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6810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将城乡地籍空间数据分为三大类共7个层次,构成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模型,所述三大类地籍空间数据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其中行政类由省级、市级、县(区)级三层数据组成,管理区类由地籍区、地籍子区两层数据组成,地块类由土地权属(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图斑两层数据组成。所述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模型以县(区)级地籍管理行政区为基本管理单位;按地籍子区组织、管理空间数据。地籍子区与地籍子区之间无缝拼接,图斑与图斑之间也无缝拼接,宗地之间可以有缝隙,宗地与图斑之间允许存在相互交叉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地观测与导航
,特别涉及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建模方法,可用于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技术介绍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其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利用管理和产权、产籍的管理。地籍管理的单元为地块,根据土地权利的性质和土地利用分类,地块可分为宗地和图斑两种。所述地块是指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如地块具有权利上的同一性,则称为权利地块,也称为宗地;如地块具有利用类别上的同一性,则称分类地块,在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中也称为图斑。地块的特征如下:( I)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3)“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即可以采用土地的权利、质量、利用类别等中的一个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作为“同类属性”来标识一个地块的具体空间位置。在地籍工作中,宗地、图斑等都是具有确定的“同类属性”的地块。所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根据上述地块的含义,宗地是指土地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根据我国土地权属性质,需要进行管理的宗地可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宗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宗地。所述图斑是指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根据地块的含义,图斑是指土地利用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类别相连成片的范围。图斑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土地类别。根据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地理空间实体的表述方法,图斑可分为面状图斑、线状图斑和点状图斑。习惯上,我们把面状图斑称为地类图斑,线状图斑称为线状地物,点状图斑称为零星地物。由于我国土地性质的二元化结构(即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及管理的粗放性,传统的地籍管理按管理的二元对象分为城镇地籍管理和农村地籍管理,并由此建立了二套管理体系,分别制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管理侧重于土地的产权、产籍管理,农村地籍管理则侧重土地利用管理,人为地将土地划分为“城镇”和“农村”进行管理。城镇地籍管理大都按“县市区一街道一街坊一宗地”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其中,宗地是地籍管理的最小单元,如图1所示。所述宗地是指以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地块。城镇地籍管理以街坊为单位组织、管理空间数据,街坊由宗地与无明确使用权人的地块无缝拼接组成,宗地与宗地之间允许存在缝隙。街道由街坊无缝拼接组成,县市区由街道无缝拼接组成。城镇地籍管理的特点为:(I)以街坊组织数据。(2)以宗地为最小管理单元。(3)街坊与街坊之间无缝,宗地与宗地间可有缝。农村土地管理大都按“县市区一乡镇一行政村(小组)一图斑”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其中,图斑是土地管理的最小单元,如图2所示。所述图斑是指以土地类型(地类)界线组成的封闭地块。农村土地管理以行政村(小组)为单位组织、管理空间数据,行政村(小组)由图斑与图斑无缝拼接组成,乡镇由行政村无缝拼接组成,县市区由乡镇与乡镇无缝拼接成。农村土地管理的特点为:(I)以行政村(小组)为单位组织数据。(2)以图斑为最小管理单元。(3)行政村(小组)与行政村(小组)之间无缝拼接,图斑与图斑之间也无缝拼接。上述二套管理体系人为地将地籍管理中本身密切相关且在空间上具有规则拓扑关系的二大要素(宗地、图斑)分离,从而经常导致对同一块土地中土地利用信息与产权、产籍信息相矛盾,也容易引起土地纠纷。土地流转与利用状况变化往往是相互关联的过程,其结果对土地的产权、产籍和土地利用都可能带来变化,且这种变化是高度关联的,在传统的地籍管理中对这种变化视为独立的、不相关的个体,其结果一是丢失了这种变化的关系,二是可能造成变化的不一致形成信息的矛盾而引发土地纠纷,同时也增加了管理这种变化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基于这种管理思想,在地籍信息化过程中,地籍数据及空间数据模型也分别按照“城镇”和“农村”区别建立,从而形成二套独立的空间数据模型和管理体系,并分别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述地籍空间数据模型描述地籍管理中涉及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宗地、图斑等各类实体以及这些实体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在现有的数据组织模式下,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数据模型不一致,且地籍各要素之间缺乏数据关联,这种各自为政、城乡分离的管理模式导致无法统一描述、存储和管理,以及管理区域的重叠、交叉和数据的相互矛盾,并可能由此产生土地纠纷,同时在土地流转等土地变更过程中得同时维护二套数据,形成管理成本过高、数据共享度低、对变化反应迟缓、管理成果不及时准确等一系列弊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与“农村”的物理界线本身模糊不清且不断变化,人为区分“城镇”与“农村”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地籍管理的要求,由此提出了城乡地籍的无差别化、统一管理问题。而要解决城乡地籍的无差别化、统一管理,其核心是在涵盖目前城镇地籍管理和农村地籍管理要求、满足城乡地籍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实现城乡地籍的无差别、一体化管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其特征在于,以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统一组织地籍空间数据,建立地籍各要素之间的数据关联,全覆盖土地利用管理、产权产籍管理。所述方法,消除了城乡区别,将二者统一到一个模型下来进行管理,有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乡地籍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实现由于土地流转所带来的产权、产籍、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管理,可以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所述方法将城乡地籍空间数据统一分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三大类数据,如图3所示。所述行政类包括省级、市级和县(区)级三个层次,其中,县(区)级是开展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基本管理单位,是由县(区)级行政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行政类数据主要有各行政区的界线,其为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测成果确定的界线,以及各行政区实体对象的属性数据。所述管理区类,包括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两个层次,是土地管理的工作区域,其中,地籍区是在县(区)级范围内首级划分的工作区域,地籍子区是在地籍区范围内划分的工作区域,是土地管理的最小作业区域。所述地块类,包括土地权属(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图斑两层次,是土地管理的最小单元。根据上述城乡地籍空间数据分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如图4所示。城乡地籍按“县市区一地籍区一地籍子区一地块(宗地或图斑)”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其中,宗地或图斑是土地管理的最小单元。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以地籍子区为单位组织、管理空间数据,地籍子区由宗地或图斑组成,宗地与宗地之间、图斑与图斑之间不存在相互交叉重叠,但宗地与图斑之间允许存在相互交叉重叠,图斑之间无缝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城乡地籍空间数据统一分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三大类共7层数据,所述三大类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其中行政类由省级、市级、县级三层组成,管理区类由地籍区、地籍子区两层组成,地块类由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图斑两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乡一体化地籍空间数据管理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城乡地籍空间数据统一分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三大类共7层数据,所述三大类为行政类、管理区类和地块类,其中行政类由省级、市级、县级三层组成,管理区类由地籍区、地籍子区两层组成,地块类由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图斑两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行政类数据主要有各行政区的界线,其为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测成果确定的界线,以及各行政区实体对象的属性数据,其中,县区级是开展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基本管理单位,是由县区级行政界线组成的封闭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区类是土地管理的工作区域,其中,地籍区是在县区级范围内首级划分的工作区域,地籍子区是在地籍区范围内划分的工作区域,是土地管理的最小作业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块类包含宗地和图斑,是土地管理的最小单元,宗地与宗地之间、图斑与图斑之间不存在相互交叉重叠,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森邓玉峰胡锐黄敏邓跃进付彦召沈江涛邱文凌海锋黄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