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761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外部电源经正反继电器触头给蓄电池充电,所述的第一二极管正向串联第一继电器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反向串联第二继电器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并联输出给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检测电路简单,采用元器件较少,可适用于风能,太阳能和市电提供能源给蓄电池充电的各种场合,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外部电源经正反继电器触头给蓄电池充电,所述的第一二极管正向串联第一继电器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反向串联第二继电器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并联输出给蓄电池。本技术电路检测电路简单,采用元器件较少,可适用于风能,太阳能和市电提供能源给蓄电池充电的各种场合,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专利说明】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
本技术涉及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适用于风能、太阳能和市电提供能源给蓄电池充电的各种场合。
技术介绍
由于风能及太阳能发电系统不具备蓄电功能,故通常都要采用蓄电池来存储电能。而一旦蓄电的极性与风能和太阳能电源极性相反,就会损坏整个系统。目前有采用抗反向的蓄电池组合电路,这种电路通过将ニ极管和蓄电池接成一体来对外接线。这种作为整体对外接线,一旦接反蓄电池则无法工作,若要使得蓄电池正常运行还要重新接线,这就使得操作繁琐,使用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该电路不需要判别蓄电池的极性,只需要在输出端前面引入这个电路就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可靠的工作。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D1、D2 ニ极管,K1、K2继电器。其特征在于:Kl、Dl和K2、D2所构成的支路用于检测蓄电池的极性。当蓄电池的极性是处于上正下负时候,直流继电器Kl得电、K2不得电。直流继电器Kl得电使得其常开触点闭合。A端的电流流经Kl常开触点、蓄电池正极ー负扱、Kl常开触点后再流向B点。当蓄电池的极性是处于下正上负时候,直流继电器K2得电、Kl不得电。直流继电器K2得电使得其常开触点闭合。A端的电流流经K2常开触点、蓄电池正极ー负扱、K2常开触点后再流向B点。本技术电路检测电路简单,采用元器件较少,可适用于风能,太阳能和市电提供能源给蓄电池充电的各种场合,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实施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外部电源经过输出及切換电路输出后给蓄电池充电。图2为具体实施例电路图,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ニ极管、第二ニ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特征在干:外部电源经正反继电器触头给蓄电池充电,所述的第一ニ极管正向串联第一继电器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二ニ极管反向串联第二继电器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并联输出给蓄电池。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分别串联第二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头。图2中虚线框部分代表的就是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输入端电源以太阳能电池板输入为例,本电路要求输入端的太阳能电池板极性要事先调整为上正下负,即满足A端的电位大于B端的电位。 直流继电器Kl,ニ级管Dl构成第一支路。直流继电器K2,ニ级管D2构成第二支路.。当蓄电池的极性是处于上正下负时候,直流继电器Kl得电、K2不得电。直流继电器Kl得电使得其常开触点闭合。A端的电流流经Kl常开触点、蓄电池正极ー负扱、Kl常开触点后再流向B点。当蓄电池的极性是处于下正上负时候,直流继电器K2得电、Kl不得电。直流继电器K2得电使得其常开触点闭合。A端的电流流经K2常开触点、蓄电池正极ー负极、K2常开触点后再流向B点。第一支路串联直流继电器K2的常闭触头与第二支路串联直流继电器Kl的常闭触头起到了互锁的作用。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K1、K2继电器只有其中一个继电器会动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ニ极管、第二ニ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特征在干:外部电源经正反继电器触头给蓄电池充电,所述的第一ニ极管正向串联第ー继电器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二ニ极管反向串联第二继电器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并联输出给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分别串联第二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头。【文档编号】H02J7/00GK203387215SQ201320348247【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8日 【专利技术者】王琳基, 王研兆, 聂庆华, 邹御, 李燕平, 庄礼瑜, 杨春梅 申请人:福建华旭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性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外部电源经正反继电器触头给蓄电池充电,所述的第一二极管正向串联第一继电器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的第二二极管反向串联第二继电器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的第一第二支路并联输出给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基王研兆聂庆华邹御李燕平庄礼瑜杨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旭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