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条件下的毛排式暗管排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199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浅埋条件下的毛排式暗管排水方法,该方法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农排明渠垂直相通,使农田灌溉水通过毛排式暗管将农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排进农田排水系统,以达到快速洗盐排水目的。通过实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排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农排明渠垂直相通,使农田灌溉水通过毛排式暗管将农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排进农田排水系统,以达到快速洗盐排水目的。通过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排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土壤改良领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针对干旱区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在0.8-1.0m范围内的重盐碱地,由于地下水较强的顶托作用会阻滞农田灌溉水的下渗和盐分的排除,使灌溉水滞留在农田地表的时间长达I个多月,造成农田长期处于积盐状态而无法开展正常的耕种。针对这种问题,传统的做法是(I)常规的明沟排水,即在农田中开挖农排明渠并与斗排相连,将多余的水排入斗排以进入农田排水系统,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与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农田相比,排水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容易受边坡垮塌的影响。(2)在开挖农排的基础上,在农田中挖掘间距较小的临时性毛排,在冬灌时将多余的水经由农排排入斗排而进入农田排水系统。这种技术排水速度较第一种方法排水的效果更好,但由于每年冬灌都要重新挖临时性毛排,不仅费时费工,还不能在整个生育期形成持续性排水排盐,改良效果有限。(3)在与农排平行的方向深埋暗管(即农排式暗管排水),埋深大于lm,间距一般在30m以上,用暗管代替农排直通斗排。这种方法由于埋设深度超过了 lm,因而不适合地下埋深在0.8-lm的重盐碱地,SP便潜埋也会因为管材铺设距离较长,不能形成有效的坡降而影响排水效率。本专利技术即是针对地下水埋深在0.8-lm的、排水困难的重盐碱地,将用于地下灌溉的根灌管按照一定间距进行浅埋并作为永久性地下排水毛管与田间的农排明渠垂直连通(管材铺设距离较短)以加速农田排水排盐的技术。通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1994-)、《中国专利数据库》(1985-)、《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ISI Proceedings (1968 —)、CSA (1985-)、Blackwell (1990 - ) ,Elsevier (1980-)等国际国内数据库。共查出暗管排水相关文献178篇,其中中文文献170篇,相关国内专利8篇,国外专利15篇,均为一般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用传统的管材进行常规的、深埋条件下的暗管埋设深度与间距的研究,均未涉及到在浅埋条件下,利用根灌管作为排水毛管,直通农排进行排水洗盐的技术。涉及根灌管的专利有3个,均是用于干旱区节水灌溉,无一研究涉及到将根灌管改造后用于暗管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农排明渠垂直相通,使农田灌溉水通过毛排式暗管将农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排进农田排水系统,以达到快速洗盐排水目的。通过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排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根灌管直径50mm,插条和沟槽之间缝隙为0.04mm,在每米根灌管的管壁上开有50个进水孔,进水孔直径为0.005mm ;b、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宽度为2m、深度为1.5m的农排明渠垂直相通;C、再将农田中埋设的毛排式暗管深度较浅的一侧开挖深I米,宽度为1.5米的清淤沟,并将毛排式暗管的管口伸出沟壁,然后用堵头封住管口,当所埋设毛排式暗管内有泥沙淤积时,打开堵头用水泵向管内打水进行清洗排淤。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与已有技术分析对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浅埋条件下的毛排式浅埋暗管排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因为作为排水管的根灌管,它的排水孔位于管壁两侧,外有插条保护以防止泥沙进入。而洗盐的水则是由两侧插条的缝隙中渗入的。插条与管壁上的沟槽之间缝隙为0.04毫米可以有效防止砂粒进入而造成管壁上的进水孔堵塞(砂粒的粒径一般大于0.05毫米);管壁上的进水孔直径为0.005毫米,也可以最大限度限制农田中泥沙进入管内的速度。再加上进水孔位于管壁两侧,而使泥沙很难凭借重力直接进入排水管。而传统的暗管排水技术所使用的管材,排水孔位于管道正上方,水是依靠重力的作用容易进入管内,而且由于防护材料的孔隙较大,在重力作用下,泥沙更容易堵塞进水口,需要经常打水清淤。同时,在直径50mm根灌管的管壁上每米开有50个进水孔,有利于增强农田排水效率。此外,将直径50_根灌管的管口伸出沟壁,有利于观察管内是否淤积并方便及时清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该方法中(I)因为作为排水管的根灌管,它的排水孔位于管壁两侧,外有插条保护以防止泥沙进入。而洗盐的水则是由两侧插条的缝隙中渗入的。插条与管壁上的沟槽之间缝隙为0.04毫米可以有效防止砂粒进入而造成管壁上的进水孔堵塞(砂粒的粒径一般大于0.05毫米);管壁上的进水孔直径为0.005毫米,也可以最大限度限制农田中泥沙进入管内的速度;在直径50mm根灌管的管壁上每米开有50个进水孔,有利于增强农田排水效率。(2)将根灌管按照80cm间距,2.2-3.3%。的坡度以及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永久性地下排水毛管,并与宽度为2m、深度为1.5m的农排明渠垂直相通,使农田灌溉水通过毛排式暗管将农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排进农田排水系统,以加快重盐碱地农田排水洗盐速度。为加快农排中水向斗排流动的速度并减少农排边坡垮塌的影响,在农排中铺设一条75-90mm直径的暗管与排碱斗渠接通,作为地下排碱农渠使用。(3)在农田埋设毛排式暗管深度较浅的一侧开挖深I米,宽度为1.5米的清淤沟,并使这一侧的毛排式暗管管口伸出沟壁,然后用堵头封住管口以防止风沙侵入。当所埋设暗管内有泥沙淤积时,打开堵头用水泵向管内打水进行清洗而达到排淤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a、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根灌管直径50mm,插条和沟槽之间缝隙为0.04mm,在每米根灌管的管壁上开有50个进水孔,进水孔直径为0.005mm ;b、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宽度为2m、深度为1.5m的农排明渠垂直相通,使农田灌溉水通过毛排式暗管将农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排进农田排水系统,以达到快速洗盐排水目的;C、再将农田中埋设的毛排式暗管深度较浅的一侧开挖深I米,宽度为1.5米的清淤沟,并将毛排式暗管的管口伸出沟壁,然后用堵头封住管口,当所埋设毛排式暗管内有泥沙淤积时,打开堵头用水泵向管内打水进行清洗排淤。本专利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阿巴提镇3村17号条田和5组7号条田因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排盐困难而致多年撂荒的农田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根灌管开展毛排式暗管排水可以加速土壤排盐速度,加快土壤的改良好熟化,是适宜于当地盐碱地改良的一种方法;1.不同处理排水效果试验表1.150mm灌溉量条件下不同排水方式农田灌溉水排除所需时间【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埋条件下的毛排式暗管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择管壁两侧带有插条和沟槽的根灌管作为排水管,根灌管直径50?mm,插条和沟槽之间缝隙为0.04mm,在每米根灌管的管壁上开有50个进水孔,进水孔直径为0.005mm;b、将选择好的根灌管按80cm间距,2.2?3.3‰的坡度,60?80cm的深度埋设于农田当中,作为地下毛排式暗管,并与宽度为2?m、深度为1.5?m的农排明渠垂直相通;?c、再将农田中埋设的毛排式暗管深度较浅的一侧开挖深1米,宽度为1.5米的清淤沟,并将毛排式暗管的管口伸出沟壁,然后用堵头封住管口,当所埋设毛排式暗管内有泥沙淤积时,打开堵头用水泵向管内打水进行清洗排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传华田长彦乔木章金乐丁荣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