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4743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发射磷光的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或照明装置。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代表,具有芳基三嗪衍生物作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以下述通式(G1)表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有机金属配合物。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能够将三重激发态能转换成发光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各使用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化合物通过吸收光成为激发态。通过经过该激发态,有时发生各种反应(光化学反应),或者有时产生发光。因此,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宽的应用范围。作为光化学反应的一个例子,已知单态氧与不饱和有机分子的反应(加氧(oxygenaddition))(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因为氧分子的基态是三重态,所以单态的氧(单态氧)不通过直接光激发而产生。但是,在其他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存在下,产生单态氧,从而发生加氧反应。在此情况下,能够形成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化合物被称为光敏剂。如上所述,为了产生单态氧,需要使用通过光激发能够形成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光敏剂。但是,因为通常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态是单态;所以到三重激发态的光激发是禁戒跃迁,并且三重激发态分子的产生是不容易的。因此,作为这种光敏剂,需求容易发生从单重激发态到三重激发态的系间跨越(intersystemcrossing)的化合物(或者,允许直接到三重激发态的光激发的禁戒跃迁的化合物)。换言之,这种化合物可以用作光敏剂,这是有益的。上述化合物常常发射磷光。磷光是指由于不同多重体的能量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光。在通常的有机化合物中,磷光是指从三重激发态回到单重基态时产生的发光(另一方面,荧光是指从单重激发态回到单重基态时的发光)。作为能够发射磷光的化合物,即能够将三重激发态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磷光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包括包含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这种发光元件具有简单的结构,其中在电极之间设置有包含作为发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这种发光元件具有薄型轻量、高速响应性及直流低电压驱动等的特性,由此作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元件受到关注。另外,包括这种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具有优异的对比度、图像质量及广视角的特征。包含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具有载流子注入型的发光机理;对在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施加电压,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复合,以使发光物质成为激发态,然后,从该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光。与上述光激发的情况同样,激发态的种类包括单重激发态(S*)和三重激发态(T*)。在发光元件中这些的统计学上的生成比率被认为是S*:T*=1:3。在室温下,能够将单重激发态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荧光化合物)仅呈现来自单重激发态的发光(荧光),而不呈现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光(磷光)。因此,基于S*:T*=1:3的关系,包含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内部量子效率(所产生的光子数量相对于所注入的载流子数量的比率)被认为有理论上的极限25%。另一方面,当使用包含上述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时,其内部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提高到75%至100%;换言之,其发光效率可以为包含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3倍至4倍。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发光元件,近年来对包含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的开发积极地进行开发(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含有铱等作为中心金属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特别已受到关注作为磷光化合物,因为其具有高磷光量子产率。[参照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井上晴夫以及3名,基本化学历程,光化学I(BasicChemistryCoursePHOTOCHEMISTRYI)(MaruzenCo.,Ltd.出版),第106-110页)[非专利文献2]Zhang、Guo-Lin以及5名,GaodengXuexiaoHuaxueXuebao(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vol.25,No.3,p.397-40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发射磷光的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或照明装置。再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耗电量低的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以芳基三嗪衍生物为配体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具有以下述通式(G1)表示的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在通式中,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7个碳原子的单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多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R2表示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A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亚芳基。M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具有以下述通式(G2)表示的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在通式中,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7个碳原子的单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多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R2表示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R3至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卤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卤代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M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此外,具有以通式(G1)或(G2)表示的结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能够发射磷光,因此将其有利地应用于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是一种具有以通式(G1)或(G2)表示的结构的磷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尤其是,具有以通式(G1)或(G2)表示的结构且在该结构中形成最低三重激发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是优选的,因为该有机金属配合物能够高效地发射磷光,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以下述通式(G3)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在通式中,L表示单阴离子配体。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7个碳原子的单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多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R2表示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A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亚芳基。M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此外,当M是第9族元素时,n是2,当M是第10族元素时,n是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以下述通式(G4)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在通式中,L表示单阴离子配体。另外,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7个碳原子的单环饱和烃、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多环饱和烃、和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R2表示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R3至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卤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卤代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中的任一种。M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此外,当M是第9族元素时,n是2,当M是第10族元素时,n是1。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4.29 JP 2011-1025541.一种以通式(G2)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其中:R1表示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氧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硫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芳基取代的苯基、由1个或更多个卤基取代的苯基、及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卤代烷基取代的苯基中的任一个;R2表示氢、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R3至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和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任一个;并且M表示铱。2.一种以通式(G4)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其中:L表示单阴离子配体;R1表示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氧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烷硫基取代的苯基、由各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芳基取代的苯基、由1个或更多个卤基取代的苯基、及由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1个或更多个卤代烷基取代的苯基中的任一个;R2表示氢、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R3至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和未取代的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英子濑尾广美濑尾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