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228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20:25
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组成:鲜活蟾蜍14-16kg、绞股蓝1-3kg、茵陈蒿1-3kg、金银花1-3kg、枳壳1-3kg。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服用剂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肝炎(!f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各型肝炎的病变主要是在肝脏,都有一些类似的临床表现,可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一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活蟾蜍14_16kg、绞股蓝l_3kg、茵陈蒿l_3kg、金银花l_3kg、枳壳l_3kg。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为:`鲜活蟾蜍15kg、绞股蓝2kg、茵陈蒿2kg、金银花2kg、枳壳2kg。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鲜活蟾蜍清洗除去内脏后,加入绞股蓝、茵陈蒿、金银花、枳壳,加5倍水放入铁锅用桑树根中火熬制,待水熬到剩余三分之一时,将药草捞出,继续熬成糊状,用容器盛出真空脱水至结晶状,粉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入量约0.5克。用法与用量:可内服外敷,治疗肝炎、肝腹水、肝硬化和恶性脓疮,口服量每日两次,一日一粒;外敷方法:将四粒胶囊中的药粉加入3倍水浸泡溶化成糊状,涂抹在脓疮患处,两天更换一次,3-5天即可痊愈。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药膳进行了大量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以及治疗疾病的大量临床试验,对该药投入治疗疾病的使用环节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依据。其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分别如下:1.对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药膳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药物:由本专利技术的组方制备的药粉,在冰箱内保存备用,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试验动物:小白鼠,体重在30_50g,雌雄随机选择,由安徽医科大学提供。方法和结果:取小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饥饿15小时左右,按每只每次I粒灌喂药物,第1、2、3、4、5组分别在24小时内灌喂药物1、2、3、4、5次,观察5天,小白鼠活动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其中小白鼠用药量按公斤体重药量计算,表明口服液无急性毒性,临床用药剂量安全。2.对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药粉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试验动物:大白鼠,体重在120_130g,全部选择雄性大白鼠,由安徽医科大学提供。方法和结果:取大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第1、2、3、4组作为给药组,每组分别灌喂药物I粒、2粒、3粒、4粒,第五组正常喂食作为对照组,每日一次,连续灌喂90天,测体重,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取心、肾等内脏,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观察剂量的作用,观察饮食、活动的变化,实验证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可见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对于临床50-200倍的剂量均无毒性反应,是一种安全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活蟾蜍15kg、绞股蓝2kg、茵陈蒿2kg、金银花2kg、枳壳2kg。将鲜活蟾蜍清洗除去内脏后,加入绞股蓝、茵陈蒿、金银花、枳壳,加5倍水放入铁锅用桑树根中火熬制,待水熬到剩余三分之一时,将药草捞出,继续熬成糊状,用容器盛出真空脱水至结晶状,粉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入量约0.5克。内服用于治疗肝炎、肝腹水和肝硬化,口服量每日两次,一日一粒。实施例2,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活蟾蜍14kg、绞股蓝1kg、茵陈蒿1kg、金银花1kg、积壳1kg。将鲜活蟾蜍清洗除去内脏后,加入绞股蓝、茵陈蒿、金银花、枳壳,加5倍水放入铁锅用桑树根中火熬制,待水熬到剩余三分之一时,将药草捞出,继续熬成糊状,用容器盛出真空脱水至结晶状,粉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入量约0.5克。内服用于治疗肝炎、肝腹水和肝硬化,口服量每日两次,一日一粒。实施例3,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活蟾蜍16kg、绞股蓝3kg、茵陈蒿3kg、金银花3kg、枳壳3kg。将鲜活蟾蜍清洗除去内脏后,加入绞股蓝、茵陈蒿、金银花、枳壳,加5倍水放入铁锅用桑树根中火熬制,待水熬到剩余三分之一时,将药草捞出,继续熬成糊状,用容器盛出真空脱水至结晶状,粉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入量约0.5克。外敷用于治疗恶性脓疮,外敷方法:将四粒胶囊中的药粉加入3倍水浸泡溶化成糊状,涂抹在脓疮患处,两天更换一次,3-5天即可痊愈。典型病例张某某,女,29岁,厌食、乏力、面色黄褐无华、唇色暗紫,界首市第一人民医院化验单显示患慢性肝炎,服用本专利技术胶囊治疗I个月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治愈,再次化验,化验单显示肝功能恢复正常。朱某某,男,52岁,患肝硬化,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并间有呕吐和腹泻,甚至卧床不起。服用本专利技术胶囊治疗I个月后,病情得到明显抑制,并能做一些日常的家务,3个月后治愈。陈某,女,37岁,患甲型肝炎,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服用本药3个月后治愈。初某,男,16岁,患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为大三阳,主要症状表现为免疫系统紊乱,持续治疗2个月后治愈并出现保护性抗体。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 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鲜活蟾蜍14?16kg、绞股蓝1?3kg、茵陈蒿1?3kg、金银花1?3kg、枳壳1?3k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鲜活蟾蜍14-16kg、绞股蓝l_3kg、茵陈蒿l_3kg、金银花l_3kg、枳壳l_3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鲜活蟾蜍15kg、绞股蓝2kg、茵陈蒿2kg、金银花2kg、枳壳2k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临床上适宜的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