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不同硬度不织布复合层产品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6221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17:14
一种具不同硬度不织布复合层产品制造方法,不织布复合层产品至少由一厚度2~7mm间,重量600~1200g/m2间的硬质层及一厚度15~40mm间,重量600~1200g/m2间的软质层组成;制造方法主要将至少由一预备成型为硬质层的第一不织布材及一预备成型为软质层的第二不织布材合贴为中间品,然后送入一恒温烘烤箱内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180±20℃间,加热时间至少在200(含)秒以上,使第一不织布材及第二不织布材充分加热呈软化现象,而且合贴的表面由热融而接合;然后送入一不等料厚模具内进行一次性热压成型,完成为包含所需规格硬质层与软质层的不织布复合层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不织布复合层产品至少由一厚度2~7mm间,重量600~1200g/m2间的硬质层及一厚度15~40mm间,重量600~1200g/m2间的软质层组成;制造方法主要将至少由一预备成型为硬质层的第一不织布材及一预备成型为软质层的第二不织布材合贴为中间品,然后送入一恒温烘烤箱内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180±20℃间,加热时间至少在200(含)秒以上,使第一不织布材及第二不织布材充分加热呈软化现象,而且合贴的表面由热融而接合;然后送入一不等料厚模具内进行一次性热压成型,完成为包含所需规格硬质层与软质层的不织布复合层产品。【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尤指一种不织布复合层产品的硬质层与软质层是同时在一不等料厚模具内进行一次性热压成型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运用不织布成型技术制造出来的不织布产品颇为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有利用单层不织布直接即制造出的产品,也有利用到复合层(至少双层以上)不织布制造出的产品,例如市售的不织布菜瓜布即区分有单层式产品(常见为绿色),也有双层(复合层)式产品(常见一侧为绿色、一侧为黄色)。又如:座垫、靠垫或睡垫类的产品也常见区分有单层式及复合层式的不同产品。因为不织布于成型过程中可以由调整不同加压(压力)及/或加热(温度)等控制条件而成型出不同硬度(密度)的不织布,因此利用到复合层不织布去制造产品时,通常就是利用其不同层具有不同硬度的特性,使制造出的整体产品在二侧面上各有不同硬度,而能使产品的二侧面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性。例如:复合层式的睡垫可供选择较硬面或较软面使用,因此能有多选择性。另如:为求乘坐舒适及良好的音响效果,因此汽车内装材料经常被要求必须兼具良好的吸音及隔音效果,以隔绝及吸收外来的中高频吵杂声音,以及车辆行驶时本身所产生的中低频噪音与共振,若吸音及隔音效果不佳,即难以表现出高级轿车的价值感,因此目前习知的汽车内装材料皆是由吸音及隔音效果良好的不织布材料采至少双层以上的复合式层迭方式制成,以符合所要求。而汽车内装材料除被要求良好的吸音及隔音效果外,有时更被要求必须兼具较佳的接触性(例如:接触面必须柔软),因此汽车内装材料若是组装于与乘员不接触的部位(例如钣金内部),一般是压制为硬度相对较高的等厚板材;至于若是组装于与乘`员有接触的部位(例如车门内面或车内铺垫),则一般会将与乘员有接触的面(部位)制造为接触性佳(硬度相对较低而能较为柔软)的态样,但另侧(非接触侧)则仍制造为硬度相对较高的板材状。因此可知,习知汽车内装材料必须制造为不同表面具有不同硬度(密度)的特性。为达成使不织布产品的不同表面具有不同硬度(密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人前曾构思对同一素材之不同部位施以不同加热条件的加热控制,使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加热软化,然后经过模压成型,使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密度的专利案,并以「同一素材成型不同密度部位的制造方法」请准中国台湾第1275469号专利技术专利权及中国第ZL200610007283.8号专利技术专利权。由该案的技术方案可知,该案主要是施行于同一素材上的制造方法,目前习知的不织布复合层产品很多都是实行先分别成型出不同硬度的不织布材(即为不同素材),然后再将不同硬度的不织布材由层迭接合方式制造完成所预期的不织布复合层产品,故目前习知不织布产品的制造方法明显与1275469有所不同。兹举一种习知常见的汽车内装材料10为例说明目前习知不织布复合层产品的构造组成及制造方法。请参阅图1-2所示,分别为习知汽车内装材料10的构造组成示意图及制造流程图。如图1(a)所示,汽车内装材料10由一硬质层11、一中间薄膜12及一软质层13所组成,最终即将该硬质层11、一中间薄膜12及一软质层13三者层迭制造为图1(b)所示的汽车内装材料10成品。