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878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包括传感器、摄像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碳排放检测电路和通用PC机,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摄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种气体传感器和摄像装置相结合的形式,适应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采用无线传感网络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提高了采集的精确性,降低了人工采集的风险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其同时作为世界能源前景的关键,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以碳元素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当前人为碳排放相关问题成为各国主要的研究对象。随着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致力于确保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研究因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公益性研究项目。工业碳排放占人类活动总碳排放的78%。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工业生产是造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也促使工业碳排放效应日趋加剧,通常对工业地区进行碳排放检测时,主要依靠人工定时采集,而采集点多在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有可能带来了人工采集的风险隐患,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不能保证了采集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种采集方式相结合,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分析并检测的的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传感器、摄像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碳排放检测电路和通用PC机,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摄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数模转换器、传感器,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一端和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的气敏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的气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分别接地。具体地,中心通讯服务器为蓝牙通讯服务器、WIFI通讯服务器或者GPRS通讯服务器。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为有线摄像头、云台摄像头或IP网络摄像头。具体地,所述传感器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氧化亚氮传感器和六氟化硫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为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多种气体传感器和摄像装置相结合的形式,适应环境复杂的工业现场,采用无线传感网络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提高了采集的精确性,降低了人工采集的风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传感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传感器、摄像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碳排放检测电路和通用PC机,传感器和摄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心通讯服务器与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出端与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碳排放检测器包括传感器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第三放大器U3、第四放大器U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晶体管VT1、第二晶体管VT2、数模转换器LTC、传感器Kl,电源输入端Al分别与数模转换器LTC的一端和传感器Kl的一端连接,数模转换器LT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放大器Ul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l的负极输入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l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二晶体管VT2的集电极和第二放大器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D2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八电阻R8连接后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传感器Kl的气敏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三放大器U3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3负极输入端接地,第三放大器U3的输出端分别与传感器Kl的气敏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四放大器U4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一晶体管VTl的集电极连接,第四放大器U4的负极输入端接地,第四放大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VTl的发射极和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晶体管VTl的基极和第二晶体管VT2的基极分别接地。传感器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氧化亚氮传感器、六氟化硫传感器,采集是工业现场安装碳排放感知设备,主要使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等四种温室气体检直接测装置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传感器在工厂现场边界内,化石燃料锅炉、机动车与设备、反应器、废弃物处理、生物质燃料等,为直接排出温室气体。其中有部分CO2通过生态中和,被植物等生物体吸收。而外用汽电共生设备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间接排放量。在工厂现场边界外,所使用化石燃料的机动车与设备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摄像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碳排放检测器和通用PC机,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摄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数模转换器、传感器,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一端和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的气敏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传感器的气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分别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排放检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摄像装置、终端通讯服务器、中心通讯服务器、碳排放检测器和通用PC机,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摄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与所述终端通讯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中心通讯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用PC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碳排放检测器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数模转换器、传感器,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一端和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麟李丽琴许进肖智宽刘钦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汇源吉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