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128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5:52
提供一种与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背面密封材料的粘接性优异、与密封材料的粘接性和耐候性优异并且抗粘连性也优异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在该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中,在由一层或者多层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的单面上形成有易粘接层,所述易粘接层含有a)交联性主剂树脂通过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而得的交联树脂和c)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该易粘接层与EVA以及含有聚乙烯树脂的密封材料的粘接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用作密封材料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聚乙烯类树脂的粘接性及抗粘连性优异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及具备该背面保护片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意识的提高,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电池正在受到关注。一般而言,构成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是一种从受光面一侧开始依次层叠有透明前面基板、表面侧密封材料、太阳能电池元件、背面侧密封材料以及背面保护片材等各部件的结构,具有通过使太阳光射入至上述太阳能电池元件而发电的功能。背面保护片材具有防止水分(水蒸气)向背面侧密封材料侵入这样的作用,因此,要求在层叠的背面保护片材与背面侧密封材料之间具有高的粘接性以及该粘接部具有高的耐久性。作为用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密封材料,从其加工性、施工性、制造成本以及其它等的观点来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EVA)作为最一般的材料而正在被使用。此外,代替EVA树脂,使用了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聚乙烯类树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密封材料的使用也在增加。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过程中包括背面保护片材在内的各部件的一体化的方法,可以列举出通过真空热层压加工而一体化的方法等。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体化时,为了提高背面保护片材与密封材料的粘接性,公开了通过在一个面上形成氟聚合物尤其是含有四氟乙烯类固化性官能团的氟聚合物(四氟树脂)的涂膜(底涂层)而提高了粘接性的背面保护片材(参照专利文献I)或者通过形成由丙烯酸(酯)类等的树脂、硅烷偶联剂以及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混合物构成的涂膜而提高了粘接性的背面保护片材(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这些保护片材全部都以作为密封材料而使用EVA作为前提,并不是对由LLDPE等聚乙烯类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具有足够的粘接性的片材。另一方面,背面保护片材中的底涂层就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言,是作为层叠前的产品而露出于最外面。因此,需要在通常的粘接剂层中所不需要的抗粘连性(ant1-blockingproperty),而对于这一点,作为密封材料而使用聚乙烯类树脂的情况就自不必说,对于使用EVA的情况,兼具高的粘接性和优良的抗粘连性的背板(back sheet)也尚未存在,这是现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10-453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3320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被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用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用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通过与密封材料之间具有高的粘接性,与由EVA以及聚乙烯类树脂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侧密封材料之间具有极其高的粘接性,因此能够耐受在长期严酷的环境下的使用,并且抗粘连性也优巳升。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背面保护片材的一个面上设置含有由交联性主剂树脂通过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而得的交联树脂和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的易粘接层(底涂层),从而能够形成一种背面保护片材,该背面保护片材能够提高背面保护片材与密封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进而在能够显著地提高与由EVA以及聚乙烯类树脂构成的密封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而且抗粘连性也优异,以至于完成本专利技术。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将提供如下的内容:(I) 一种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由一层或者多层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的单面上形成有易粘接层,所述易粘接层含有a)交联性主剂树脂通过匕)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而得的交联树脂和c)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2)根据(I)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相对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和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含有0.1质量%以上7质量%以下的所述c)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3)根据(I)或者(2)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0.3以上10.0以下。(4)根据(3)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在所述易粘接层中不含有着色颜料,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0.3以上5以下。(5)根据(3)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在所述易粘接层中含有着色颜料,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O/OH比为0.5以上10以下。(6)根据(I)?(4)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易粘接层中不含有着色颜料,而含有所述着色颜料以外的无机填充剂。(7)根据(6)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相对于交联性主剂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35.0质量%以下的所述无机填充剂。(8)根据(6)或者(7)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所述无机填充剂是疏水性二氧化硅。(9)根据(I)?(8)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粘接层还含有d)娃烧偶联剂。(10)根据(9)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相对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和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含有0.1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的所述d)硅烷偶联剂。(11)根据(9)或者(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所述交联树脂是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所述易粘接层形成于背面保护片材的聚丙烯树脂基材上。(12)根据(9)或者(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是含有交联性取代基的丙烯酸(酯)树脂(压克力树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C以上70°C以下。(13)根据(8)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中,进一步含有d)硅烷偶联剂的所述易粘接层被形成于耐水解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基材上,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1.2以上2.5以下。(14)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是(I)?(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密封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元件被至少一体化了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和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EVA)的所述密封材料通过所述易粘接层而一体化。(15)—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是(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密封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元件被至少一体化了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和含有聚乙烯类树脂的所述密封材料经由所述易粘接层而一体化。(16)根据(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密封材料是含有聚乙烯类树脂的密封材料,该聚乙烯类树脂至少含有将密度为0.900g/cm3以下的低密度聚乙烯、和/或直链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性不饱和硅烷化合物作为共聚用单体共聚而成的硅烷共聚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尤其是在与由EVA或者聚乙烯类树脂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侧密封材料之间发挥极其高的粘接性、并且抗粘连性也优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以及使用了这种背面保护片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31 JP 2011-081285;2011.09.16 JP 2011-202691.一种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由一层或者多层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的单面上形成有易粘接层,所述易粘接层含有a)交联性主剂树脂通过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而得的交联树脂、和c)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粘接层相对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和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含有0.1质量%以上7质量%以下的所述c)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0.3以上10.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易粘接层中不含有着色颜料,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0.3以上5.0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易粘接层中含有着色颜料,作为所述b)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NCO价与所述a)交联性主剂树脂的OH价之比的NC0/0H比为0.5以上10.0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易粘接层中不含有着色颜料,而含有所述着色颜料以外的无机填充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粘接层含有1.0质量%以上35.0质量%以下的所述无机填充剂。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易粘接性背面保护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充剂是疏水性二氧化硅。9.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正义石川千绘中原敦三宅惇哉道家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