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江岸高水位以下设水生植物净化区,高水位以上设水岸固土防蚀区,防蚀区以外远水一侧设水上森林恢复区;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净化区常水位以下种植水生浮叶植物,常水位以上高水位以下种植高杆挺水植物,种植方式均采用自然散生密植;其中,所述的水岸固土防蚀区用护坡砖铺设,宽度为2~3米;其中,所述的水上森林恢复区为湿生乔灌木自然混交组成的拟生群落结构,作到高矮匹配、色相结合、优劣互补、同栖共生。群落内顺河流走向自然布设游赏步道和休息座椅。本专利技术的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通过精心的工程设计与科学的植物搭配,实现了滨江水利工程与湿地植被恢复的完美结合,不仅对河岸湿地的固土防蚀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又具有生态、美观、增效、多能的特征。【专利说明】 一种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属于湿地生态恢复与城市园林
。
技术介绍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湿地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甚至更高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江岸高水位以下设水生植物净化区,高水位以上设水岸固土防蚀区,防蚀区以外远水一侧设水上森林恢复区;?其中,所述的水生植物净化区常水位以下种植水生浮叶植物,常水位以上高水位以下种植高杆挺水植物,种植方式均采用自然散生密植;?其中,所述的水岸固土防蚀区用透水砖铺砌,宽度为1~2米,顶端砌平;?其中,所述的水上森林恢复区为湿生乔灌木自然混交组成的拟生群落结构,作到高矮匹配、色相结合、优劣互补、同栖共生。群落内顺河流走向自然布设游赏步道和休息座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雅琴,李冬林,张文豹,叶子卿,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