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涉及一种葡萄苗的快速繁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苗匍匐枝上新芽中选取茎间芽,切口用多菌灵消毒,再萘乙酸浸泡;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植株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1次,目测新根长度3~5cm;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1~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E、苗木期管理: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繁育速度和繁育成活率,更加适合大规模快速育苗的产业化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涉及一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苗匍匐枝上新芽中选取茎间芽,切口用多菌灵消毒,再萘乙酸浸泡;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植株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1次,目测新根长度3~5cm;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1~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E、苗木期管理: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本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繁育速度和繁育成活率,更加适合大规模快速育苗的产业化实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葡萄苗繁育方法,主要有组织培养技术和传统的枝条扦插技术。但扦插繁育周期长,成活率低,且难以实现大规模育苗。组织培养技术用于培养无毒苗(一代苗),只适用于科学实验,成本高,难以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繁育速度和繁育成活率的,且适合大规模育苗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枝上选定长势良好、无病害的当年新枝,截取带I 一 2芽孢的枝条,下切口呈45度角,切口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多菌灵消毒,再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萘乙酸浸泡25~30分钟; 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前述经预处理的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离体材料深入基质3~5cm,以相互不重叠为准; 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植株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0C,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 、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I次(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5%。一 6%。),目测新根长度3~5cm,进入炼苗期; 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C,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营养液的喷洒间隔为24小时喷施2次,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I~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 E、苗木期管理:将完成炼苗期的离体材料,重新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常规栽培管理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本专利技术与现有葡萄苗繁育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大幅度提高了繁育速度和繁育成活率。经实际实施试验,繁育周期缩短至30 — 35天;由现有技术的扦插繁育成活率60~75%,提高到98%以上。2、适合大规模育苗。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育苗条件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的人工扦插繁育相比,实现了育苗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和高效化管理,更加适合大规模快速育苗的产业化实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括以下步骤: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枝上选定长势良好、无病害的当年新枝,截取带1- 2芽孢的枝条,下切口呈45度角,切口用1000倍用水稀释的多菌灵消毒,再用500倍用水稀释的萘乙酸浸泡30分钟; 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前述经预处理的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离体材料深入基质3~5cm,以相互不重叠为准; 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光照强度2500LUX,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基质基质和空气温度,昼温28°C,夜温19.50C,基质相对湿度为62%、空气相对湿度为65% ;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I次(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5%。一 6%。),目测新根长度3~5cm,进入炼苗期; 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500LUX,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昼温28°C,夜温19.5°C,基质相对湿度为60%、空气相对湿度为65% ;营养液的喷洒间隔为24小时喷施2次,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I~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 E、苗木期管理:将完成炼苗期的离体材料,重新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常规栽培管理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栽培的葡萄苗,经试验,繁育周期30 - 35天,繁育成活率98%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枝上选定长势良好、无病害的当年新枝,截取带I 一 2芽孢的枝条,下切口呈45度角,切口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多菌灵消毒,再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萘乙酸浸泡25~30分钟; 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前述经预处理的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离体材料深入基质3~5cm,以相互不重叠为准; 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植株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0C,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I次,目测新根长度3~5cm,进入炼苗期; 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C,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营养液的喷洒间隔为24小时喷施2次,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I~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 E、苗木期管理:将完成炼苗期的离体材料,重新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常规栽培管理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步骤C和D中的营养液为质量浓度5%。一 6%。的磷酸二氢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步骤C中,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500LUX,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昼温28°C,夜温19.5°C,基质相对湿度为65%、空气`相对湿度为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3500LUX,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昼温28°C,夜温19.5°C,基质相对湿度为70%、空气相对湿度为75%。【文档编号】A01G31/00GK103503686SQ201310502083【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专利技术者】夏彬 申请人:镇江市丹徒区紫杉生态农业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葡萄苗的快速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离体材料的选定和预处理:在葡萄枝上选定长势良好、无病害的当年新枝,截取带1-2芽孢的枝条,下切口呈45度角,切口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多菌灵消毒,再用50~1000倍用水稀释的萘乙酸浸泡25~30分钟;B、离体材料的定植:将前述经预处理的离体材料插入珍珠岩基质,离体材料深入基质3~5cm,以相互不重叠为准;?C、离体材料的生根期管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植株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从新根萌出开始,每24小时喷施营养液1次,目测新根长度3~5cm,进入炼苗期;?D、离体材料的炼苗期管理:环境控制参数为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4小时/天,基质和空气温度18~29℃,基质相对湿度为60~6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营养液的喷洒间隔为24小时喷施2次,检测离体材料上部长出1~2片叶片后进入苗木期;E、苗木期管理:将完成炼苗期的离体材料,重新移栽至具有常规葡萄栽培土壤的栽培容器或栽培地床中,常规栽培管理18~25天即成为商品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彬,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丹徒区紫杉生态农业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