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372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包括置物台和多个固定装置,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数量与固定装置数量相等T形槽,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压板、第二支撑块和压紧螺栓,第二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T形凸起、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呈齿条状的外凸部,每个压板上均设置有螺栓通孔,任意一个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刻度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固定同步带轮时不损伤同步带轮齿条,且固定同步带轮时还不影响同步带轮端面去毛刺加工;设置的刻度块还有利于生产人员随时检查同步带轮的高度,便于得到满足加工尺寸的同步带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包括置物台和多个固定装置,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数量与固定装置数量相等T形槽,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压板、第二支撑块和压紧螺栓,第二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T形凸起、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呈齿条状的外凸部,每个压板上均设置有螺栓通孔,任意一个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刻度块。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使用;固定同步带轮时不损伤同步带轮齿条,且固定同步带轮时还不影响同步带轮端面去毛刺加工;设置的刻度块还有利于生产人员随时检查同步带轮的高度,便于得到满足加工尺寸的同步带轮。【专利说明】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步带轮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同步带轮制造中的最后一个工序为去除齿条加工完成后在同步带轮两侧留下的毛刺。现有技术中,去除此毛刺的方法主要包括生产人员手工打磨、车床车削和利用铣床或钻床进行铣削加工,在上述手工打磨中和车床车削加工中,操作人员一般使用台虎钳和卡盘对同步带轮加以固定,但台虎钳、卡盘与同步带轮的接触面均为同步带轮的侧面,夹持过紧会损坏同步带轮齿条,夹持过松又影响打磨或车削时同步带轮的平稳性;同步带轮在铣床或钻床工作台上的固定一般使用工装压紧,即工装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工作台上的槽上表面和同步带轮上端面接触,利用压紧螺栓实现紧固,但此时同步带轮的上端面部分被工装遮挡,在去除一个端面的毛刺时需更换工装压紧位置,影响毛刺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去除同步带轮端面毛刺时使用台虎钳和卡盘进行同步带轮固定存在夹紧力不便控制,和使用现有工装压紧,去除一个端面的毛刺时需更换工装压紧位置,影响毛刺去除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包括置物台和多个固定装置,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数量与固定装置数量相等T形槽,且所述T形槽具有同一公共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压板、第二支撑块和压紧螺栓,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一 T形凸起,且第一 T形凸起分别设置在一个T形槽内,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呈齿条状的外凸部,每个压紧螺栓的螺帽端均位于一个T形槽内,每个压板上均设置有螺栓通孔,第一支撑块均位于置物台之上,每个压板均穿设在一颗压紧螺栓之上,且每个压板的两端均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支撑块和一个第一支撑块之上,至少有一个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刻度块,所述刻度块上设置有长度刻度,且刻度块相对于置物台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块可在T形槽中滑动,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同步带轮固定需要,当第二支撑块位置合适后,通过拧紧压紧螺栓,压板将第二支撑块固定在所需位置;第二支撑块上设置的呈齿条状的外凸部,可与同步带轮两齿条间的凹槽啮合,这样不需在同步带轮侧面最外端上施加压应力,通过几个与同步带轮齿条凹槽啮合的外凸部,即能将同步带轮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之上;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同步带轮在去毛刺的过程中带轮的非切削端面与置物台贴合,这样置物台上表面与同步带轮毛刺去除面的高度即为同步带轮的高度,设置的刻度块,便于生产人员在毛刺的去除过程中利用角尺或其他工具辅助,随时方便的检查同步带轮的高度,便于得到满足加工尺寸的同步带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个所述的第一支撑块下部均设有第二 T形凸起,且第二 T形凸起位于T形槽内。设置的第二 T形凸起便于将第一支撑块限定在T形槽内,有利于本专利技术部件的管理。所述T形槽和固定装置的数量均为3个。