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8886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包括箱体(1)、风轮(2)、入料口(3)、漏料斗(4)、滚筒毛刷(5)和离心筒(6),所述的入料口(3)设置在箱体(1)的左上端,漏料斗(4)包括粗颗粒漏料斗(7)和细颗粒漏料斗(8),依次分布在箱体(1)的左下端和右下端,风轮(2)和离心筒(6)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滚筒毛刷(5)设置在箱体(1)内部,同时位于细颗粒漏料斗(8)的右上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塑料分选率达99.9%以上,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能耗小、效果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涉及垃圾分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塑料产量和用量的不断增加,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废弃塑料量也不断增加,而这些废弃塑料一般都会成为生活垃圾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塑料大约有100万吨,废弃塑料量约占塑料产量的70%。废弃塑料产生量如此之大,而目前我国每年塑料回收利用率却很少,几乎不到塑料总量的20%。同时,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中,废弃塑料在我国是呈逐年递增趋势。废弃塑料的重量比已经增加到8?21%,而体积比达到30%以上,废弃塑料成为增长最迅速的固体废物之一。废弃塑料的大量散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即便是深埋,也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降解。另一方面,从回收价格看,以目前市场回收价,塑料1000元/吨,废金属700元/吨,废纸500元/吨,玻璃100元/吨,回收价值比为38:2:9:1,可以看出废塑料回收价值最高。如果能回收利用垃圾中的这些废弃塑料,既能够减少最终垃圾处置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回收能源。目前,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实施源头分类措施,已将垃圾中的塑料单独分离出来。在我国,由于大部分生活垃圾未实施分类,塑料与有机物、玻璃、金属、纸类、化学纤维等其它物质混合在一起。现有的从生活垃圾中提取塑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采用人工直接捡取。此种方法虽然简单,所取塑料纯度较高,但只能将生活垃圾中较大块、分散的塑料提取出来,提取效率低;(二)利用浮选方法提取塑料。此种方法采用水作为浮选剂,利用塑料密度较小、易浮于水面上的特性来提取塑料,虽然塑料的提取率较高,但由于生活垃圾中纸、化学纤维、木块、一些可堆腐有机物也易浮于水面上,因而该方法不仅造成塑料的纯度较低,而且导致大量的浮选泥和污水产生,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能耗小、效果稳定的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包括箱体(I)、风轮(2 )、入料口( 3 )、漏料斗(4)、滚筒毛刷(5 )和离心筒(6 ),所述的入料口(3 )设置在箱体(I)的左上端,漏料斗(4)包括粗颗粒漏料斗(7 )和细颗粒漏料斗(8 ),依次分布在箱体(I)的左下端和右下端,风轮(2)和离心筒(6)分别设置在箱体(I)的左右两侦牝离心筒(6)由一圆柱体(9)和一圆锥体(10)构成,两者体积之比为3:1?4:1,滚筒毛刷(5)设置在箱体(I)内部,同时位于细颗粒漏料斗(8)的右上方。所述的入料口(3)的中心和粗颗粒漏料斗(7)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入料口(3)中心到风轮(2)中心和到离心筒(6)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1:5?1:6,细颗粒漏料斗(8)中心到粗颗粒漏料斗(7)的中心和到滚筒毛刷(5)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2:1?3:1,滚筒毛刷(5)中心到风轮(2)中心和到离心筒(6)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3:1?4:1。所述的箱体(I)和离心筒(6)的体积之比为3:2?2:1。所述的离心筒(6)内由上到下分段排列有密度由高到低的筛网(11)和筛布(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的应用方法是:造纸垃圾混合物由入料口(3)进入到箱体(I)内部,一些物质的重力作用大于风轮(2)的作用力,根本不受风轮(2)的影响首先落入粗颗粒漏料斗(7)中,又一些物质在风轮(2)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落入细颗粒漏料斗(8)中,再经过滚筒毛刷(5)的进一步分离,进入离心筒(6)的只剩下塑料纸和微尘,从而利用离心力分离微尘,最终达到分选出塑料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造纸垃圾混合物在重力和风轮(2)作用的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得混合垃圾分级分离,再利用滚筒毛刷(5)的作用,阻碍颗粒物质,最后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进一步分离,从而达到分选除造纸混合物中塑料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无需用水漂洗,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无需电场,节约了大量的能耗;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分选精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稳定、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箱体;2、风轮;3、入料口 ;4、漏料斗;5、滚筒毛刷;6、离心筒;7、粗颗粒漏料斗;8、细颗粒漏料斗;9、圆柱体;10、圆锥体;11、筛网;12、筛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包括箱体(I)、风轮(2 )、入料口( 3 )、漏料斗(4)、滚筒毛刷(5 )和离心筒(6 ),所述的入料口( 3 )设置在箱体(I)的左上端,漏料斗(4 )包括粗颗粒漏料斗(7 )和细颗粒漏料斗(8 ),依次分布在箱体(I)的左下端和右下端,风轮(2)和离心筒(6)分别设置在箱体(I)的左右两侧,离心筒(6)由一圆柱体(9)和一圆锥体(10)构成,两者体积之比为3:1?4:1,滚筒毛刷(5)设置在箱体(I)内部,同时位于细颗粒漏料斗(8)的右上方;入料口(3)的中心和粗颗粒漏料斗(7)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入料口(3)中心到风轮(2)中心和到离心筒(6)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1:5?1:6,细颗粒漏料斗(8)中心到粗颗粒漏料斗(7)的中心和到滚筒毛刷(5)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2:1?3:1,滚筒毛刷(5)中心到风轮(2)中心和到离心筒(6)中心的垂直距离之比为3:1?4:1 ;箱体(I)和离心筒(6)的体积之比为3:2?2:1 ;离心筒(6)内由上到下分段排列有密度由高到低的筛网(11)和筛布(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使用时,造纸垃圾混合物由入料口(3)进入到箱体(I)内部,一些物质的重力作用大于风轮(2)的作用力,根本不受风轮(2)的影响首先落入粗颗粒漏料斗(7)中,又一些物质在风轮(2)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落入细颗粒漏料斗(8)中,再经过滚筒毛刷(5)的进一步分离,进入离心筒(6)的只剩下塑料纸和微尘,从而利用离心力分离微尘,最终达到分选出塑料的目的;经本专利技术装置的造纸垃圾混合物中塑料分选率达99.9%以上。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包括箱体(1)、风轮(2)、入料口(3)、漏料斗(4)、滚筒毛刷(5)和离心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3)设置在箱体(1)的左上端,漏料斗(4)包括粗颗粒漏料斗(7)和细颗粒漏料斗(8),依次分布在箱体(1)的左下端和右下端,风轮(2)和离心筒(6)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离心筒(6)由一圆柱体(9)和一圆锥体(10)构成,两者体积之比为3:1~4:1,滚筒毛刷(5)设置在箱体(1)内部,同时位于细颗粒漏料斗(8)的右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包括箱体(I)、风轮(2)、入料口(3)、漏料斗(4)、滚筒毛刷(5)和离心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3)设置在箱体(I)的左上端,漏料斗(4)包括粗颗粒漏料斗(7)和细颗粒漏料斗(8),依次分布在箱体(I)的左下端和右下端,风轮(2)和离心筒(6)分别设置在箱体(I)的左右两侧,离心筒(6)由一圆柱体(9)和一圆锥体(10)构成,两者体积之比为3:1?4:1,滚筒毛刷(5)设置在箱体(I)内部,同时位于细颗粒漏料斗(8)的右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选造纸垃圾中塑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3)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国雷春生王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思宇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