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805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室外机换热器、主节流部件、室内机换热器、四通阀、压缩机及储液罐,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对应与室内/外机换热器的一端、储液罐的入口端及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主节流部件连接于室内/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储液罐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回气管连接,空调器还包括回热装置,回热装置包括第一腔管和第二腔管,压缩机的排气管经第一腔管与四通阀相连通,第二腔管出口端连接于储液罐的入口端,其入口端与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节流管路、与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节流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器在过热或过冷环境下运行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系统功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空调器当使用地域的不同时,空调器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很大的差 异,甚至空调器可能在极端的环境下工作,如极端的高温或低温环境,这些环境的温度可能 超出了空调器设计时的工作温度范围。空调器在上述的工作环境下运行,由于空调器系统 设计或控制设计等缺陷,空调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往往高于许可的温度,容易造成空调压 缩机的烧毁。为了避免压缩机烧毁现象的出现,常规的设计方法是:增大室内/外换热器、加大 室内外风量、空调器停机或者降低空调的运行频率等。但是这种设计方法的缺陷是:成本的 大幅度增加,且在极端环境下无法满足用户对制冷量或制热量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降低空调器在过热或过冷环境 下运行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系统功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室外机 换热器、主节流部件、室内机换热器、四通阀、压缩机及储液罐,所述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 对应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及所述 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主节流部件连接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换 热器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储液罐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管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包括相互隔离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腔管和第二腔管,所述压 缩机的排气管经所述第一腔管与所述四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腔管出口端连接于所述储液 罐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腔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节流管 路,所述第二腔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节流管路。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管路包括第一辅节流部件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节流管 路包括第二辅节流部件和第二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第一辅节流部件和第二辅节流部件均为毛细管,所述第一控制阀和 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辅节流部件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 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二辅节流部件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辅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二辅节流部件共用同一节流部件。优选地,所述回热装置为并排式,所述第一腔管与所述第二腔管并排排列。[0011 ] 优选地,所述回热装置为套管式,所述第二腔管环绕所述第一腔管。优选地,所述第二腔管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腔管的外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一腔 管为直管或者为蛇形管。优选地,所述第二腔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用于扰动流体的导流板。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内盘管温度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 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上;用于感应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外盘管温度或者感应压缩机排气管温度的第二传 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或者设置于压缩机排气管上;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连接的中央处理单元。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器,通过设置回热装置、第一节流管路及第二节流管 路,当在过热环境下制冷时,第一节流管路的第一控制阀打开,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辅节 流部件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回至回热装置的第二腔管中,与压缩机输出至第一腔管的 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大降低,系统的功耗降低;当在过冷环 境下制热时,第二节流管路的第二控制阀打开,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二辅节流部件形成低 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回至第二腔管中,与压缩机输出至第一腔管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热交 换,使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大降低,系统的功耗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回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回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调器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室外机换热器40、主节流部件 50、室内机换热器60、四通阀30、压缩机10、储液罐110、回热装置20、第一节流管路I及第二节流管路2。其中,四通阀30的四个阀口分别对应与室外机换热器40的一端、室内机换热器60 的一端、储液罐110的入口端及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连接,主节流部件50连接于室外机 换热器40的另一端与室内机换热器60的另一端之间,储液罐110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0的 回气管102连接。回热装置20包括相互隔离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腔管201和第二腔 管202,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经第一腔管201与四通阀30相连通,第二腔管202出口端 连接于储液罐110的入口端,第二腔管202的入口端与室外机换热器40的另一端之间连接 有第一节流管路1,第二腔管202的入口端与室内机换热器60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节 流管路2。其中,回热装置20可以为套管式,第二腔管202环绕第一腔管201 ;也可以为非套 管式的,如为并排式,第一腔管201与第二腔管202并排排列。当第一腔管201与第二腔管 202并排排列或者垂直叠设时,在其相互接触的管壁上完成热交换。当第一腔管201与第二 腔管202并排设置或者垂直叠设时,第一腔管201与第二腔管202相互接触的管壁为一矩 形平板,以增大热交换的接触面而增加换热性能,且该第一腔管201与第二腔管202可以通 过一平板将一腔管分隔成两部分形成。其中,本实施例优选回热装置20为套管式。其中,第二腔管202与第一腔管201的密封方式采用钎焊密封。第二腔管202的管口直径及第一腔管201的管口直径根据不同的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的规格而制定。其中,第二腔管202的内直径大于第一腔管201的外直径的两倍,第一腔管201为 直管或者为蛇形管。其中,第二腔管202的材料可以是铜管、铝管或者橡塑等,其内壁设置有多个用于 扰动流体的导流板2021,以增强第二腔管202内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两态制冷剂的扰动,达 到与第一腔管201更好的热交换效果。其中,第一节流管路I包括第一辅节流部件80和第一控制阀70,第二节流管路2 包括第二辅节流部件100和第二控制阀90。第一控制阀70连接于第一辅节流部件80与室 外机换热器40的另一端之间,第二控制阀90连接于第二辅节流部件100与室内机换热器 60的另一端之间。其中,第一辅节流部件80和第二辅节流部件100均为毛细管,第一控制阀70和第 二控制阀90均为电磁阀。其中,第一辅节流部件80和第二辅节流部件100分别连接于第一节流管路I与第 二节流管路2,或者第一辅节流部件80和第二辅节流部件100共用同一节流部件,即可以只 设置一个节流部件,该节流部件连接于第一节流管路I与第二节流管路2所共用的一段连 接管上。其中,空调器在非极端环境下运行时,第一控制阀70及第二控制阀90为常闭状 态。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室内机换热器60上的第一传感器(图 中未标不)、设置于室外机换热器40上的第二传感器(图中未标不)及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 感器、第一控制阀70及第二控制阀90连接的中央处理单元(图中未标示),第一传感器用于 感应室内机换热器60的内盘管温度,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外机换热器40的外盘管温度。具体地,中央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室外机换热器、主节流部件、室内机换热器、四通阀、压缩机及储液罐,所述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对应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及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主节流部件连接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储液罐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包括相互隔离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腔管和第二腔管,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经所述第一腔管与所述四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腔管出口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腔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节流管路,所述第二腔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节流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室外机换热器、主节流部件、室内机换热器、四 通阀、压缩机及储液罐,所述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对应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 室内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及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主节流部件 连接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储液罐的出口 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回热装置,所述回热装置包 括相互隔离且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腔管和第二腔管,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经所述第一腔 管与所述四通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腔管出口端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入口端,所述第二腔管 的入口端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节流管路,所述第二腔管的入口端 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节流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管路包括第一辅节流部 件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节流管路包括第二辅节流部件和第二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节流部件和第二辅节流部 件均为毛细管,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