3个T形槽和3个固定装置即能为同步带轮提供一个稳定的夹持工位,此设置旨在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简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T形槽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将T形槽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均为120°,同步带轮与固定装置的固定点在同步带轮的侧面均布,使得每个固定点受力均匀。所述第一 T形凸起包括锁紧螺帽、锁紧螺杆、矩形块,所述锁紧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矩形块和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且锁紧螺杆分别与矩形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连接形式中至少有一个为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帽与锁紧螺杆成螺纹连接。此设置旨在第二支撑块呈齿条状的外凸部与同步带轮不能很好的啮合时,松懈锁紧螺母,以调节矩形块与第二支撑块的夹角,当外凸部与同步带轮能良好啮合后,再拧紧锁紧螺母,以使得固定装置能与同步带轮齿条间凹槽良好啮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2、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同步带轮侧面两齿条间的间隙固定带轮,即不需要向同步带轮侧面最外圈施加压应力即能完成同步带轮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使用信心固定效果好,不会损坏齿条,且固定点在同步带轮侧面,不影响同步带轮端面的去毛刺加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中固定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第一 T形凸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各标记分别为:1、固定装置,101、第一支撑块,102、压板,103、第二支撑块,1031、锁紧螺帽,1032、锁紧螺杆,1033、矩形块,104、压紧螺栓,2、置物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好图4所示,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包括置物台2和多个固定装置1,所述置物台2上设置有数量与固定装置I数量相等T形槽,且所述T形槽具有同一公共端,所述固定装置I包括第一支撑块101、压板102、第二支撑块103和压紧螺栓104,所述第二支撑块10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 T形凸起,每个固定装置I的第一 T形凸起分别设置在一个T形槽内,第二支撑块103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呈齿条状的外凸部,每个压紧螺栓104的螺帽端均位于一个T形槽内,每个压板102上均设置有螺栓通孔,第一支撑块103均位于置物台2之上,每个压板102均穿设在一颗压紧螺栓104之上,且每个压板102的两端均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支撑块103和一个第一支撑块101之上,至少有一个固定装置I上设置有刻度块3,所述刻度块3上设置有长度刻度,且刻度块3相对于置物台2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块103可在T形槽中滑动,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同步带轮固定需要,当第二支撑块103位置合适后,通过拧紧压紧螺栓104,压板102将第二支撑块103固定在所需位置;第二支撑块103上设置的呈齿条状的外凸部,可与同步带轮两齿条间的凹槽啮合,这样不需在同步带轮侧面最外端上施加压应力,通过几个与同步带轮齿条凹槽啮合的外凸部,即能将同步带轮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之上,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同步带轮在去毛刺的过程中带轮的非切削端面与置物台2贴合,这样置物台2上表面与同步带轮毛刺去除面的高度即为同步带轮的高度,设置的刻度块3,便于生产人员在毛刺的去除过程中利用角尺或其他工具辅助,随时方便的检查同步带轮的高度,便于得到满足加工尺寸的同步带轮。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如图1、图2、图3好图4所示,每个所述的第一支撑块101下部均设有第二 T形凸起,且第二 T形凸起位于T形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带轮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台(2)和多个固定装置(1),所述置物台(2)上设置有数量与固定装置(1)数量相等T形槽,且所述T形槽具有同一公共端,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块(101)、压板(102)、第二支撑块(103)和压紧螺栓(104),所述第二支撑块(10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T形凸起,且第一T形凸起分别设置在一个T形槽内,第二支撑块(103)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呈齿条状的外凸部,每个压紧螺栓(104)的螺帽端均位于一个T形槽内,每个压板(102)上均设置有螺栓通孔,第一支撑块(103)均位于置物台(2)之上,每个压板(102)均穿设在一颗压紧螺栓(104)之上,且每个压板(102)的两端均分别位于一个第二支撑块(103)和一个第一支撑块(101)之上,至少有一个固定装置(1)上设置有刻度块(3),所述刻度块(3)上设置有长度刻度,且刻度块(3)相对于置物台(2)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选明刘黎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