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723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具备:金属丝(40),一体地固定于接近保持有皮带(30)的座椅的外表面上位置的座椅框架(14)上;及成形发泡薄片(50),与皮带(30)一体地结合,与皮带(30)的拉伸操作无关地始终卡合于金属丝(40),成形发泡薄片(50)具备固定于皮带(30)的带表面上的固定部及以与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分支而向皮带(30)中的被操作体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分支部,固定部与皮带(30)一同与金属丝(40)相邻地配置,分支部在分支部与固定部之间挟持金属丝(40)的一部分而卡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带状的皮带的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该皮带在车辆用座椅的外表面上保持于能够由操作者进行操作的位置并将操作者的拉伸操作力传递至车辆用座椅中的被操作体。
技术介绍
通过皮带来进行汽车等车辆用座椅的倾斜机构等的锁定机构中的锁定解除操作(参照下述日本特开2010-228614)。这样的车辆用座椅通过对皮带进行拉伸操作来解除锁定,皮带需要始终保持于能够进行拉伸操作的位置。因此,在皮带的操作端固定有手柄,在皮带向锁定机构侧延伸的中途的手柄附近,与手柄一同设置有用于保持于座椅上的规定位置的皮带保持体以避免皮带移动。该皮带保持体具有使皮带贯通的孔,该孔设定为使皮带通过但使手柄不通过的大小,即使皮带通过贯通孔而要向锁定机构侧穿过去,也因手柄无法贯通,从而皮带与手柄一同保持于皮带保持体。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228614的装置中,为了皮带保持而将皮带保持体、手柄重新设置于座椅的外表面上,因此座椅的重量、成本增加,进而存在座椅的生产率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技术的课题在于通过在座椅结构体内进行皮带的保持,从而简化用于皮带保持的结构,抑制座椅的重量、成本的增加,并且改善座椅的生产率。本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具备带状的皮带,该皮带在车辆用座椅的外表面上保持于由操作者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并将操作者的拉伸操作力传递至车辆用座椅中的被操作体,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一体地固定于接近保持有所述皮带的座椅的外表面上位置的座椅框架;及卡合部件,与所述皮带一体地结合,并卡合于所述保持部件,该卡合部件由板材形成,且该卡合部件具备:固定于所述皮带的带表面上的固定部;及以与该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分支而向所述保持部件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分支部,与所述皮带的拉伸操作无关地,利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分支部使所述卡合部件始终卡合于所述保持部件。根据第一专利技术,利用座椅结构体内的座椅框架对用于皮带保持的结构部件即保持部件进行固定,并包含卡合于保持部件的卡合部件而设置于座椅结构体内,因此能够无需考虑美观而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座椅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加,并且改善座椅的生产率。另外,卡合部件由板材形成,将板材的固定部固定于皮带,使板材的分支部卡合于保持部件,则能够实现皮带向保持部件的卡合,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座椅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加,并且改善座椅的生产率。本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所述卡合部件的分支部以向所述皮带中的所述被操作体侧延伸的方式从所述固定部分支,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夹持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而进行卡合。根据第二专利技术,在卡合部件的分支部与固定部之间夹持保持部件的一部分,而使卡合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卡合。因此,卡合关系牢固,并稳定地维持皮带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用座椅整体的立体图,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即后座侧车辆用座椅的座垫处于上翻折叠位置的状态。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表示座垫处于就座位置的状态。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表示座垫处于上翻折叠位置的状态。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座垫框架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座垫的前部的纵截面图。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件与卡合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座垫框架上下翻转,打开下面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有卡合部件的皮带的放大俯视图。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有卡合部件的皮带的放大侧视图。图10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卡合部件的放大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表示在前后两列的车辆用座椅的后座侧座椅应用本技术的情况。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F表示车辆前方,U表示车辆上方。在图1中,10是后座侧车辆用座椅,20是前座侧车辆用座椅。后座侧车辆用座椅10为座部即座垫12能够以其后侧为铰链中心而弹起的所谓上翻折叠座椅。在此,座椅靠背11及座垫12为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分割成两部分的所谓6对4分割座椅,被分割的座椅靠背11及座垫12能够进行左右独立地前倒、弹起等动作。图1及图3表示座垫12左右两侧均弹起而处于上翻折叠位置的情况。另一方面,图2表示处于座垫12左右两侧均能够就座的就座位置的情况。在各图中,13是头枕,后座侧车辆用座椅10为了承载三人而设置有三个头枕13。如图1所示,座垫12弹起而处于上翻折叠位置时,在车辆的地板60上设置有用于在座垫12处于就座位置时将座垫12锁定于就座位置的锁定机构用的闩眼17A、17B。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左右两侧的座垫12上与闩眼17A、17B对应地设置有锁定机构。如图2所示,在处于就座位置的座垫12的前下部以向前下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进行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操作的皮带30A、30B。这些皮带30A、30B连结于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座垫12的前下部的角部的座椅套开设有狭缝并通过这些狭缝而设置于座垫12的结构体内。详细在后面进行叙述。如图1、3所示,在座垫12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左右分别地将座垫12保持于上翻折叠位置的皮带35A、35B,在这些皮带35A、35B的前端设置有钩36B(在图3仅放大图示皮带35B侧),通过将钩36B钩挂在头枕13的支柱13B上,从而左右分别地将座垫12保持于上翻折叠位置。如图3所示,在左右的座垫12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口袋37A、37B,各皮带35A、35B能够收纳于各口袋37A、37B内。图4、5、7表示后座侧车辆用座椅10的座垫12的内部结构,主要结构与周知的座垫相同,在座垫框架14、14A、14B上覆盖有座垫衬垫15,进而在座垫衬垫上覆盖有座椅套19。另外,座垫12的下表面侧也由下面罩18、18A、18B来覆盖。如图4所示,在左右座垫框架14A、14B的两侧部设置有上述的锁定机构16A、16B,并能够与如上述设置在地板60上的闩眼17A、17B卡合。此外,设置在图7的下面罩18A、18B的两侧部的狭缝18A1、18B1用于使闩眼17A、17B朝向锁定机构16A、16B通过。如上所述,在座垫12(座垫框架14、14A、14B)的前下部配置有皮带30、30A、30B,皮带30、30A、30B的后端部与线缆31、31A、31B的线缆内侧32结合,经由这些线缆31、31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具备带状的皮带,该皮带在车辆用座椅的外表面上保持于由操作者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并将操作者的拉伸操作力传递至车辆用座椅中的被操作体,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40),一体地固定于接近保持有所述皮带的座椅的外表面上位置的座椅框架上;及卡合部件(50),与所述皮带一体地结合,并卡合于所述保持部件,该卡合部件由板材形成,且该卡合部件具备:固定于所述皮带的带表面上的固定部(51);及以与该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分支而向所述保持部件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分支部(52),与所述皮带的拉伸操作无关地,利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分支部使所述卡合部件始终卡合于所述保持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22 JP 2012-140564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皮带装置,具备带状的皮带,该皮带在车辆
用座椅的外表面上保持于由操作者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并将操作者
的拉伸操作力传递至车辆用座椅中的被操作体,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皮
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件(40),一体地固定于接近保持有所述皮带的座椅的外
表面上位置的座椅框架上;及
卡合部件(50),与所述皮带一体地结合,并卡合于所述保持部
件,
该卡合部件由板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浩正奥野满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