该硬质层11业界惯称为cover层,规格为厚度(t)在3?7mm间,重量(w)为1000g/m2左右;该中间薄膜12业界惯称为Film,是由塑料成型为厚度(t)在50 μ左右的薄膜状阻隔层;该软质层13业界惯称为PAD,规格为厚度(t)在20?35mm间,重量(w)为1000g/m2左右。相对之下,该硬质层11为硬度相对较大的层,而该软质层13则为硬度相对较小的层,故组装于汽车内装时,该硬质层11是组装于乘员不会接触到的部位,该软质层13则组装于乘员会接触到的部位。习知将该硬质层11、中间薄膜12及软质层13三者层迭制造为图1 (a)所示的汽车内装材料10产品时的制造方法即如图2所示,其步骤如下:(I).先完成将预备成型出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及软质层13的第一不织布材11’及第二不织布材13’,同时事先完成该中间薄膜12的制造成型;亦即该不织布材11’、该中间薄膜12及该第二不织布材13’三者皆先行备料。(2).在一件第一不织布材11’的表面上喷胶,然后与一件中间薄膜12合贴,使成为一件第一中间品14 ;亦即每一件第一中间品14是由一件第一不织布材11’与一件中间薄膜12由喷胶合贴组成。(3).将该第一中间品14经过加热,加热温度在120°C?70°C间,然后置于一等料厚模具15内,将该第一中间品14热压成型为一件包含所需规格硬质层11与中间薄膜12的第二中间品16 ;亦即在完成第二中间品16时,已经完成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且该中间薄膜12同样合贴于该硬质层11表面上。(4).接着,将一件第二中间品16置于一不等料厚模具17内,并在该第二中间品16的中间薄膜12表面上喷胶;同时将第二不织布材13’经过加热,加热温度在120°C?70°C 间。(5).将加热后的第二不织布材13’置于一不等料厚模具17内的第二中间品16上,操作该不等料厚模具17进行热压成型,使该第二不织布材13’受压成型为所需规格的软质层13,以制造完成一件包含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中间薄膜12与软质层13的汽车内装材料10。上述为三层式复合层汽车内装材料10的构造组成及习知制造方法,其中,该硬质层11主要是具隔音功效,该软质层13主要是具吸音功效及接触性佳的作用,该中间薄膜12则是为了提升吸音及隔音效能而设的阻隔层。当汽车内装材料10是由硬质层11、中间薄膜12与软质层13三者组成时,提供了较佳的使用功效,但也因其制造过程较为繁杂,相对提升制造本。因此在功效与成本平衡的考虑下,习知也有由硬质层11与软质层13 二者组成为双层式复合层汽车内装材料10,如此则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无中间薄膜12、第一中间品14及第二中间品16的存在,而是由等料厚模具15先将经过加热的第一不织布材11’热压成型为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再由不等料厚模具17将硬质层11及经过加热的第二不织布材13’胶合及热压成型为一件包含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与软质层13的汽车内装材料10。本专利技术人专业从事各种不织布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制造工作,故对于上述习知汽车内装材料10不论是三层式复合层或双层式复合层的制造方法颇为熟知。因此在经长时间从事上述习知汽车内装材料10制造历练后,发觉习知制造方法中存在着如下缺失:1.该硬质层11是由第一不织布材11’经过等料厚模具15热压成型后,才能成为所需规格的硬质层11 ;而该软质层13则是由第二不织布材13’经过不等料厚模具17热压成型后,才能成为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不同硬度不织布复合层产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不织布复合层产品至少由一硬质层及一软质层组成,该硬质层规格为厚度2~7mm间,重量600~1200g/m2间,该软质层规格为厚度15~40mm间,重量600~1200g/m2间;制造该不织布复合层产品的步骤如下:(1).先完成将预备成型出所需规格硬质层的第一不织布材,及预备成型出所需规格软质层的第二不织布材;(2).将一件第一不织布材与一件第二不织布材合贴迭置组成为一件中间品;(3).将中间品送入一恒温烘烤箱内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180±20℃间,每件中间品所受的加热时间至少在200秒以上且包含200秒,使该第一不织布材及第二不织布材受到充分加热呈软化现象,而且合贴的表面由热融而相互接合;(4).将中间品送出恒温烘烤箱后,即刻进入一不等料厚模具内进行一次性热压成型,使该第一不织布材受压成型为所需规格的硬质层,该第二不织布材则受压成型为所需规格的软质层,以制造完成为至少包含所需规格的硬质层与软质层的不织布复合层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