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953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外杆、内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转动装置及定位装置;外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而内杆套接在外杆中;调节螺母设置在内杆中,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螺接,且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转动使调节螺杆转动,带动调节螺母作升降运动,而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可转动状态或固定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高度而增加帐篷内部空间,减少雨天篷布积水的可能性,延长帐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帐篷,尤其是指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可折叠帐篷架一般包括立柱、可折叠侧杆组件及可折叠顶杆组件及中杆;每根立柱上各设有一个固定于立柱顶部的固定座及一个活动套接于立柱上的滑动座;可折叠侧杆组件至少由两根“Z”型折杆交叉枢接而成,其中一根“Z”型折杆的两端枢接在相邻两根立柱的固定座上,而另一根“Z”型折杆的两端枢接在相邻两根立柱的滑动座上;可折叠顶杆组件至少由四组顶杆单元组成,每一组顶杆单元至少由两根折杆交叉枢接而成;其中一根折杆一端与一根“Z”型折杆枢接,另一折杆一端与另一根“Z”型折杆枢接,而两根折杆的另一端都枢接在中杆上。现有技术中的中杆高度不可调节,因此,在可折叠帐篷架上覆盖帐篷布时,帐篷顶无法撑起,使得帐篷内部空间狭小,给使用者以压迫感,使用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调节高度而增加帐篷内部空间的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外杆、内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转动装置及定位装置;外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而内杆套接在外杆中;调节螺母设置在内杆中,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螺接,且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转动使调节螺杆转动,带动调节螺母作升降运动,而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可转动状态或固定状态。进一步,转动装置由调节把手和调节转盘组成,调节把手一端枢接在调节转盘上,另一端设置转动手柄。进一步,调节转盘形成容置腔,翻转调节把手而将其置于容置腔中。进一步,定位装置为与可折叠顶杆组件枢接的下四路接头,下四路接头通过连接片与可折叠顶杆组件枢接,翻转调节把手而将转动手柄插入相邻连接片之间而将转动装置固定。进一步,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调节螺杆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装置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圆顶,圆顶安装在内杆上端部。进一步,还包括限位堵头,限位堵头安装在内杆下端部。进一步,调节螺杆分成复数段调节螺杆单元,相邻调节螺杆单元之间通过隔套连接,对应地,调节螺母分成与调节螺杆单元个数一致的复数段调节螺母单元。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调节螺杆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朝一个方向(如顺时针)转动时,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使得调节螺母向上运动,带动内杆在外杆中向上运动,从而将帐篷顶撑起,增加帐篷的篷顶高度,降低顶篷积水的可能性。此时,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固定状态,转动装置不再转动。帐篷顶收起时,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可转动状态,转动装置朝另一个方向(如逆时针)转动,使得调节螺母向下运动,带动内杆在外杆中向下运动,将帐篷顶收起,携带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B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C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转动装置处于固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转动装置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安装于折叠帐篷状态图;图10是图9E处局部放大图。标号说明可折叠顶杆组件10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100外杆I内杆2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单元31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单元41隔套42定位装置5下四路接头51连接片511转动装置6调节把手61转动手柄611调节转盘62连接杆7圆顶8限位堵头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100,包括外杆1、内杆2、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4、定位装置5及转动装置6。外杆I安装在定位装置5中,而内杆2套接在外杆中。调节螺母3设置在内杆2中,与内杆2相对固定,即调节螺母3运动时,内杆2随之运动,调节螺杆4与调节螺母3螺接,且调节螺杆4与转动装置6连接。转动装置6转动使调节螺杆4转动,进而使调节螺母3作升降运动,调节螺母3带动内杆2在外杆I中伸缩。定位装置5可以使转动装置6处于可运动状态或固定状态。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6由调节把手61和调节转盘62组成,调节把手61 —端枢接在调节转盘62上,另一端设置转动手柄611。调节转盘62形成容置腔,翻转调节把手61后,可将调节把手61置于容置腔中。转动装置6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实现转动即可。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5为与可折叠顶杆组件10枢接的下四路接头51,下四路接头51通过连接片511与可折叠顶杆组件10枢接,翻转调节把手61可以将转动手柄611插入相邻连接片511之间而将转动装置6固定,使得本技术中杆高度调节机构不再升降。定位装置5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实现使转动装置6处于可运动状态或固定状态即可。本技术通过调节把手61上的转动手柄611拔出下四路接头51的相邻连接片511之间,使调节把手61和调节转盘62可以转动,带动调节螺杆4转动,使调节螺母3作升降运动,带动内杆2在外杆I中作升降运动。而调节把手61上的转动手柄611插入下四路接头51的相邻连接片511之间时,转动手柄611限位于相邻连接片511之间,使得调节把手61和调节转盘62无法转动,起到定位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借用现有的下四路接头51实现限位作用,节约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如图3及图5所示,为节省材料,而节约成本,调节螺杆4分成复数段调节螺杆单元41,对应地,调节螺母3分成与调节螺杆单元41个数一致的复数段调节螺母单元31,相邻两个调节螺母单元31之间通过隔套42连接。为进一步节省材料,而节约成本,本技术还包括连接杆7,连接杆7 —端与底端调节螺杆单元4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装置6的调节转盘62连接。为防止内杆2刺破帐篷布及防止内杆2过度内缩,本技术还设置圆顶8,圆顶8安装在内杆2上端部。同时,防止内杆2过度上升,脱离与外杆I的套接,本技术还包括限位堵头9,限位堵头9安装在内杆2下端部。本技术通过若干个串联调节螺母单元31形成的螺母组调节高度而增加帐篷篷顶高度,减少雨天篷布积水的可能性,延长帐篷的使用寿命。由于采用了若干个串联调节螺母单元31形成的螺母组,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改善了该结构的工业化量产的可行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内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转动装置及定位装置;外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而内杆套接在外杆中;调节螺母设置在内杆中,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螺接,且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转动使调节螺杆转动,带动调节螺母作升降运动,而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可转动状态或固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内杆、调节螺杆、调节螺母、转动装置及定位装置;外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而内杆套接在外杆中;调节螺母设置在内杆中,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螺接,且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转动使调节螺杆转动,带动调节螺母作升降运动,而定位装置使转动装置处于可转动状态或固定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装置由调节把手和调节转盘组成,调节把手一端枢接在调节转盘上,另一端设置转动手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转盘形成容置腔,翻转调节把手而将其置于容置腔中。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为与可折叠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公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朋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