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和辉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257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其主要原料的重量份为,连翘20-30,麻黄5-10,桑枝10-15,柴胡10-15,大青叶10-20,生姜10-15,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1-0.3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清热解毒,驱寒解表,理气化湿,宣肺健脾,提高奶牛免疫力,能够有效防治奶牛感冒,疗程短、见效快、不使用抗生素,不易复发,而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以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冬天,天气寒冷,体质不好的奶牛很容易出现感冒。奶牛感冒,症状临床主要表现: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0°C、消化不良、呼吸急促、卧地不起、食欲不振、反刍停止、口流少量涎沫。皮温冷热不均,四肢厥冷、口色青、脉象迟细、大便带有较多量黄白色的粘膜。目前的防治措施多使用抗生素,药后见效慢,效果不佳,不能根治,常常反复发作,而且抗生素通常疗效不好,毒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会影响牛群健康和畜产品质量,滥用抗生素也会带来很大危害。经检索,我们查到了的公开文献如下: 1、【题名】奶牛感冒的中西医疗法【刊名】《党的生活(青海)》.2013.1:61-61【摘要】患感冒的奶牛其产奶量显著下降且乳质降低,因此。奶牛患感冒后要及时治疗。2、【题名】奶牛感冒的防治【作者】赵家和【机构】云南省大理市畜牧局【刊名】《致富天地》.2011.2:46-47【摘要】奶牛感冒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有时流眼泪、清鼻涕,鼻孔干燥,食欲减退,严重时绝食,少见甚至不见反刍,体温达40~42°C。一、西药治疗对发现早、症状轻、体况较好的奶牛,可用30的安乃近或安痛定20~4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3次,连用2天即可痊愈。3、【题名】中西结合治疗奶牛流行性感冒【作者】王卫群【机构】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二大队【刊名】《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 (5):61-62【摘要】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流行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高热、咳嗽、鼻流清涕、肌肉振颤、跛行为主要临床特征。2006年9月下旬,青海海北州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二大队从乐都奶牛场引进2-4岁黑白花奶牛2头,不久便发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市场提供一种以纯中草药为原料配制而成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主要原料的重量份为: 连翘20-30份;麻黄5-10份;桑枝10-15份;柴胡10-15份;大青叶10-20份;生姜10-15 份; 所述的连翅【拉丁学名别称:黄花条、连壳、青翅、落翅、黄奇丹,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常用连翘治疗急性风热感冒、痈肿疮毒、淋巴结结核、尿路感染等症,为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连草解热口服液、银翘解毒冲剂等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所述的麻黄,【拉丁学名】Herbal Ephedrae,别称:龙沙、狗骨、卑相、卑盐。【功效】辛温发汗峻品,能解表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名家记载:《神农本草经》:“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所述的桑枝,【拉丁学名Ilforw1S alba Z,别称:桑枝、桑条、嫩桑枝。为桑树的枝叶、桑枝、桑条、嫩桑枝、的总称。【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功效与作用】: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名家记载: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掀肿 毒痈。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所述的柴胡,【拉丁学名】及應chinense,别称:地熏、庇胡、山菜、苑草、柴草。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的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所述的大青叶,马鞭草科植物大青【拉丁学名】 Clerodendrum cyr tophyllumturcz.的全株,别称:路边青、羊咪青、牛屎青、臭大青。味苦,性寒。【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通,解毒。【传统应用】治感冒发热头痛、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腮腺炎、子宫脱垂、崩漏、麻疹、肺炎、牙周炎、偏头痛、湿疹、皮肤瘙痒、烧烫伤、痱子、风疹、蛇或蜈蚣咬伤、蜂蜇伤、酒渣鼻。 以上所述的生姜【拉丁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别名紫姜,生姜,鲜姜,老姜。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之功效。 除了上述原料以外,还可以根据奶牛发病的具体情况添加其他中草药。制备方法如下: 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 - 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1-0.3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词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米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也可以用于制备治疗羊猪马等动物的感冒药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治疗价值:本专利技术依据现代中药配伍采用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和生姜,组成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连翘清热解毒,麻黄发汗解表,桑枝理气化湿,柴胡解热降温、大青叶凉血止通、生姜祛寒发汗。用该中药混合饲料喂食奶牛,不使用抗生素,可发挥清热解毒,驱寒解表,理气化湿,宣肺健脾,治疗感冒、增强免疫力之效。2、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生产不需特别的设备,不消耗能源,没有气体和污水污染环境。3、本专利技术有效治奶牛感冒,疗程短、见效快、不易复发,而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无明显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取以下原料: 连翘20份;麻黄5份;桑枝10份;柴胡10份;大青叶10份;生姜10份; 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1-0.3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实施例2 取以下原料: 连翘25份;麻黄7份;桑枝12.5份;柴胡12.5份;大青叶15份;生姜12.5份;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1-0.3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实施例3 取以下原料: 连翘30份;麻黄10份;桑枝15份;柴胡15份;大青叶20份;生姜15份; 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的重量份为:连翘20?30份;麻黄5?10份;桑枝10?15份;柴胡10?15份;大青叶10?20份;生姜10?15份;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5?1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的重量份为: 连翘20-30份;麻黄5-10份;桑枝10-15份;柴胡10-15份;大青叶10-20份;生姜10-15 份; 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5-1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的重量份为: 连翘20份;麻黄5份;桑枝10份;柴胡10份;大青叶10份;生姜10份; 制备方法如下:将连翘、麻黄、桑枝、柴胡、大青叶、生姜分别切碎,混合,加总重量3-5倍的清水煮沸10-20分钟,过滤,给感冒奶牛灌服,每天2-3次,每次0.1-0.3公斤,滤渣加入到普通的奶牛饲料中,给奶牛或健康牛采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奶牛感冒的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辉
申请(专利权)人:刘和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