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丽华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314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其包括活动摆臂、上控制爪、下控制爪、调节丝杆、手轮、丝杆螺母、调节块、连杆以及线性凸轮,活动摆臂包括驱动部以及延设于驱动部右端侧的直杆部,连杆的下表面与线性凸轮的凸轮面抵接,连杆的上表面与调节块的下端部抵接。线性凸轮为一级传动机构,由连杆、调节块以及活动摆臂共同组成二级传动机构,线性凸轮驱动活动摆臂上下摆动,上下摆动的驱动部最终驱动上控制爪和下控制爪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进而控制弹簧的外径;另外,由手轮、调节丝杆、丝杆螺母组成的微调机构来实现微调。故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簧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弹簧制造设备,压簧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弹簧生产加工厂商;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地提高,压簧机正朝着电脑压簧机方向发展。然而,对于现有的压簧机而言,其普遍存在调试费时费力,其调整外径的方式是以手调比例尺或者一般的凸轮片来实现,调机麻烦,而且经常出现小角度调节不到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该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包括有活动摆臂以及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的上控制爪和下控制爪,下控制爪位于上控制爪的下方,活动摆臂包括有驱动部以及延设于驱动部右端侧的直杆部,活动摆臂的驱动部分别与上控制爪以及下控制爪驱动连接;直杆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与直杆部平行布置,调节丝杆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直杆部右端侧的手轮,调节丝杆配装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配装有延伸至直杆部下方的调节块;调节块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上下摆动的连杆,连杆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线性凸轮,连杆的下表面与线性凸轮的凸轮面抵接,连杆的上表面与调节块的下端部抵接。其中,所述丝杆螺母开设有套装孔,所述活动摆臂的直杆部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套装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其包括活动摆臂、上控制爪、下控制爪、调节丝杆、手轮、丝杆螺母、调节块、连杆以及线性凸轮,活动摆臂包括驱动部以及延设于驱动部右端侧的直杆部,连杆的下表面与线性凸轮的凸轮面抵接,连杆的上表面与调节块的下端部抵接。工作时,线性凸轮驱动连杆上下摆动,连杆再驱动调节块上下移动,调节块最终通过丝杆螺母驱动活动摆臂的直杆部上下摆动,直杆部与驱动部为一体式结构,上下摆动的驱动部最终驱动上控制爪和下控制爪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进而控制弹簧的外径;另外,由手轮、调节丝杆、丝杆螺母组成的微调机构来实现微调。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具有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I—活动摆臂11—驱动部12——直杆部2——上控制爪3——下控制爪4——调节丝杆5-手轮6-丝杆螺母7——调节块8——连杆9——线性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包括有活动摆臂I以及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的上控制爪2和下控制爪3,下控制爪3位于上控制爪2的下方,活动摆臂I包括有驱动部11以及延设于驱动部11右端侧的直杆部12,活动摆臂I的驱动部11分别与上控制爪2以及下控制爪3驱动连接;直杆部1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与直杆部12平行布置,调节丝杆4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直杆部12右端侧的手轮5,调节丝杆4配装有丝杆螺母6,丝杆螺母6配装有延伸至直杆部12下方的调节块7 ;调节块7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上下摆动的 连杆8,连杆8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线性凸轮9,连杆8的下表面与线性凸轮9的凸轮面抵接,连杆8的上表面与调节块7的下端部抵接。其中,丝杆螺母6开设有套装孔,活动摆臂I的直杆部12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套装孔内。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线性凸轮9驱动连杆8上下摆动,连杆8再驱动调节块7上下移动,调节块7最终通过丝杆螺母6驱动活动摆臂I的直杆部12上下摆动,直杆部12与驱动部11为一体式结构,上下摆动的驱动部11最终驱动上控制爪2和下控制爪3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进而控制弹簧的外径;其中,线性凸轮9为一级传动机构,由连杆8、调节块7以及活动摆臂I共同组成二级传动机构。需进一步解释,线性凸轮9只能初步地控制弹簧的外径,故而,本技术采用由手轮5、调节丝杆4、丝杆螺母6组成的微调机构来实现微调,具体的:转动手轮5并驱动调节丝杆4转动,转动的调节丝杆4再驱动丝杆螺母6沿着直杆部12移动,进而带动调节块7沿着直杆部12移动;通过上述调节,连杆8与调节块7的接触位置发生移动,且调节块7上下移动的行程发生变化,最终驱动部11的振幅也发生变化。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具有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活动摆臂(1)以及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的上控制爪(2)和下控制爪(3),下控制爪(3)位于上控制爪(2)的下方,活动摆臂(1)包括有驱动部(11)以及延设于驱动部(11)右端侧的直杆部(12),活动摆臂(1)的驱动部(11)分别与上控制爪(2)以及下控制爪(3)驱动连接;直杆部(1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与直杆部(12)平行布置,调节丝杆(4)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直杆部(12)右端侧的手轮(5),调节丝杆(4)配装有丝杆螺母(6),丝杆螺母(6)配装有延伸至直杆部(12)下方的调节块(7);调节块(7)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上下摆动的连杆(8),连杆(8)的正下方装设有可相对转动的线性凸轮(9),连杆(8)的下表面与线性凸轮(9)的凸轮面抵接,连杆(8)的上表面与调节块(7)的下端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压簧机的变径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活动摆臂(I)以及同步内收或者同步外张的上控制爪(2)和下控制爪(3),下控制爪(3)位于上控制爪(2)的下方,活动摆臂(I)包括有驱动部(11)以及延设于驱动部(11)右端侧的直杆部(12 ),活动摆臂(I)的驱动部(11)分别与上控制爪(2)以及下控制爪(3)驱动连接;直杆部(1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与直杆部(12)平行布置,调节丝杆(4)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直杆部(12)右端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莫丽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