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553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特点是包括壳体、电机、主动齿轮、水槽、两支架、转轴、从动齿轮、夹持结构、吸湿布及送风组件;在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在壳体的内部设有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上设有入风口;电机及主动齿轮均安装在中间隔板上;水槽位于壳体内的底部并位于中间隔板的一侧;两支架位于水槽的两侧;夹持结构夹持吸湿布,夹持结构与从动齿轮设在转轴上并可转动,吸湿布的位置与隔板的入风口的位置相对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夹持结构及吸湿布的下部位于水槽内便于吸湿布吸水;送风组件位于壳体内并位于隔板的另一侧,送风组件的吸风口对着隔板的入风口,送风组件的出风口对着壳体的出风口。其优点为:水箱不会产生水垢,通过送风组件进行加湿及净化空气,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特点是包括壳体、电机、主动齿轮、水槽、两支架、转轴、从动齿轮、夹持结构、吸湿布及送风组件;在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在壳体的内部设有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上设有入风口;电机及主动齿轮均安装在中间隔板上;水槽位于壳体内的底部并位于中间隔板的一侧;两支架位于水槽的两侧;夹持结构夹持吸湿布,夹持结构与从动齿轮设在转轴上并可转动,吸湿布的位置与隔板的入风口的位置相对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夹持结构及吸湿布的下部位于水槽内便于吸湿布吸水;送风组件位于壳体内并位于隔板的另一侧,送风组件的吸风口对着隔板的入风口,送风组件的出风口对着壳体的出风口。其优点为:水箱不会产生水垢,通过送风组件进行加湿及净化空气,结构简单。【专利说明】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一般是通过加热水箱内的水产生水蒸汽,水蒸汽向外蒸发来加湿空气。工作时间久后,水箱会产生水垢,不容易清洁。还有一种空气净化器是通过送风组件进行加湿空气的,但它们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箱不会产生水垢,通过送风组件进行加湿及净化空气,结构简单的空气净化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在壳体的内部设有中间隔板,在所述中间隔板上设有入风口;电机及主动齿轮,所述电机及主动齿轮均安装在中间隔板上,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水槽,所述水槽位于壳体内的底部并位于中间隔板的一侧;两支架及转轴,所述两支架位于壳体内,两支架分别位于水槽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支架的上部;从动齿轮、夹持结构及吸湿布,所述夹持结构夹持吸湿布,夹持结构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夹持结构与从动齿轮设在转轴上并可转动,所述吸湿布的位置与隔板的入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夹持结构及吸湿布的下部位于水槽内便于吸湿布吸水;及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位于壳体内并位于隔板的另一侧,送风组件的吸风口对着隔板的入风口,送风组件的出风口对着壳体的出风口。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框件及第二夹持框件,所述第一夹持框件与从动齿轮连为一体,所述吸湿布被夹持在第一夹持框件与第二夹持框件之间,第一夹持框件与第二夹持框件通过钩扣连接。在所述水槽的一端内设有一可提取的水箱,在所述水箱的底部内设有一安装位,在所述安装位内设有一落水孔,在所述安装位上设有一可将落水孔打开可关闭的顶触开关结构。在所述落水孔内设有一轴套,所述轴套与安装位连接;所述顶触开关结构包括过滤壳体、密封盖、复位弹簧及安装杆,所述过滤壳体可拆卸的设在安装位上,在过滤壳体的上部设有过滤孔,所述密封盖设在安装杆的上端,密封盖位于落水孔的上端并可将落水孔打开或关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安装杆上,安装杆穿过轴套并可上下移动;在所述水槽的底部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与安装杆相对应并可将安装杆往上顶起从而将落水孔打开。所述水槽活动的设在壳体内并可抽出,所述两支架固定在水槽的两壁上;在水槽的底部内设有一带磁铁的浮块,在所述中间隔板上设有霍尔感应件,当浮块浮起时,霍尔感应件与浮块相吸从而导通。所述送风组件安装在中间隔板上。