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资丰专利>正文

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16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模机构,由导杆、前后模板、液压缸、前后牵引板、底座、同步机构及滚动导轨副组成,其特点是在前模板的外侧设一前牵引板,前牵引板两端部分别和导杆的前端固接,前牵引板中心部位的凸缘和前模板中心部位的凸缘接触,导杆杆身穿伸于前模板并呈滑动配合,锁模时,导杆拉紧前牵引板,前牵引板凸缘将力传递向前模板凸缘,藉此结构使前模板的变形可减至最小程度,从而可获得高质量的制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合模机构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型所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合模机构。传统合模机构,模板上穿设二根导杆,并有两套齿轮条传动副同步机构,其组成构件数量多,且影响模具的进出操作,使生产率降低,其导杆悬伸跨距大易变形,从而使制件质量下降,同步机构复杂和箱形底座,均使设备制造成本增加;为了改善合模机构的结构和性能,业者提出了改进方案,如中国专利吹塑机大中型合模机构,专利号:95246446.2,其特点是在前、后模上对角布设二导杆,在前、后模板的下方两侧分别设一滚轮导轨组件或有线滚动导轨副,合模机构设一套同步机构,底座为一框架结构,该方案改善模具进出操作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模板运动平稳并可消除导杆变形,结构简化,刚性好且重量轻;但是上述结构尚存在下述问题:参照图5,当锁模时,液压缸5’的柱塞顶持后模板4’,液压缸缸体经牵引板6’带动导杆2’拉动前模板3’,前、后模板3’、4’锁紧模具,此时,二导杆2’分别施力于前模板3’的外侧两端,前模板3’在拉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如图5中虚线所示状态,而前模板3’的变形使其作用于模具的力分布不均匀,同时也引发模具产生相应的变形,从而出现前、后模具锁合不均匀,即模具相应前模板3’的外侧两端处和后模板4’密合,而模具中心部位作用力较小处可能出现缝隙,从而造成制品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次品而增加制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合模机构,它能使合模机构在锁模时,前、后模板作用均匀分布的锁模力而无变形,从而保证制件具有极佳的品质。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前模板的外侧设一前牵引板,前牵引板两端部分别和导杆的前端固接,前牵引板的中心部位和前模板的中心部位接触。前牵引板的中心部位设一和其呈一体的凸缘,前模板的中心部位设一和牵引板凸缘对应的并与其呈一体的凸缘,前模板二端部设供导杆穿伸并呈滑动配合的通孔。本技术藉前置的前牵引板结构达到的效果是:因为传统前模板的变形使制件质量难以保证,如果仅从前模板本身解决这一难题,前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使其变形量减小到允许的数值范围,这就会使模板、支承模板的机构及底座的尺寸和重量加大,从而引起设备成本的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传递动力的导杆作用力经前牵引板间接作用在前模板的施力方式,改变了传统导杆直接作用于前模板使前模板产生变形的不良效果;首先,导杆施力于梁形前牵板二端,而为保持结构轻盈,尺寸有限的前牵引板刚度不大,仍然可能产生变形,但是,此时前牵引板是以其中心部位施力于前模板,其变形显然已经不会影响前模板,锁模中的前模板施力均匀,和后模板接触密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合模机构的缺陷,确保制品的质量,且其增加零件不多,零件结构力求轻盈,对设备成本影响较小。-->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本技术合模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向视图。图3是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锁模动作示意图。图5是传统合模机构动作示意图。参照图1、2、3,合模机构包括有:前牵引板1、导杆2、前模板3、后模板4、液压缸5、牵引板6、底座7、同步机构8和滚动导轨副9,前牵引板1二端连接导杆2,导杆2穿设于前、后模板3、4并连接于牵引板6,液压缸5缸体固设于牵引板6,液压缸柱塞连接于后模板4中心处,同步机构8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模板4和牵引板6,前、后模板3、4支承于滚动导轨副9,各构件分别装设在底座7上,其中:前牵引板1为一梁形结构件,呈斜向对称设置在前模板3的外侧,前牵引板1的两端部11、11’对称设有二通孔,该通孔供导杆2的前端穿伸,在前牵引板1的中心部位设有凸出在其本体的凸缘12,该凸缘12用以将前牵引板1的力传递向前模板3,凸缘12的周边可呈方形、矩形、多边形或圆形等几何形状,凸缘12和前模板3接触的端面可为平面、环面或球弧面,凸缘12可由螺栓和前牵引板1本体螺固呈一体,也可采用焊接或其他类似连接方式将凸缘12和前牵引板1本体连接呈一体;导杆2的前端穿伸在前牵引板1的通孔,在导杆2端部的螺纹段-->上旋设螺母,藉以将前牵引板1两端部11、11’分别和导杆2的前端螺固连接;前模板3二端部分别设可供导杆2穿伸的通孔31,通孔31和导杆2的杆身之间是具有间隙的滑动配合,藉以保持锁模时前模板3的通孔允许导杆2在通孔中移动;前模板3的中心部位设有一和前牵引板1的凸缘12相互对应的凸缘32,凸缘32的周边和接触端面则和前牵引板1的周边和接触端面相对应,如凸缘32为凸形球弧面时,凸缘12则为凹形球弧面,采用相对应的接触端面结构,可使前牵引板1更加均匀的将力传递向前模板3。锁模时,导杆2拉紧前牵引板1,结构轻盈的前牵引板1可能产生变形(如图4),变形的前牵引板1通过中心部位凸缘的接触端面传递作用力,使前模板3的变形可减至最小程度,从而可获得高质量的制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模机构,由导杆、前后模板、液压缸、牵引板、底座、同步机构及滚动导轨副组成,导杆穿设于前、后模板并连接于牵引板,液压缸缸体固设于牵引板,液压缸柱塞连接于后模板中心处,同步机构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模板和牵引板,前、后模板支承于滚动导轨副,各构件装设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a.在前模板(3)的外侧设一前牵引板(1);b.前牵引板(1)两端部(11、11’)分别和导杆(2)的前端固接;c.前牵引板(1)的中心部位和前模板(3)的中心部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合模机构,由导杆、前后模板、液压缸、牵引板、底座、同步机构及滚动导轨副组成,导杆穿设于前、后模板并连接于牵引板,液压缸缸体固设于牵引板,液压缸柱塞连接于后模板中心处,同步机构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模板和牵引板,前、后模板支承于滚动导轨副,各构件装设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a.在前模板(3)的外侧设一前牵引板(1);b.前牵引板(1)两端部(11、11’)分别和导杆(2)的前端固接;c.前牵引板(1)的中心部位和前模板(3)的中心部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资丰
申请(专利权)人:刘资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