰,辛建波,范瑞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