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740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8:48
一种灯具,包含:一壳体、一发光模块、一导电座、一电源模块及一控制模块。发光模块及导电座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端。电源模块设置于一灯具冷区,其包含至少一热敏感元件。控制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其设置于一灯具热区,用以感测一第一工作温度。控制模块依据第一工作温度比对发光模块的一第一临界工作温度。当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工作温度时,控制模块调降电源模块对发光模块的一输出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灯具内设置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及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藉以分别感测灯具发光模块的基板及电源模块的热敏感元件的温度,以即时调降电源模块的输出功率,藉以可有效地避免灯具因过热而毁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一种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
技术介绍
光二极管在近几年来已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以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igh-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s, HB LED),需求量更是大幅提升,在业界中已掀起一股狂潮。而相较于传统的白热灯泡,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更具备了省电、使用寿命长、耐久性高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热门应用除了在一般照明、商品照明、汽车照明、户外广告牌及交通信息显示外,还因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进步发展,使得在各类型LCD背光模块、移动电话或数字相机闪光灯模块上成为极力整合的项目。当使用发光二极管时,由于大部分的电流都被转换成热能,只有较少部分的电流被转化成光,所以在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设计上必须更为谨慎,而其中又以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所消耗的电流为最。然而发光二极管在操作模式下有其温度限定的额定值,若在散热不充分且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使用,将使发光二极管加速老化使得发光效能降低并且寿命也会大为缩短;而当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灯炮时,特别是应用于密闭型灯具或隔热型灯具时,其散热的问题更为重要;当灯具因散热不恰当,而造成灯具内部温度过高时,不但会使发光二极管损坏,还会造成灯泡内部电源供应器的相关电子零件(特别是电容)损坏,因此有效控制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内部温度,以避免内部零件毁坏,乃为业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通过于灯具内部设置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及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以即时监控灯具内部温度,进而当其内部温度过高时,可以即时调整电源模块的输出功率,藉以可以达到有效避免并解决灯具因过热而毁坏的问题,相对可以有效提升灯具的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含:一壳体、一发光模块、一导电座、一电源模块、一控制模块。该发光模块包含:一基板,该基板设置于壳体的一端;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上。该导电座相对于发光模块地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该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导电座与发光模块,且电源模块具有至少一热敏感元件,至少一热敏感元件设置于一灯具冷区内。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发光模块与电源模块,用以控制电源模块及发光模块,该控制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与发光模块的基板邻近的位置,且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一灯具热区内,用以感测一第一工作温度,控制模块据以比对发光单元的一第一临界工作温度;当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工作温度时,控制模块调降电源模块对发光模块的一输出功率。其中,灯具冷区具有一第一冷区边界及一第二冷区边界,灯具热区具有一第一热区边界及一第二热区边界;第一热区边界与发光单元的出光面齐平,第一冷区边界位于导电座的底部,且第一冷区边界与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一内置元件距离;第二冷区边界与第一冷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且第二热区边界与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基板的设置有发光单元的同侧或是反侧。进一步地,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灯具的壳体内且与基板的距离为一安规距离,安规距离为0?7毫米。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电源模块的一延伸电路或一延伸电路板上,且延伸电路或延伸电路板位于灯具热区内。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包含: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设置于与至少一热敏感元件邻近的位置,用以感测一第二工作温度,控制模块据以比对至少一热敏感元件的一第二临界工作温度;当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临界工作温度或者当第二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临界工作温度时,控制模块调降电源模块对发光模块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及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为热敏电阻(Thermistor)、热二极管(Thermal Diode)或热电偶(Thermal Couple)。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及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为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TC)的热敏电阻。进一步地,第一临界工作温度大于第二临界工作温度。进一步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以跳线的形式连接至控制模块。进一步地,至少一热敏感元件为电容。进一步地,导电座为螺旋式或是电子插件式。进一步地,电源模块的外部包覆有一封装胶。进一步地,封装胶为绝缘胶或导热胶。进一步地,发光模块的基板与封装胶之间设置有一电绝缘的隔热件。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在灯具内设置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及至少一第二感热元件),藉以分别感测灯具发光模块的基板及电源模块的热敏感元件的温度,据以判断发光模块及各热敏感元件是否过热,以即时调降电源模块的输出功率,藉以可有效地避免灯具因过热而毁坏的问题。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灯具冷区与灯具热区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灯具冷区与灯具热区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的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符号说明】1: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10:壳体20:发光模块21:基板22:发光单元30:导电座`40:电源模块41:热敏感元件42:延伸电路板50:控制模块51:第一感热元件52:第二感热元件60:封装胶70:隔热件A:灯具热区B:灯具冷区CBl:第一冷区边界CB2:第二冷区边界HBl:第一热区边界HB2:第二热区边界L:内置元件距离L1:第一热区边界与第二热区边界距离L2:第一冷区边界与第二冷区边界距离【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具有设置于最佳位置感热元件的灯具I包含:一壳体10、一发光模块20、一导电座30、一电源模块40及一控制模块50。发光模块20包含一基板21及多个发光单兀22,基板21设置于壳体10的一端,而发光单兀22设置于基板21。优选地,各发光单元2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或是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igh-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s, HB LED);壳体 10 的外围可具有多片散热鳍片。电源模块40设置于壳体10内,且电性连接发光模块20及导电座30 ;且电源模块40设置于灯具I内部的一灯具冷区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含:一壳体;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含:一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一导电座,所述导电座相对于所述发光模块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座与所述发光模块,且所述电源模块具有至少一热敏感元件,所述至少一热敏感元件设置于一灯具冷区内;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所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与所述发光模块的所述基板邻近的位置,且所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一灯具热区内,用以感测一第一工作温度,所述控制模块据以比对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第一临界工作温度;当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工作温度时,所述控制模块调降所述电源模块对所述发光模块的一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灯具冷区具有一第一冷区边界及一第二冷区边界,所述灯具热区具有一第一热区边界及一第二热区边界;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齐平,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位于所述导电座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与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一内置元件距离;所述第二冷区边界与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二热区边界与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含: 一壳体; 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含:一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导电座,所述导电座相对于所述发光模块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一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座与所述发光模块,且所述电源模块具有至少一热敏感元件,所述至少一热敏感元件设置于一灯具冷区内; 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及所述发光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所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与所述发光模块的所述基板邻近的位置,且所述至少一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一灯具热区内,用以感测一第一工作温度,所述控制模块据以比对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第一临界工作温度;当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临界工作温度时,所述控制模块调降所述电源模块对所述发光模块的一输出功率; 其中,所述灯具冷区具有一第一冷区边界及一第二冷区边界,所述灯具热区具有一第一热区边界及一第二热区边界;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面齐平,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位于所述导电座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与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一内置元件距离;所述第二冷区边界与所述第一冷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二 热区边界与所述第一热区边界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置元件距离的三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设置有所述发光单元的同侧或是反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灯具的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基板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隆李宗修黄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基元高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