在所述第一夹持框件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弹性钩,在所述第二夹框持件上设有三个以上的扣口,所述弹性钩扣在扣口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水箱不会产生水垢,通过送风组件进行加湿及净化空气,结构简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删除壳体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删除壳体的反面立体图;图4是图3中删除送风组件及中间隔板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水槽部位的立体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B-B断面图;图8是图6的A-A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部”及“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8所示,其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2,在所述壳体2上开有进风口 21及出风口,在壳体2的内部设有中间隔板6,在所述中间隔板6上设有入风口 61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是21设在壳体2的侧面,出风口设在壳体2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的进风口 21处还设有空气过滤网;电机13及主动齿轮1,所述电机13及主动齿轮I均安装在中间隔板6上,电机13带动主动齿轮I转动;水槽8,所述水槽8位于壳体2内的底部并位于中间隔板6的一侧;两支架7及转轴15,所述两支架7位于壳体2内,两支架7分别位于水槽8的两侦牝所述转轴1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支架7的上部;从动齿轮5、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所述从动齿轮5、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均位于壳体2内并与水槽8处于同一侧,夹持结构3夹持吸湿布10,夹持结构3与从动齿轮5固定连接,夹持结构3与从动齿轮5设在转轴15上并可转动,所述吸湿布10的位置与隔板6的入风口 6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动齿轮I与从动齿轮5啮合,这样主动齿轮I可以带动从动齿轮5转动,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的下部位于水槽8内便于吸湿布10吸水;及送风组件4,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壳体2内并位于隔板6的另一侧,送风组件4的吸风口对着隔板6的入风口 61,送风组件4的出风口 41对着壳体2的出风口。工作时,电机13及送风组件4同时工作,电机13带动主动齿轮I转动,主动齿轮I又带动从动齿轮5转动,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也随之转动,吸湿布10的下部吸收水槽8内的水,送风组件4的吸风口吸进吸湿布10所形成的水汽,送风组件4的出风口 41将水汽从壳体2的出风口送出,从而加湿空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及拆卸吸湿布10,所述夹持结构3包括第一夹持框件31及第二夹持框件32,所述第一夹持框件31与从动齿轮5连为一体,所述吸湿布10被夹持在第一夹持框件31与第二夹持框件32之间,第一夹持框件31与第二夹持框件32通过钩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水槽8中加水,在所述水槽8的一端内设有一可提取的水箱9,在所述水箱9的底部内设有一安装位91,在所述安装位91内设有一落水孔912,在所述安装位91上设有一可将落水孔912打开可关闭的顶触开关结构。使用时,当水箱9放在水槽8中时,落水孔912被打开,水箱9内的水通过落水孔912流入到水槽8中;当水箱9被提取时,落水孔912被顶触开关结构关闭,水箱9中加水不会流到外面,加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落水孔912内设有一轴套911,所述轴套911与安装位91连接;所述顶触开关结构包括过滤壳体15、密封盖17、复位弹簧19及安装杆18,所述过滤壳体15可拆卸的设在安装位91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在所述壳体(2)上开有进风口(21)及出风口,在壳体(2)的内部设有中间隔板(6),在所述中间隔板(6)上设有入风口(61);电机(13)及主动齿轮(1),所述电机(13)及主动齿轮(1)均安装在中间隔板(6)上,电机(13)带动主动齿轮(1)转动;水槽(8),所述水槽(8)位于壳体(2)内的底部并位于中间隔板(6)的一侧;两支架(7)及转轴(15),所述两支架(7)位于壳体(2)内,两支架(7)分别位于水槽(8)的两侧,所述转轴(1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支架(7)的上部;从动齿轮(5)、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所述夹持结构(3)夹持吸湿布(10),夹持结构(3)与从动齿轮(5)固定连接,夹持结构(3)与从动齿轮(5)设在转轴(15)上并可转动,所述吸湿布(10)的位置与隔板(6)的入风口(6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5)啮合,夹持结构(3)及吸湿布(10)的下部位于水槽(8)内便于吸湿布(10)吸水;及送风组件(4),所述送风组件(4)位于壳体(2)内并位于隔板(6)的另一侧,送风组件(4)的吸风口对着隔板(6)的入风口(61),送风组件(4)的出风口(41)对着壳体(2)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裕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星旭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