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787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石加工方法,以276个切割面的切割法一改传统的异型平面切割方法,对钻石的全方位进行切割,将整粒钻石分为冠部、腰部及尾部,使得光线在钻石360度全方位透射和折射出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能够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石的加工方法,尤其一种全方位的。
技术介绍
传统的传统多为圆钻的加工方法,形成带冠部、圓形腰部和 锥形底部的圓钻。此类圆钻切割面比较少,而且只能从冠部上方或者从底部的 下方看过去,才能观察到一些特定的光线透射和折射后形成的图案效果,圆钻 的侧面一般是不能形成图案效果的,光芒较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近橄榄形的毛胚,将毛胚大致划分为尖部、腰部和尾部,尖部约 占毛胚长度的30% - 35%,腰部约占毛胚长度的45% -50%,尾部约占毛胚长 度的20% -25%;(2 )在尖部磨第一层12个瓣面;(3 )在腰部磨第二层12个瓣面;(4 )在腰部磨第三层12个瓣面;(5 )在腰部磨第四层12个瓣面;(6 )在腰部磨第五层12个瓣面;(7 )在尾部磨第六层12个瓣面;(8 )在尾部磨第七层12个瓣面;(9 )在尾部磨第八层12个瓣面;(10 )在第一层12个瓣面的棱部磨出12个瓣面;(11)在第一层到第六层的层与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12 )在第六层加磨12个小瓣面;(13 )在第七层加磨24个小瓣面;(14 )在第八层加磨12个小瓣面。 钻石经过以上方法的加工,共形成276个切割面。 以上技术方案中,尖部、腰部和尾部的比例可作以下优化 所述尖部占毛胚长度的30%,腰部占毛胚长度的45%,尾部占毛胚长度的 25%。所述尖部占毛胚长度的35 % ,腰部占毛胚长度的45 % ,尾部占毛胚长度的 20%。所述尖部占毛胚长度的30%,腰部占毛胚长度的50%,尾部占毛胚长度的 20%。所述尖部占毛胚长度的30 % ,腰部占毛胚长度的48 % ,尾部占毛胚长度的 22%。本专利技术276个切割面的切割法一 文传统的异型平面切割方法,整粒钻石分 为冠部,腰部及尾部,将光线在钻石上360度透射出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 能够散发出夺目的光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l是近橄榄形毛胚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钻石磨出第一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钻石磨出第二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钻石磨出第三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钻石磨出第四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钻石磨出第五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钻石磨出第六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钻石磨出第七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钻石磨出第八层12个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IO是在图9所示的钻石的第一层12个瓣面的棱部磨出12个瓣面的结构 示意图。图ll是在图10所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一层到第六层的层与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完成第五层与第六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后的从尾部看过去的结 构示意图。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钻石的第六层加磨12个小瓣面后的从尾部看过去的 结构示意图。图15是在图14所示的钻石的第七层加磨12个小瓣面后的/人尾部看过去的 结构示意图。图16是在图15所示的钻石的第七层加磨12个小瓣面及第八层加磨12个 小瓣面后的从尾部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加工完毕的钻石的侧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钻石加工步骤如下(1)参见图1,选取近橄揽形或者近椭圆形的毛胚,将毛胚从上到下大致 划分为尖部l、腰部2和尾部3,尖部l占毛胚长度L的30y。,腰部2占毛胚长 度L的45 % ,尾部3占毛胚长度L的25 % ;图1中显示出毛胚的紋路,为了使以下的图示更为清晰,从图2开始,后面的图均未将毛胚的紋路示出。步骤(2)到(9)是对毛胚分八层分别磨出各12个瓣面的工序。(2) 参见图2,在尖部1磨出第一层11的12个瓣面101;(3) 参见图3,在腰部2磨出第二层22的12个瓣面201;(4) 参见图4,在腰部2磨出第三层23的12个瓣面301;(5) 参见图5,在腰部2磨出第四层24的12个瓣面401;(6) 参见图6,在腰部2磨出第五层25的12个瓣面501;(7) 参见图7,在尾部3磨出第六层36的12个瓣面601;(8) 参见图8,在尾部3磨出第七层37的12个瓣面701;(9) 参见图9,在尾部3磨出第八层38的12个瓣面801;(10 )参见图9和图10,在第一层11的12个瓣面的棱部111磨出12个瓣 面102;步骤(11)为在第一层11到第六层36的层与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的工序。(11) 参见图10和图11,在第一层11和第二层22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 103。具体方法如下,从第一层11和第二层22之间的横向棱线上选取相邻的两 条纵向棱线之间的中心点作为横向中心点,从纵向棱线上选取相临两条横向棱 线之间的中心点作为纵向中心点。首先,以一个4黄向中心点作为顶点,以对黄向 中心点两侧的两个纵向中心点作为另两个顶点磨出三角形面103,用同样的方法 依次磨出24个三角形的小瓣面103。然后,将三角形面103之间的四边形面磨 成平面104。第一层11和第二层22之间加磨24个瓣面后的图案结构如图11所 示。用同样的方法对第二层22到第六层36的层与层之间分别加磨24个三角形 面103后,并将所有三角形面103之间的四边形面磨成平面104后,从侧面看 过去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图13为从尾部3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步骤(12 )到(14 )是对钻石的尾部3进行的加工工序。(12) 在第六层36的棱部加磨12个三角形的小瓣面105,磨完效果如图 14所示。(13) 如图15所示,在第七层37离第六层601较近的半个棱部加磨12个 三角形的小瓣面106;(14) 在第七层37离第八层38较近的半个棱部加磨12个三角形的小瓣面 107,以及在第八层的半个棱部加磨12个三角形的小瓣面108后的尾部3结构 示意图如图16所示。钻石经过以上方法的加工,共形成276个切割面。所形成的钻石尾部3的 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其侧面图如图17所示。这种全方位的包括276个切 割面的钻石光线可360度透射和折射出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能够M出夺 目的光芒。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加工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各部分的比例尖部1占 毛胚长度L的35 % ,腰部2占毛胚长度L的45 % ,尾部3占毛胚长度L的20%。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加工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各部分的比例尖部1占 毛胚长度L的30% ,腰部2占毛胚长度L的50% ,尾部3占毛胚长度L的20%。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加工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各部分的比例尖部1占 毛胚长度L的30% ,腰部2占毛胚长度L的48% ,尾部3占毛胚长度L的22%。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要是功能相同的简单替代和变化, 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可根据所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 设计其他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近橄榄形的毛胚,将毛胚大致划分为尖部、腰部和尾部,尖部约占毛胚长度的30%-35%,腰部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近橄榄形的毛胚,将毛胚大致划分为尖部、腰部和尾部,尖部约占毛胚长度的30%-35%,腰部约占毛胚长度的45%-50%,尾部约占毛胚长度的20%-25%; (2)在尖部磨第 一层12个瓣面; (3)在腰部磨第二层12个瓣面; (4)在腰部磨第三层12个瓣面; (5)在腰部磨第四层12个瓣面; (6)在腰部磨第五层12个瓣面; (7)在尾部磨第六层12个瓣面; (8)在尾部磨第 七层12个瓣面; (9)在尾部磨第八层12个瓣面; (10)在第一层12个瓣面的棱部磨出12个瓣面; (11)在第一层到第六层的层与层之间加磨24个小瓣面; (12)在第六层加磨12个小瓣面; (13)在第七层 加磨24个小瓣面; (14)在第八层加磨12个小瓣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柏志钻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